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末年,有一位極其富有傳奇色彩的武將,他的名字叫做楊展。在他的一生當中,命運就如大海中顛簸的小船,在那個動盪混亂的歲月中顛沛流離,跌宕起伏。
這中間有令人稱奇的從刑場逃生的幸運,也有在錯綜複雜的軍閥關係中被人暗算的馬失前蹄。而這一切戲劇性的故事,都要從他奪得武舉人這個名魁說起。
1639年,楊展隻身進京應試,這位來自四川樂山漢子的身材魁梧,相貌堂堂,自恃憑著一身過人的武藝,定能在京城即將舉辦的武舉人應試中博取一個功名,光宗耀祖。豈料路遇毛賊劫匪擋道,亮出明晃晃的鋼刀逼著楊展將行囊和盤纏留下。卻沒想楊展面無懼色,冷冷一笑道:“想要錢財,先比箭法。百步之外,你舉箭為靶。我倘若不中,但凡身上的財物任你拿去。”毛賊應允,相距百步,舉箭為靶。楊展開弓引箭,一發將其箭竿穿破。毛賊驚恐,跪拜遠遁。
經歷了千辛萬苦到了京城考場,一路過關斬將,即將向最後的榜眼發起衝刺。這時主考官命人牽著一匹烈馬來到校場。
眾人一看,錯愕不已,原來這匹馬以鐵鏈為韁繩,可見兇悍難制。主考官發話道:“誰能騎射,誰便及第。”諸位考生一時被這烈馬氣勢所震懾,都躊躇起來。楊展見狀,手持弓箭,排眾上前,抓住鐵韁,一躍而上,任其拋甩掀拱、橫衝斜撞,面不改色,穩如泰山。隨後引韁縱馬,繞場數週,開弓搭射,九發九中。
這一個瀟灑的亮相,讓四下都不由叫好起來,大家都深感佩服。主考官更是喜上眉梢,當即點為進士第三,授官遊擊將軍。楊展由此名震京師。
崇禎十六年,楊展被朝廷任命為廣元守備,這也算完成了他當初隻身應試衣錦還鄉光宗耀祖的夢想,從此他在任上兢兢業業,以報答大明王朝的知遇之恩。
僅僅過了一年,張獻忠的大西軍就湧入四川,楊展隨川北總兵劉佳胤退守保衛成都。無奈糧缺兵寡,被大西軍圍困不久後就陷落了。情知必死無疑的楊展本性就孤高傲慢,見到張獻忠更是昂然而立,不降不跪。這讓張獻忠勃然大怒,令手下立即推出南門斬首。
押解著楊展走向刑場的劊子手們看見他一身漂亮的甲冑,眼裡放出了光。說道:“漢子,將你這身鎧甲送與我吧?”楊展一看有了機會,心中暗喜,計上心來,他說道:“我馬上要見閻王的人了,要這個何用?肯定留給你們,不過待會砍頭,恐血汙了這麼漂亮的鎧甲,要不你們將繩索鬆一鬆,我這會就贈與你們如何?”
這兩個不知好歹的劊子手,哪裡知道他們面前的這位是一個身懷絕技武功高超的武舉人出身的武將,傻呵呵地替楊展鬆了綁。楊展得了機會,哪肯錯過?立刻揮手奪刀,將兩個劊子手結果了,然後縱深跳入不遠的河流中,追兵們只有眼巴巴看著的份。
楊展的脫逃,絕對是張獻忠的夢魘,此後他重新加入明軍,和張獻忠不共戴天,多次擊潰張獻忠的軍隊,並將其弟弟斬殺。
不過令人唏噓的是,他能奇蹟一般從刑場脫逃,沒想到最後竟然死於自己人的暗算。
永曆三年(1649),駐守重慶的袁韜、武大定與李佔春內訌,糧餉不支。楊展在李乾德的勸說下接納了袁、武二人,並結拜兄弟,袁屯犍為,武屯青神。
楊展性格傲慢,因此為一些瑣事得罪了袁武二人,而李乾德也認為楊展不待見自己。於是幾人密謀,由李乾德出面詐稱壽宴宴請楊展。
正準備赴宴的楊展得到袁韜妻子派人送信,暗示他情況有變。然而素來剛愎自用的楊展卻錯過了這個救命的機會,他只是多帶了些隨從,奔赴了這場鴻門宴。
最終,他血灑營門,殞命內訌之中,令人嘆息。
有哲人曾經說過一句話,性格決定命運,在楊展身上,這句話得到了很好的詮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