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中國與壬午兵變

《江華條約》締結後,日本侵略者對朝鮮的經濟滲透和軍事控制突飛猛進,激起了朝鮮民眾的強烈反感,在朝鮮統治集團內部,閔妃與大院君爭權奪利的內訌愈演愈烈。

1882年7月1日(壬午六月),漢城的軍人已經連續13個月未領到軍米,而新建立的由日本武器裝備、日本軍官教練的別技軍卻享有優厚待遇。

7月23日,漢城軍暴動,日本駐朝鮮大使花房義質自己放火燒了使館逃過一劫,偷偷回到日本,漢城軍衝進昌德宮,閔妃扮成宮女逃走,25日,李熙召大院君主持政務,暴動平息。

壬午兵變時的清軍武器

7月31日,日本決定派步兵一個大隊、150名海軍與四艘軍艦護送花房義質赴朝,要求朝鮮政府:謝罪、懲兇、賠償。

8月9日,日本提出四項補充條件:一、開放咸興、大邱和漢城附近的揚花津等腹地;二、承認日本外交官的內地旅行權;三、懲辦安邊府殺害日商的肇事者並賠償;四、修改朝日通商章程。

7月29日,署直隸總督張樹聲派道員馬建忠、水師提督丁汝昌帶“超勇”“揚威”“威遠”三艦於8月7日出發,8月10日抵仁川,日本軍艦“金剛”已先期到達。

8月11日,朝鮮官員魚允中指出暴亂禍首為大院君。

8月12日,丁汝昌迴天津請示方略,時花房義質率日艦及陸海軍一千數百人至朝鮮並派500人入住漢城,提出七條要求。

8月20日,吳長慶率淮軍六營在南陽灣登陸。

8月23日,花房義質退兵仁川,示將決裂,冀壓朝鮮屈服。

8月26日,馬建忠設計誘捕大院君,並將其押解至天津。

9月5日,李鴻章奏請將大院君安置於近京保定省城,永不準回本國,閔妃一派重新上臺執政。

日本“金剛”號模型

為中、朝兩國人民的根本利益計,清政府應該主動結束傳統的宗藩關係,在尊重朝鮮主權獨立的基礎上建立友好平等的中朝關係,直至結成反對日本侵略的戰略同盟關係,遺憾的是,當時的清政府並無這種覺悟。

1882年10月1日,李鴻章與朝鮮正使趙寧夏、副使金弘集、問議官魚允中籤訂《中朝商民水路貿易章程》,主旨在加強中朝關係,強調傳統的宗藩關係外,章程載有領事裁判權、協定關稅權等不平等條款,給中朝關係帶來了消極的後果。

此時,中國洋務運動進行了十多年,李鴻章又思將練兵、制器一套方法推廣到東鄰,製造一個朝鮮版的洋務運動。

中國洋務運動時期建造的廠房

1882年9月,趙寧夏、金弘集在天津時,有意請中國代為整頓軍制,李鴻章命吳長慶派精熟西式操法的軍官代為訓練,又籌撥英式裝備與朝鮮新軍,11月,營務處袁世凱同總兵王得功訓練新建親軍一營。

壬午兵變後,李鴻章為清政府設計的朝鮮政策,在原有的宗藩關係之外,逐步借鑑歐美列強的若干殖民政策。這一轉變,引起朝鮮方面的不滿,也為日本離間中朝關係提供了口實。但是,不能簡單地否定中國對朝政策,更不能把中、日兩國的朝鮮政策等同起來。日本口頭上稱朝鮮為“自主之邦”,卻懷抱吞併朝鮮的狼子野心。雖有個別中國人士建議改朝鮮為郡縣,但他們的主張始終沒有成為中國政府的決策。中國的朝鮮政策雖有若干不平等的成分,但其主幹卻是保全朝鮮的主權獨立與領土完整。

26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劉邦後人痴迷煉丹,煉丹不成卻煉出一道千古美食,至今人人都愛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