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中國歷史上的千古風流人物,明明是病死於路上,卻被後來的小說家杜撰成被諸葛孔明三氣迸發箭瘡而亡。生死前生定,功過後人評。對於喜歡蓋棺定論的中國人來說,周瑜肯定是在九泉下抱怨自己的身體不爭氣,死的太早,被小說家捉到個誹謗的機會。
的確,在《三國演義》裡,諸葛亮的風頭完全蓋過了周瑜,氣死周瑜不說,還把蘇軾描寫周瑜的“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的詩句都盜了去挪為己用。在小說裡,“雄姿英發”的不是周瑜而是諸葛亮。魯迅評三國曰,“狀諸葛之多智幾近妖”,三國演義裡的諸葛亮的確太完美了。和他相比,周瑜不過是個處處在諸葛亮掌握之中的氣量狹小的略有謀略水軍提督罷了。 然而歷史上的周公瑾,完全不是小說裡那樣的。
周瑜是安慶人,餘秋雨在《文化苦旅》裡寫天柱山時說到周瑜是安慶潛山人。在周瑜身上,我們能明顯看到安慶男人的優點:英俊,文雅,風流,大度,忠誠,仁義,智慧。 周瑜的帥是有史可考的。在《三國演義》裡,周瑜出場的一段描述:“資質風流,儀容秀麗”。在《三國志 周瑜傳》裡是這麼寫的:“瑜長壯有姿貌”。由此見來,周瑜的帥是不假。周瑜身高七尺七寸,換算過來,約一米八零的個頭。作為一個男人,可以說是相當的英俊挺拔。這裡我們可以做一個有趣的對比。
《三國志 諸葛亮傳》記載,諸葛亮“身長八尺,容貌甚偉,時人異焉”。可見史實還是十分客觀的,諸葛亮是北人,形容相貌用“偉”,說明相貌屬於帥氣型,而不是南人的秀氣型。約一米八六的個頭,符合北人的特點,且也相當挺拔。《三國演義》裡更是多了句“面如冠玉”。可見這兩人不但是治世之能臣,且是多少姑娘夢中垂青的物件。 周瑜年輕時很有抱負。他跟孫策同年,跟孫策還有孫策的母親關係非常好。在幫孫策打了幾場勝仗之後,被袁術看中,逼其在麾下為官。可是周瑜看出袁術是個不成大器的人,就挑了個離東吳近的地方任職然後藉機又回到東吳。孫策親自迎接,拜周瑜中郎將,吳中皆呼其為周郎。時年24歲。用今天的話來講,就是周瑜大學本科畢業後,在朋友那裡幫忙打工,後來被某大公司老闆看中,非要用他。可是周瑜看這個公司不會有前途的,就回去和朋友一同創業成立孫氏集團有限公司,小成,被封了個營運長的職位。接著又娶了當時江南美女小喬為妻。和賦閒在家27歲才出仕老婆又是醜八怪的諸葛亮比,周瑜畢業沒兩年就有如此高度的成就,是多麼的意氣風發。難怪他會乘著酒性作賦:“丈夫處世兮立功名,立功名兮慰平生;慰平生兮吾將醉,吾將醉兮發狂吟!”
赤壁之戰是周瑜一生中最大的成就,也是中國乃至世界戰爭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役,名垂千史。這一仗主要是周瑜打的,卻在小說裡寫成處處處在諸葛亮的算計和掌控之中,頗為無奈。後不久,規劃針對巴蜀之地的戰略,在去江陵的路上病死,時年36歲。一代千古風流人物就這樣出師未捷身先死(我也盜一句寫諸葛亮的詩還周瑜),可悲可嘆。
周瑜是個非常大度的人,完全不是小說上那樣的氣量狹小以至於能被氣死的人。正史的記載可以作為憑據。當時的孫權,官位不過是個將軍,諸將和賓客對他的禮儀都是一簡再簡,唯獨周瑜一直行全禮,而且以君臣之禮事之。而且與每個人的關係都處的很好,唯獨與程普不合,不過程普最後還是被周瑜的大度魅力所折服。且周瑜絲毫不嫉賢妒能,善於推薦人才。魯肅就是他發掘的人才之一。史書評曰:“性度恢廓,大率為得人”。這樣一個為人處世行軍打仗處處為榜樣的英雄人物,居然因為劇情需要,在小說裡被糟蹋的不成樣子,我心實痛! 周瑜在音樂方面的造詣也相當高。瑜少精意於音樂。雖三爵之後,其有闕誤,瑜必知之,知之必顧。故時人謠曰:“曲有誤,周郎顧。” 由此可見,以周瑜為代表的安慶GG,風流且浪漫,多情卻專一,有南人之溫柔兼有北人之達觀,既能在外奮鬥事業,又能照顧好自己的家庭。美貌與智慧並重,是英雄與俠義的化身。重仁重義重感情,輕財輕色輕名利。生子當若孫仲謀,嫁夫當若周公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