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1038年,党項首領李元昊向北宋朝廷上書,表示自己已經稱帝,並建立西夏政權,希望得到宋仁宗的承認。元昊的行為激怒了北宋朝廷,宋仁宗下詔削奪元昊的賜姓、官爵,同時下詔備戰,準備進行討伐,至此宋夏戰爭爆發。在這場戰爭中,西夏軍隊屢戰屢勝,北宋則損失慘重,然而元梢卻主動求和,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宋夏戰爭爆發後,無論是兵力,還是財力,北宋方面都佔據著優勢,然而這種優勢卻沒能帶來勝利。元昊率領西夏騎兵不斷對北宋發起進攻,先後取得了三川口之戰、好水川之戰、定川砦之戰的勝利。在這三場大戰中,宋軍損失慘重,精兵猛將損失數萬人。然而,在戰爭的過程中,元昊卻不斷釋放出求和的訊號。

到了1043年,元昊終於派出使者,向北宋提出議和,“上書要請十一事”。雙方經過一年多的談判,終於在第二年達成和議,史稱“慶曆和議”,具體內容有:元昊向北宋稱臣,宋朝冊封其為夏國主;北宋每年賜給西夏絹十五萬三千匹、銀七萬二千兩、茶三萬斤;雙方在邊境地區重開榷場,展開貿易。

從條約的內容來看,元昊並沒有實現自己最初的目的,即建國稱帝得到北宋的承認。可是,西夏明明在戰場上取得主動權,還多次擊敗宋軍。那麼,元昊為何還要放棄帝號,與北宋達成和議呢?其實,元昊這麼做也是迫不得已,他雖然在戰場上取得優勢,但總體而言,他依然處於劣勢,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其一、國內經濟危機。西夏位於西北地區,許多生活必需品都要和北宋進行貿易,比如糧食、茶葉等物資。可是隨著雙方開戰,邊境貿易停止,因此西夏國內人們的生活非常困難。此時,西夏國內又爆發了自然災害,更激起國內人們的不滿,人們編了一個“十不如”的歌謠,來反映當時嚴重的經濟問題。

其二,北宋仍佔優勢。在這場戰爭中,宋軍雖然屢戰屢敗,但卻沒有損失多少領土,雖然消耗了鉅額軍費,但經濟仍然可以支援。元昊意識到了這個問題,以自己的國力很難佔到便宜。雙方開戰前,北宋每年給党項人銀萬兩、絹萬匹、錢兩萬貫,如今元昊卻什麼也撈不到,出於這方面的考慮,元昊決定停止戰爭。

其三,國外強敵威脅。就在北宋與西夏開戰的時候,另一個政權也跳了出來,利用這個機會來撈取利益,這就是佔據北方的遼國。遼國先是重兵屯於北宋邊境,對北宋進行“敲詐”,迫使北宋在1042年增加對遼國的歲幣。之後,遼國又對西夏進行干預,讓西夏與北宋講和。原本遼國、西夏是盟友,可是雙方的關係卻開始惡化。

元昊是個聰明絕頂的人物,他鑑於與遼國的同盟關係已經名存實亡,雙方的戰爭不可避免,於是為了避免兩面作戰,元昊才與北宋方面講和,於1044年六月達成和議。而就在一個月前,西夏與遼國的戰爭已經爆發了,遼興宗親率十萬大軍討伐。結果,元昊再次取得勝利,於十月擊敗了遼國的大軍。

參考資料:1.《宋史》;2.《西夏書事》

52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一步步精心佈局,逃亡回國後的愷撒,慢慢走向了羅馬權力的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