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平君熊啟,羋姓,熊氏,名啟 ,楚考烈王之子 。戰國末期秦國丞相,秦始皇的表叔,末代楚王。
戰國末期楚國公子,受封為昌平君,仕於秦,為秦莊襄王、秦始皇之臣。前238年,與呂不韋、昌文君受命平定嫪毐之亂,任相邦,後被秦始皇派往郢陳以安撫楚民。
秦王政二十二年反秦於郢陳,後作戰不利,向淮南敗退。楚王負芻五年,秦軍攻佔楚都壽春,負芻被俘。昌平君被楚將項燕擁為楚王,在淮南一帶繼續反抗秦國。王翦、蒙武率秦軍來攻,昌平君兵敗身亡,項燕自殺,楚國滅亡。
在大秦王朝的歷史中,被我們熟知的有兩位丞相,一位是呂不韋,另一位是李斯,其實還有一位被嚴重低估了實力-羋啟。
目前熱播的《大秦賦》中並沒有十分強調這個人物的存在,只是或有或無的在電視熒幕前出現了一下,羋啟齊與華陽太后一族都屬於楚系一派,在秦朝也佔據了非常重要的地位,華陽太后是楚系的核心力量,而羋啟在大秦朝堂上也是呼風喚雨的人物,那麼,羋啟在歷史上到底有哪些作為呢?
羋啟原本叫雄起熊啟,他的父親叫熊元,熊元和嬴政的父親異人一樣,都是質子,不過異人是在楚國做質子,而熊元是在秦國做質子。這是當時幾個國家互相交換皇子,互相牽制的一種政治手段。
當然,無論是熊元或是異人在對方的國家過得都不太如意,熊元在秦國娶了秦女,並生下了熊啟,而華陽夫人作為楚系一派堅硬的矗立在秦國朝政中,所以也有能力對熊元也進行照顧。
熊啟是熊元的兒子,自然也屬於楚系一派。那為什麼熊啟能在當時的秦國得到重用呢?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嬴政為了對抗當時權傾朝野的呂不韋和趙太后,不得不依靠楚系一派來制衡。
呂不韋作為秦國的丞相,私底下和趙太后在後宮淫亂,同時又將美男嫪毐送給了趙太后,以鞏固自己的權位,但非常可惜的是嫪毐壓根不知天高地厚,當他掌握了一定的權力之後,竟然想謀奪皇位。
嫪毐叛亂之後,秦始皇贏政便派呂不韋、昌平君和昌文君一起平叛,這裡的昌平君就是熊啟。而嫪毐畢竟是呂不韋帳下的人,所以與其說呂不韋平叛嫪毐謀反,還不如說是昌平君熊啟平叛嫪毐。對於呂不韋來說不但平叛無功,而是管教無方,引狼入室。
嫪毐謀反被斬,呂不韋和趙太后之間的事很快也被公諸於世,呂不韋自然難辭其咎,先是被罷免丞相一職,後又被迫自盡。在呂不韋卸任後,當時的李斯還並沒有完全起來,所以熊啟就變成了獨當一面的丞相。
嬴政掌握實權之後,大秦帝國便開始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武有王翦,所向披靡,文有熊啟,足智多謀。熊啟輔佐嬴政,先後消滅了六國中的三國韓、趙、燕。為大秦立下了不朽功績。
但好景不長,雖然王翦和熊啟同為大秦帝國開疆擴土的功臣,在征討楚國前夕,兩人竟然同時被罷免官職。王翦對於秦國伐楚之事和嬴政產生了不同的想法,在王翦看來,征討楚國至少要60萬兵力,畢竟楚國的軍事實力在六國中實屬一等,但與此同時另一位武將李信卻聲稱只要20萬軍隊即可滅楚。秦始皇一時糊塗,竟然罷免了王翦,啟用李信前去征討。
而熊啟畢竟是楚系一派,秦國出兵楚國,也就是打熊啟自己的國家,熊啟還在至高的權位上,無論如何,嬴政定要防範於未然。
不久,秦國大將李信帶著20萬的秦軍精銳浩浩蕩蕩的向楚國進發,一路上披荊斬棘,可謂是勝利在望。可就在此時,昌平君熊啟在秦國的後方開始發動叛亂,從這裡可以看出,當時秦始皇罷免熊啟的做法還是非常理性的。
在前線作戰的李信,不得不快馬加鞭進行回防,卻未曾料到在回防的途中被楚國的項燕伏擊,李信軍大敗,20萬秦軍損失慘重。
秦始皇痛定思痛,不得不在此再啟用大將王翦。允予60萬大軍,再次討伐楚國,楚國岌岌可危,在王翦的謀略下,楚國失守,楚王被俘。
昌平君熊啟聽聞楚國大勢已去,逼於無奈只能倉惶逃到了淮南一帶。由於當時的熊啟是屬於楚系,骨底子裡也算得上是個楚國王室,所以就被當時楚國剩餘部隊的將領項燕擁立為新楚王。當然,這些楚國的殘餘軍隊面對秦國大將王翦面前根本就不堪一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