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瞭解漢初歷史的人,一定會聽說過“推恩令”,因為是它給漢初一直追求的中央集權畫上了一個句號。它打著愛的名義,不顯山不露水的,溫柔一刀就讓那些諸侯王們有苦說不出。所以,很多人也將其稱為“千古第一陽謀”。什麼意思呢?也就是讓對方明知道是陷阱,還得心甘情願地跳進去。

那麼我們是不是就因此可以認定那些心甘情願去“飛蛾撲火”的諸侯王們就很愚蠢呢?顯然,在沒有充分了解“推恩令”究竟有多麼厲害之前,這樣的說法是十分武斷的。因為從人性的角度上來說,集體跳坑的行為往往是被逼無奈多於愚昧無知的成分的,畢竟任何一個群體都不會缺幾個聰明人。

“推恩令”究竟是什麼意思?它為什麼有這麼大的魔力呢?要弄清楚這個問題,我們首先得明白一點,任何的陰謀詭計都是在利用人性的弱點,“推恩令”自然也不例外。所以我們必須要弄清楚它的來龍去脈和邏輯設計,才能洞若觀火地把握事情的核心和本質。

本文將層層遞進地大家來剖析“推恩令”背後那些細思極恐的細節,看看我們身上與生俱來的人性是多麼經不起考驗和算計!

漢武帝為什麼要推行“推恩令”?

對於這個問題,我相信大多數讀者都能脫口而出地說出原因,是漢武帝想要加強中央集權。這個答案自然是沒錯。但是,到了漢武帝時期,漢朝都統一了好幾十年了,為什麼還在加強中央集權呢?這個問題才是說來話長的問題。可以說,漢初幾十年的歷史,其實基本上都是圍繞這個問題而展開的。

先來簡單地回顧一下漢初的政治局勢演變過程吧!雄才偉略的秦始皇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中央集權的封建帝國,結果因為步子邁得太快而轟然倒塌。秦末的各方諸侯趁著亂子渾水摸魚,最後項羽憑著天縱英才的神武脫穎而出,成了睥睨天下的西楚霸王,但也因此承受了這場權力地震的餘震,成了新的眾矢之的。草莽英雄劉邦依靠著聯合創業的思路,成功地把項羽從巔峰推到,取而代之地成為權力頂峰的標誌性人物。

所以,劉邦建國時,推行的是半封建制,也就是郡國制。一方面精心佈局了“皇權-王權-相權”的三權分立的政治平衡局勢,暗地裡又有計劃、有步驟地聯手相權消滅威脅最大的王權。這也是“白馬之盟”的根本邏輯。劉邦消滅了異姓王,就駕鶴西去了。呂雉接手敏感脆弱的大漢王朝,利用自己高超的政治手段,鞏固了自己的統治地位,並持續打壓劉姓王,而軍功集團因為事不關己而袖手旁觀。最後劉姓王一度被呂雉打壓得抬不起頭,可惜呂雉也接到了上帝的召喚。臨終前,呂雉把權力交接給她的侄兒們,希望他們能安穩地保護大漢的小皇帝長大,幫助大漢的皇權渡過危險期。結果因為呂家後繼無人,呂雉擔心侄兒們穩不住局面,為了保證皇室周圍的安全而把手伸向了被軍功集團的相權,從而引起了劉姓王和軍功集團的聯合絞殺。

軍功集團在後來的文帝和景帝時期逐漸尾大不掉,劉姓王也開始死灰復燃。漢文帝靠著得天獨厚的福氣,當了二十三年的太平天子,並依靠於扮豬吃老虎的特長,逐漸把皇權壯大成人。但是,在這個過程中,漢初的根本政治矛盾一直沒有得以解決。文帝的時候就想削藩,卻不敢輕舉妄動;景帝的時候,利用晁錯的建議試探地邁出一步,卻引起了“七國之亂”。

“七國之亂”雖然被周亞夫為代表的軍功集團平定了,但是軍功集團卻變得更難以控制了。忍了多年之後,景帝終於把刀子伸向了聲威漸盛的軍功集團——找個理由讓軍功集團的代表周亞夫領了盒飯。但劉姓王和軍功集團在景帝一朝都沒有被徹底清除,雖然威脅沒有以前那麼大,但是潛在的實力還是不容小覷。

到了漢武帝,經過“文景之治”的積澱,漢朝的綜合國力日益強盛,漢武帝完成先祖們政治構想的意願也越來越強烈。另外,攘外必先安內,漢武帝一直對這幾十年來像蒼蠅一樣噁心的匈奴痛恨在心,要想對匈奴來一次當頭痛擊,也必須先完成內部的權力集中。

以上便是漢武帝迫切需要加強中央集權的前因後果,“推恩令”正是在這種情況下應運而生,成為了漢武帝時期削藩的大殺器。他的提出者是主父偃,主父偃是因為有才華而被漢武帝賞識,成了漢武帝的秘書或者參謀,所以才有機會給漢武帝出了這麼一個點子。當然,主父偃最後也被卸磨殺驢了,因為貪汙的問題被漢武帝殺人堵嘴了。

至於漢武帝為什麼要採用“推恩令”?其實有兩個方面的主要原因:一是成本方面的原因。按照漢武帝的性格,要是沒有“推恩令”。這位喜歡和別人拼家底的主也會大機率地強行削藩。但是,誰都想花最少的錢辦最大的事,“推恩令”是漢武帝削藩在成本上的最優解。二是風險方面的原因。畢竟他爸強行削藩,引起了“七國之亂”,硝煙味道猶能聞到。而且當時平定“七國之亂”的主力還是軍功集團,現在軍功集團被打臉很嚴重,有沒有以前好使還不確定。所以武鬥不如文鬥,武鬥的政治風險大得多。

“推恩令”到底是什麼意思?

推恩令,顧名思義,就是把恩惠推廣的命令的意思。那麼,運用到削藩的大局當中是什麼意思呢?那就是你們諸侯王不是要保住你那一畝三分地嗎?行,我給你,我得顯示我皇恩浩蕩。而且,我不光給你,我還給你全家,讓你們家雨露均霑,以前不是隻有嫡子有繼承權嗎?這太不公平了,都是爹媽生的,嫡子就撐死,庶子就只有流口水的份,哪能這麼幹?我作為皇帝,我得主持公道,以後不管嫡子還是庶子,只要你爹是諸侯王,你就可以封侯,封地就從你爹的領土裡面分。推恩令,實際上就是透過分封諸侯王子弟的方法使得地方的諸侯國不斷被分小。講白了就是兩個字“瓦解”。

推恩令的正式實行是在漢武帝時期,它的榮譽版權是主父偃的。但實際上早在漢文帝時期就已經開始區域性推行了,只是沒有政策成型和理論定論而已,所以才沒有被後世重視。推恩令的雛形正是西漢的著名的政治家賈誼所提出的“眾建諸侯少其力”。什麼意思呢?就是多封諸侯,使得諸侯的力量被瓜分、被削弱。

這裡多說兩句關於賈誼的話。賈誼是歷史上不可多得的政治天才,可惜的是天妒英才,年紀輕輕便早登極樂了,使得漢文帝每每暗自神傷的時候便會感嘆“可憐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晁錯的削藩策和主父偃的推恩令基本上都是在炒賈誼《治安策》剩飯,可見賈誼有多麼厲害。而且關鍵一點是,賈誼提出這些政治舉措的時候只有二十多歲。

還是回到削藩的問題上來吧!由於漢文帝是被軍功集團架空上臺的,所以他“一步一個腳印”地慢慢又把當年被他大媽呂雉當初打擊得要死的劉姓王扶持起來了。到公元前175年左右已經有了將近20個同姓諸侯,是劉邦時代的兩倍多。這些諸侯國“大者跨州兼郡,連城數十”,甚至不遵從中央號令,“自為法令,擬於天子”。漢文帝時期還出現了濟北王劉興居和淮南王劉長的叛亂事件。

政治天才賈誼就總結了諸侯王叛亂的根本原因——他們太強大了。實力往往是膨脹慾望的第一要素,所以,得削他,削得他們想都不敢想,他們自然就會老實了。但是,和拳頭硬的人去硬碰硬顯然不是什麼好的選擇,而且還是直接面對那麼多硬拳頭。所以賈誼向漢文帝提出了“眾建諸侯而少其力”的建議,其主要措施是規定之後的諸侯王子孫依次瓜分封國土地,直到地盡而止。歸根到底一句話就是“拿諸侯王的家產給諸侯王的兒子們做人情”,好人我做錢你出,別不情願,這是命令!

諸侯越來越多,他們的實力就會越來越小,也就會越來越膽子小,越來越不齊心,就會越來越依附於中央——“諸侯之君,不敢有異心,輻射並進,而歸命天子”。

漢文帝聽從了賈誼的建議,不久就將齊國一分為六,將淮南國一分為三。但是,這個計策本身就是溫水煮青蛙,漢文帝時期屬於剛剛燒水,效果也不會很明顯。

漢景帝時,晁錯這個激進分子強行推行了“削藩策”,引發了“七國之亂”。雖然“七國之亂”最後被平定了,但是漢景帝也是被驚出了一身冷汗,而且還讓軍功集團狠狠地秀了一把。所以把晁錯拉過來墊背,又恢復了平靜。然後繼續採用“文鬥”的方式削藩,其措施依然是“眾建諸侯而少其力”。他在吳、楚、趙、齊四國之地又分封了13個皇子為諸侯。並慢慢剝奪諸侯王的人事權、行政權,規定他們不得干預封國政務,剝削諸侯對封國官員的任免權。他們只能做“安樂王爺”,這進一步削弱了諸侯王的實力。

漢武帝上臺後,有了他爺爺和爸爸的鋪路,這位爺的胳膊其實已經夠粗了。但是諸侯王也不是完全沒有反抗之力,畢竟沒有餓死的駱駝依然是駱駝。這些諸侯王因為山高皇帝遠,經常會有因為憋得難受而想要造反的,如淮南王、衡山王等;也有根本不買賬的,你朝廷派來監督我的人,我背後裡下黑手全給你幹掉。如膠西王“殺傷兩千石甚眾”;還有一些自始至終就是土皇帝,你削藩不削藩,監管不監管,老子一如既往地驕奢淫逸、橫行霸道就是了。所以,漢武帝時期進一步削藩的政治意義依然十分巨大,這個時候主父偃就提出了“推恩令”。

這一狠招使出來,諸侯王可算是被大蛇打到七寸了,慢慢地被一個拳頭推成五個手指,五個手指被推成十個關節,十個關節被推成二十根棍棍,最後連指甲片都看不到了。舉個例子,劉備本是漢景帝的十八代玄孫,推恩令推到劉備爺爺那一代還能掛個侯爺的名,到劉備那一代就只能賣草鞋了,因為實在沒東西推了。還有東漢的劉秀也是被推恩令推得要下地種田了。

推恩令在漢武帝之後取得了立竿見影的效果,曾經尾大不掉的諸侯王逐漸被推成不足為懼的小蘿蔔頭了。自元朔二年到元鼎五年的15年間,大約有12個諸侯王國先後執行了推恩令,推恩分封列侯達150多位。大家想想,是150多個“大頭兵”(大部分還是對朝廷心存感激的大頭兵)好對付?還是12個土霸王好對付?

以上便是“推恩令”的主要內容和具體實施過程,但我覺得這些都不是重點,我們的重點是要搞清楚,這麼赤裸裸的陽謀為什麼就讓人無法抗拒?

“推恩令”為什麼讓人無法抗拒?

要弄明白這個原因,我們還是先從它的人性設計和邏輯關係來入手。人的天性都是渴望得到、害怕失去的。這一點便是“推恩令”的邏輯基礎,我們也可以從這一點一步一步地來剖析“推恩令”的厲害之處。

第一、作為漢朝的皇帝,漢武帝他們害怕的是什麼?他們害怕國家多幾個實力不強、威脅不大的諸侯嗎?絕對不是,他們害怕是那些諸侯力量集中。這在我們的當下的職場也很好理解,一個領導擔心地位不穩,一般都是透過多設副手或者多分級別來實現。要是一個領導,身邊只有幾個副手,而且這幾個副手實力都比較強,還不怎麼聽話,可想而知這個領導心裡怎麼擔心的了?所以經常我們會看到領導會把屬下的權力分成好幾塊,一人管一塊,要是某個屬下太冒尖了,估計又得把他的權力和部門分成好幾個了。權力的威脅是有就近原則的,皇帝預防造反都是從身邊人、從位置高、實力大的人開始的,從沒見過哪個皇帝從一開始就預防一個縣令造反的。同理,一個公司高管從來不會在意一個普通員工會搶他的位置,所以當他們感受到身邊的威脅時,他們寧願把肉給底下的人吃,也不願意給身邊的人吃,底下的人吃飽了會感激他,身邊的人吃飽了卻會打他。

第二、作為那些諸侯王為什麼不管你願不願意,你都得接受“推恩令”?先說願意的人吧,因為別看諸侯王平時坐得挺高,但是他們終究是人,都有七情六慾,這和我們平時仰望領導一樣,別看平時開會的時候,領導英明神武,私底下他們也是一個普通人。既然都是凡人,就難以逃脫人性的制裁。雖然當時的規矩是“嫡長子繼承製”,但是並不是每一個父親都喜歡嫡長子,或者只喜歡嫡長子。以前,礙於規矩,有些諸侯想偏心或者想盡量一碗水端平,卻不符合禮制。現在好了,推恩令為他們的私心或者愛心打開了缺口,這就是他們心甘情願接受推恩令的理由。而那些諸侯王的子弟們(尤其是庶出子弟們)也十分支援推恩令,“彼人人喜得所願,上以德施,實分其國”。因此推恩令在初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有魯王、梁王、城陽王等主動要求分封子弟為侯。再說說那些不願意的人為什麼也要接受推恩令?首先這是政令,你接受就等同於造反,於大義不合。其次,你要是不接受,你估計連家庭都很難維持了。比如衡山王在被推恩後就密謀造反,結果被自己的親孫子派人快馬加鞭地給舉報了!因為你諸侯王不接受推恩,你就損害了那些庶出子弟的利益,堵死了他們的慾望。一個人的慾望要是被喚醒了,是很難被堵死的。以前是他們沒資格,等他們有這個資格,誰敢剝奪他們的資格,誰就是他們的仇人。所以,諸侯王如果不想前面面對朝廷的名槍後面面對庶出子弟的暗箭,只能乖乖地接受推恩令。

第三、推恩令為什麼能夠叫好又叫座?其實前面已經談到了一點,這裡把它說得更透徹一點。人性之中,最可怕的是什麼?是貪婪,是仇富,是隨之引起的起鬨。以前的庶出子弟都吃不到肉,所以反而大家覺得心安理得,只要有些庶出子弟率先吃到肉了,其他的庶出子弟就很難淡定了,這個道理自古皆然。所以,推恩令其實是一種變向的“打土豪、分田地”,想想“打土豪、分田地”這句口號在歷史上的威力大家就知道了。要是大家還不明白,就想想如果你們公司如果有一部分員工有年終獎,有一部分員工沒有年終獎,那麼這個公司的領導會是什麼結果就知道了。所以最愚蠢的領導都是在利益分配上太過於明顯不公平的領導。這是推恩令叫好的原因,因為你把這個政策一丟出去,人性就會自動幫你去實施它。它叫座的地方在於它幫助皇帝(朝廷)把好人做到了恰到好處。因為人往往最容易感恩的情況不外乎幾種,一是挽救了你的生命;二是給了你希望或者幫你現實了利益;三是給了你尊嚴;推恩令顯然是幫那些庶出子弟實現了全部,後兩種很好理解,挽救生命則要委婉點,因為在政治環境中,你沒有實力和地位,生命往往是朝不保夕的,例如以前嫡長子要暴揍一個庶出子弟是無需什麼道理可言的,但推恩令以後不一樣了,大家都是有“身份證”的人,都別太過分了。而且,推恩令顯然是團結了大多數來分裂極少數,這又是它極其恐怖的地方之一。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發現,推恩令在人性邏輯上是嚴絲合縫的,它環環相扣、步步緊逼,以愛的名義逼得諸侯王們明知道是喝毒藥,還得裝作很享受的樣子。

“推恩令”延伸的人性思考

其實,我很希望最後一部分留給讀者朋友去自我思考,但是為了讓“歷史不僅僅是歷史”,我還是願意再一次拋磚引玉地和大家來探討一下“推恩令”的現實思考。

1、如果我們不希望自己的對手吃得太飽,我們應該怎麼辦?我想大多數人的思維都是,把對方的食物搶到自己碗裡來。哪怕我自己吃不了那麼多,我搶過來了我心裡就是痛快。我們不能說這種思維是錯的,但是我們得評估代價,為了搶對手二兩肉,自己付出一斤肉的代價,值嗎?很多時候,解決問題,最直接的辦法不一定是最好的辦法。不想讓敵人吃得太飽,讓敵人的敵人去搶敵人的食物,其實是一種更好的辦法。這種邏輯,其實在古往今來的農民起義中是被運用得最多的,而且屢試不爽,很多農民明知道是炮灰,也爭先恐後地往前衝,因為他們是奔跑在希望的田野上,是奔向心中的那道光。

2、我們可以在道德上看不起假仁假義,但千萬不要在智慧上看不起假仁假義。拋開道德,凡是能做到“當了BZ又立牌坊”的人都是有兩把刷子的人。他們都是知道人的道德盲區在哪裡,或者說都知道如何利用人的弱點。所以,當我們在生活中、在工作中,碰到自己沒有什麼突出貢獻,跟你非親非故的領導突然要給你發獎金、升職位的時候,一定要多想一下為什麼?免費的東西往往很難是什麼好東西,除非你身上有廣告效應。天下砸下來的餡餅,運氣好它就是你的福氣,運氣不好它就有可能是包括你在內的一群人的災難。沒事找你麻煩的領導要注意,沒事給你好處的領導更要小心。

3、這篇文章是關於“推恩令”的,所以最後說說關於“恩”的理解。我們很多人都容易把恩等同於看得見的好處,其實“恩”的內涵比這豐富多了。我們時常說要做一個感恩的人,如果我們連真正的恩是什麼都沒弄清楚,談何感恩?真正的恩是幫助我們去認清人性、去適應人性,比如父母有時候罵我們不懂事,比如老師有時候教我們要學以致用,比如有些領導考核我們讓我們去適應工作或社會,比如有些朋友幫助我們認清現實、堅強生活……給你本不屬於你的東西,這種恩是假恩假慧;給你並不需要的東西,這種恩是小恩小慧;而用假恩假慧、小恩小惠籠絡你、麻痺你,則是慢性毒藥。所以,對於那些小三得意洋洋地說:“我家老頭真好!”,大家盡情地鄙視地笑一笑就完事了,搬起板凳看戲,結局絕對精彩而意外!

每一段歷史都是生活和人性的濃縮,所以,我也不想喋喋不休地囉嗦下去了。回到推恩令這個事情上來,其實它也並不稀奇,想想我們生活的屢見不鮮的“道德綁架”和“以愛之名”,其實就一目瞭然了。只希望大家在閱讀這篇文章之後,能客觀、理性地去看待一些生活問題,自作聰明固然不值得提倡,但是,大家更不要相信什麼“傻人有傻福”的歪理。

7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從偷渡客變成特務,揭秘一個農民成為“碟中諜”主角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