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堅初起時,不過是吳郡的一介流氓,雖然在家鄉就已經才華畢現,可由於和會稽大部分貴族不和被調離揚州,在江北擔任一些小地方官。真正的起家是跟隨朱儁討伐黃巾。孫堅雖然出身低微,往往和世家大族鬧矛盾,可是,從他討伐董卓軍的事蹟來看,他才是勤王軍的中堅力量,他表現出的忠心比任何世受皇恩的豪門望族還要豐富。
孫堅和袁術的結合應該說也不是偶然的。起初,孫堅“為他人作嫁衣裳”,袁術狠狠地利用了一下孫堅,竊取了他的勝利果實,不過,後來,有相當多的史料可以證明袁術和孫堅的關係還是很不錯的,倆人可以說是很合得來的,這個,我想,同袁術的“俠氣”也很有關係。總之,演義裡孫堅、袁術之間你死我活的爭鬥絕對是一派胡言!
從孫堅的表現看,他至少是一個在戰場上很能發揮的將軍,作戰指揮能力極為出眾,可是行事莽撞(當初和許多會稽名流鬧翻,後來殺王叡、張諮,最後“單馬行峴山”以至身死,這些都是莽夫的所為),董卓“小戇”的評語實在恰如其分。所以孫堅還算不得真正的英雄,他的長子、次子比他更符合這一標準!
孫策,作為東吳的開山鼻祖,孫堅、孫策父子的人品與經歷是頗有幾分相似的,兩人都心高志大,敢於問津帝王之霸業:都驃悍剛烈,武藝出眾,勇與身先士卒:而且最後都是麻痺大意,死於非命,壽祚不永.
孫策的驍勇果敢酷似乃父,而韜略見識似乎還更勝一籌。孫堅陣亡時,孫策年僅十七,卻已顯示英雄本色了。為了繼承父志,他毅然放棄了使他父親丟掉性命的傳國玉璽,以此為代價向袁術借了三千兵馬作為自打江山的資本。那個卑劣而又愚蠢的袁術還自以為佔了大便宜,雖然這時的孫策還未褪盡好強爭勝的孩子脾氣——與太史慈的格鬥就活象兩個任性的頑童的打架,但他由於得到周瑜的幫助,注意延攬人才,善於採納妙計,在加上他本人又武藝高強,總能親冒矢石,衝殺在前,因而在江東縱橫馳騁,如入無人之境,很快就贏得了小霸王的威名,奠定了江東的基礎。
不幸的是,可能因為對江東的開拓太過順利了,這位少帥逐漸養成了極度惟我獨尊的壞脾氣。如在對於吉的事件上,這種脾氣得到最明顯的體現。當然這也是每一個君王的通病,只是孫策就更加突出罷了。
孫策的輕率比起他父親有過之而無不及。郭嘉對此早有預言“輕而無備,性急少謀,乃匹夫之勇耳,他日必死於小人之手”。果然,在厲兵秣馬、準備逐鹿中原的時候因單騎出獵而被刺客暗算。死時二十六歲。他臨終時對孫權說:“與天下爭衡,卿不如我;舉賢任能,使各盡能以保江東,我不如卿。”不單是有自知之明的鑑定,而且也是對孫權的最好評價。孫權儒子,惜哉,假若孫策不死,天下事未可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