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大秦賦》這部劇中的戰國名將王翦出場多時了。戰國四大名將白起、王翦、李牧、廉頗,其中"殺神"白起功高震主,得罪應侯,最終被賜死於杜郵。廉頗本來想被趙王啟用,結果被趙王寵臣郭開設計無法重新啟用,最後死在楚國。

主戰場上就兩大名將王翦與李牧對決,可惜兩位戰神沒有展開決戰式的硬鬥,而是相持。相持一年後,王翦建議秦王贏政用反間計,正如當年長平之戰時換下廉頗讓趙括上的計策一樣,這一次趙國又中計了。因為有一個神助攻郭開。郭開的運作使得趙王認為李牧要反,最終李牧被殺。這樣四大名將就只剩下王翦一人,他如同獨孤九劍一樣沒了對手。

少而好兵,事秦始皇——《史記·白起王翦列傳》

這是王翦沒有作為統帥之前的經歷。

他是一個頭腦十分清醒之人,雖然戰無不勝,並沒有被戰功衝暈頭腦,不像白起這樣挾功發牢騷。不過他經歷了和白起一樣的事件。

秦滅三晉破燕,秦王贏政將主力對準楚國。

秦王首先想到的還是用王翦,問他需要多少兵。

王翦說要六十萬才能平楚。

秦王贏政就說你老了,李信說二十萬就夠了。

李信帶著蒙恬等人出征時,王翦馬上選擇稱病歸老。

如此輕鬆地放棄自己的官位歸老,做事幹脆利落,這樣的人本身就非常人,這在幾千年的武將中也很少見的。

比如白起、韓信等人雖然戰場上百戰百勝,但為人處事方面,對待名利方面還是很不足的,終招致殺身之禍。

後來李信敗了,秦王贏政就過來向王翦道歉。

這個事情和白起事件發生的一模一樣。

當時秦攻趙,白起認為時機沒到,王陵攻趙大敗,最後白起說了這麼一句話:

武安君言曰:"秦不聽臣計,今如何矣!"——《史記·白起王翦列傳》

秦昭襄王聽到這句話自然很鬱悶,此時就讓白起出徵,結果白起死活不起,最後強起終賜其死。

這個故事經過三十多年又一次在王翦身上上演了。

有了白起這個教訓,王翦自然知道自己的脾氣不能這麼硬,他就堅持一個條件:

王翦曰:"大王必不得已用臣,非六十萬人不可。"——《史記·白起王翦列傳》

秦始皇見王翦肯出山,自然就答應了。

你覺得秦始皇心中爽嗎?

秦王為人,蜂準,長目,摯鳥膺,豺聲,少恩而虎狼心,居約易出人下,得志亦輕食人。——《史記·秦始皇本紀》

這是尉繚給出的答案。

當秦始皇有求取人之時,他就會禮賢下士,包括親自去請王翦,向王翦道歉等等。

如果王翦失敗了,你覺得他有活路嗎?以秦始皇這種人的性格估計很難。

贏政看似去求王翦,其實憋著一肚子火,只等合適的時機爆發。

王翦對此一清二楚,接下來要做的事情就是破掉贏政肚中之火,以保自己安全。

他降低自己的人品,要讓秦始皇找回向他賠禮道歉時的面子,將那火釋放了。

他將自己變成市井小人,不斷向秦始皇要錢,地等等。

為大王將,有功終不得封侯,故及大王之鄉臣,臣亦及時以請園池為子孫業耳。——《史記·白起王翦列傳》

這句話傳遞出一個觀點就是我現在有用,那我就得多撈一點,這不是典型的小人嘴臉嗎?

秦始皇瞬間就覺得王翦原來是個這麼愛財,眼光這麼短淺的小人,沒有人會與認為比自己差的人進行計較的,特別是這種大人物。

秦始皇的反應是大笑,因為小人還是比較好掌控的,如果你能力太強,脫離秦始皇之掌控,這是一種危險。

正如劉邦覺得自己不如蕭何、韓信、張良,最後只有什麼都不要的張良沒有被收拾,韓信被殺,蕭何被抓下過獄。為什麼韓信、蕭何要被收拾,因為他們手中有資源,張良什麼都沒有,就算比劉邦強也不會對他有威脅。

王翦現在可是手握六十萬重兵,這是秦國的家底了。如果秦始皇對王翦有疑心,那麼伐楚必敗。

王翦伐楚時遇到楚國名將項燕。

項燕是誰?

項燕為楚將,數有功,愛士卒,楚人憐之。或以為死,或以為亡。——《史記·陳涉世家》

這句話可以看出項燕這個人在楚國是很有威望的。

荊將項燕立昌平君為荊王,反秦於淮南。——《史記·十二本紀·秦始皇本紀》

昌平君在《大秦賦》中出現過,他曾經幫助秦始皇平定嫪毐之亂,後因功任丞相,最後返回楚國,楚王負芻被俘之後,項燕立其為王繼續抗秦。

擊敗李信與蒙恬的二十萬大軍的統帥就是項燕。

當項燕遇到王翦之時,他只有一個選項:大敗。如果他能贏,那項燕應該是戰國四名將之一,可惜戰國四名將中無他的姓名。

大敗的項燕最終選擇自殺完結自己的生命,昌平君兵敗亦死。

這兩個家族的命運與秦楚兩國的國運緊緊絞在一起。

項燕的落敗改變項氏家族的命運,王翦的成功同樣改變王氏家族的命運。他們的子孫都不是弱者,註定日後還會相會。

王翦的兒子王賁水淹大梁,滅掉魏國,後又伐燕滅之,伐代滅之,最後伐齊又滅之。

王家成為贏姓的一大棟樑,王賁因功受封通武侯,王翦的孫子王離受封列侯武城侯。

項家暫時進入低潮,當王家在大秦顯赫之時,項燕的兒子項梁避難於吳中。

理論上來說這兩家不會再有交集,因為一個是侯爵貴族,一個是平民。沒有想到大澤鄉陳涉一聲大吼: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天下應之無數。

項家的機會又來了,有這麼一句諺語:楚雖三戶,亡秦必楚。

項梁舉兵,項燕的孫子項羽自然也是追隨。

項梁死後,項羽殺了宋義奪回軍隊的控制權,此時他以弱小之兵力面對強大的秦軍,以破釜沉舟之氣概持三日糧,以示士卒必死,無一還心,發動鉅鹿大戰。

王翦的孫子王離就這樣與項燕的孫子項羽在戰場上相遇了,答案自然很清楚,王離被俘,鉅鹿一戰,項羽打出了威名。

王離最終是被殺還是怎麼,正史似乎沒有記載。

項羽的勝利帶動項家的重新崛起,而王離的落敗意味著王家的落敗開始。

王離為什麼會敗?

司馬遷在《史記》中記載這麼一句意味深長的話:

客曰:"不然。夫為將三世者必敗。必敗者何也?必其所殺伐多矣,其後受其不祥。今王離已三世將矣。"——《史記·白起王翦列傳》

因為殺人太多,這有點像宿命論。

既然殺人太多必敗對王家有用,那對項家呢?

項羽最終敗給劉邦,項燕一脈並沒有沒落,因為項燕一脈由項伯延續著,比較詭異的是劉邦賜姓項伯,項氏改姓劉姓,當時皇族之姓。

項伯的兒子叫劉睢,粗一看還以為是劉邦的後代呢。

王家哪裡去了?

51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臺灣人三次推舉他當總統,他三次拒絕,被稱為“義勇奇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