首頁>歷史>

司馬懿發動了高平陵政變,誅殺了魏國大權在握的曹爽兄弟,掌握魏國的實權,“司馬懿之心,路人皆知”,天下從曹姓變成了司馬姓,曹氏則變成徹頭徹尾的傀儡。

司馬懿

天下這麼容易就易主了?原來的曹氏子孫呢,原來曹氏倚重的那些大臣呢?

當然曹氏為鞏固帝位,抑制其他子孫,讓他們享受爵位富貴而不令其掌控國家實權,這是曹氏面對江山易主無能為力的根本原因。那些曹氏倚重的大臣呢,就這樣迅速跟了新主子?在古代,以忠孝仁義治國修身的人,就這樣快速背叛了原來的主子?那想來,忠信不過也是人安身立命的幌子。當然,司馬懿一直就在準備著,心腹之人估計也已經遍佈天下,掌握國家和地方的權樞,這也是天下以為順理成章的主要原因。

但也有忠於曹氏之人,這些人是否真的忠心曹氏倒也值得推敲,不過在司馬氏掌權之後一些人做了復辟的努力。

王浚

第一位王浚,時任太尉,假節鉞。司馬懿政變之前,王浚為徵東將軍,假節都督揚州諸軍事。吳大將全琮數萬眾寇芍陂,王浚率諸軍與其激戰數日,全琮退走,以功封南鄉侯,遷車騎將軍、儀同三司。其甥令狐愚為兗州刺史,甥舅並典兵,專淮南之重。司馬懿執政,進王浚太尉、假節鉞。王浚、令狐愚秘密商議,認為即位的齊王曹芳年幼,必然受制於強臣,而楚王曹彪年長且有才能,想迎立之,以興曹氏。令狐愚就秘密派遣其將張式到白馬,與曹彪往來。王浚又派遣舍人勞精到洛陽,和自己的兒子王廣通氣。

王廣非常了不起,卻有不同看法:

“廢立大事,勿為禍先!凡舉大事,應本人情。今爽以驕奢失民,何平叔虛而不治,丁、畢、桓、鄧雖並有宿望,皆專竟於世。加變易朝典,政令數改,所存雖高而事不接,民習於舊,眾莫之從。故勢傾四海,聲震天下,同日斬戮,名士減半,而百姓安之,莫或之哀,失民故也。今懿情雖難量,事未有逆,而擢用賢能,廣數勝己,修先朝之政令,副眾心之所求。爽之所以為惡者,彼莫不必改,夙夜匪懈,以恤民為先。父子兄弟,並握兵要,未易亡也。”

王廣一言即中曹爽之所以失,司馬懿之所以得,王浚卻聽不進去兒子勸阻的話。

令狐愚再次派遣張式到曹彪那,張式還未返回,自己就病逝了。

吳兵塞塗水。王浚欲因此發,大嚴諸軍,表求討賊,詔報不聽。王浚陰謀滋甚,遣將軍楊弘以廢立之事告兗州刺史黃華,但楊弘、黃華二人卻聯名把這件事稟告了司馬懿。司馬懿親率中軍於水路征討王浚,之前先下赦赦王浚之罪,又使王廣書喻之。王浚自知勢窮,乘船單出迎之,謝罪,王浚至項,飲藥死。

司馬懿至壽春,張式等皆自首,窮治其事,曹彪賜死,相連者悉夷滅三族。

母丘儉、文欽

第二位母丘儉,時為鎮東將軍、都督揚州。魏明帝時為尚書郎,遷羽林監。出為洛陽典農,遷荊州刺史。帝討遼東,以其有幹策,徙為幽州刺史,加度遼將軍、使持節、護烏丸校尉。率幽州諸軍至襄平,屯遼隧。公孫淵與之戰,不利而還。帝遣司馬懿統中軍及母丘儉等眾數萬討公孫淵,定遼東,以功封安邑侯。

母丘儉以高句麗數侵叛,都督諸軍數萬出玄菟,諸道討之,連破高句麗王宮,屠高句麗所都,遣將追之至肅慎氏南界,刻石紀功,刊丸都之山,銘不耐之城。穿山灌溉,民賴其利。

遷左將軍,假節監豫州刺史。與諸葛誕對換,諸葛誕為鎮南,都督豫州,母丘儉為鎮東,都督揚州。

母丘儉與文欽情好歡洽,文欽亦感戴,投心無貳。二人矯太后詔,罪狀司馬師,舉兵反,脅迫淮南將及吏民,皆入壽春,為壇歃血為盟,以老弱守壽春,自將五六萬眾渡淮,至項,母丘儉堅守,文欽在外為遊兵。

司馬師統軍討之,令諸軍皆堅壁不與戰,母丘儉、文欽進不得鬥,退恐壽春被襲,不得歸,計窮不知所為。淮南將士,家皆在北,眾心沮散,降者相屬。司馬師示弱以誘之,文欽不知,夜來欲襲,會天明,見大軍兵強馬盛,乃引軍還,司馬師縱騎追擊,大破之,文欽遁走,歸降東吳。母丘儉聞文欽敗,恐懼夜走,眾潰,獨與弟母丘秀及孫重藏水草中,母丘儉為安風津都尉部民張屬射殺,傳首京都。秀、重走入東吳。餘眾悉降。

第三位文欽,時為前將軍、揚州刺史。文欽為曹爽之邑人,驍勇粗猛,數有戰功,好增虜獲,以邀寵賞,多不見許,怨恨日甚。與母丘儉舉兵反,兵敗歸降東吳,孫峻厚待之,以為都護、假節、鎮北大將軍、幽州牧、譙侯。文欽在東吳,不能屈節下人,東吳之諸大將皆憎嫉之。後為諸葛誕所殺。

諸葛誕

第四位諸葛誕,時為鎮南將軍,都督豫州軍事。母丘儉、文欽反,遣使約諸葛誕,以招呼豫州士民,諸葛誕斬殺其使,露布天下,令知二人反叛。司馬師東征,使諸葛誕渡安風津向壽春,二人敗,諸葛誕先至壽春,城中尚有十餘萬口,恐誅,悉破城而出,逃避山澤,或逃走入吳,因其久在淮南,乃復以為鎮東大將軍、儀同三司、都督揚州。東吳聞淮南亂,孫峻、呂據、留贊會文欽往,徑至壽春,時諸葛誕軍已至,乃走,諸葛誕遣將追擊,斬殺留贊,以功進封高平侯,徵東大將軍。

諸葛誕與夏侯玄至親,又見王浚、母丘儉被夷滅,懼不自安,傾財以結眾心,厚養親附數千為死士。東吳欲入寇,諸葛誕所督兵馬足以待之,而復請十萬眾守壽春,又求臨淮築城以備寇,實欲內保淮南。朝廷微知諸葛誕有自疑之心,以其舊臣,欲入度之,徵其為司空。於是遣長史賈充至壽春。諸葛誕與賈充相見,談說時事,賈充謂諸葛誕曰:“洛中諸賢,皆願禪代,君所知也。君以為如何?”諸葛誕厲色曰:“卿非賈豫州乎?世受魏恩,如何負國,欲以魏寶輸人乎?非吾所忍聞。若洛中有難,吾當死之!”賈充默然。

諸葛誕既被徵,請諸牙門置酒,皆賜酒令醉,將騎士七百人出。揚州刺史樂綝聞之,閉州門,諸葛誕歷南門宣言:“當還洛邑,暫出遊戲,揚州何為閉門見備?”至東門,復閉,乃使兵緣城攻門,殺樂綝。表:“若聖朝明臣,臣即魏臣,不明臣,臣即吳臣。”

司馬師都督二十六萬眾臨淮討之,四面合圍。吳將吳異以大眾來迎諸葛誕,為魏軍所阻。城中糧轉少,外救不至,眾無所恃。蔣班等諸葛誕爪牙逾城歸司馬師,司馬師行反間,開門出降數千人。諸葛誕、文欽晝夜五六日攻南圍,欲突圍,不克。諸葛誕與文欽有隙,文欽見之計事,被殺。文欽子文鴛、文虎聞之,逾城出,歸司馬師,呼之:“文欽之子猶不見殺,其餘何懼?”城中且喜且憂,諸葛誕力窮。司馬師四面進兵,諸葛誕單乘馬,將麾下突門出,為司馬胡奮逆擊,斬殺,傳首,夷滅三族。諸葛誕麾下數百人坐不降被斬,皆曰:“為諸葛公死,不恨。”餘眾皆降。司馬師一戰平三叛:諸葛誕、文欽、唐諮。

大廈已傾,雖扛山舉鼎之士去扶,估計也是徒勞,何況只是一時之氣,一朝之計之人。民可載舟,亦可覆舟。風平浪靜,百姓安然,何以覆舟!

17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崇禎帝錯殺一人、用錯一人、錯信一句話,致明朝滅亡煤山上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