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及至秦之季世,焚詩書,坑術士,六藝從此缺焉”。—《史記》司馬遷。

  “焚書坑儒”一詞,最早出自西漢史學家司馬遷的著作《史記》中。現代很多人認為“焚書”與“坑儒”是同一時段發生的事件,其實在秦始皇統治時期,這兩件事是分開的。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剛剛統一六國,就對秦國版圖內的政治及經濟各方面展開了一系列的改革;嬴政的期望很高,抱負很足,野心很大,但過程並不順利,還遇到了阻礙。

  這個阻礙,就是在分封諸侯的問題上,朝臣們之間有了分歧。以丞相王綰為首的秦國官員,建議將秦始皇的兒子、皇族宗室、有功之臣等分封於剛剛佔領的六國各地為諸侯,這有利於地方的安定,鞏固秦朝統治階級的權力,這就是“分封制”。

但廷尉李斯則反對分封諸侯。李斯反對的原因是,春秋戰國時期,正是眾諸侯之間不和,頻頻爆發紛爭,戰火不斷,就是因為分封各地諸侯作亂的惡果。李斯主張廢除諸侯“分封制”,採用“郡縣制”,才可以從根本上免除這種不安定的動亂。最終,舌戰的群臣沒有結果,此事暫時擱置了下來。

  八年後的公元前213年,在咸陽秦宮舉行的宴會上,期間又由於採用“分封制”還是“郡縣制”引發了大爭論。原齊人博士,現秦朝僕射淳于越要求根據西周古制,分封諸侯,堅決反對“郡縣制”。

原是廷尉的李斯已經官至丞相,位高權重的他說話此時也有了底氣;李斯主張莫讓前朝舊制,干擾當今朝政為由,還是推崇“郡縣制”;“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天下統一,為何還要效仿舊朝古制,對儒生歌頌上古朝代,有以古非今之嫌,造謠惑眾之憂,擾亂民心之意。

  以秦始皇嬴政的思想出發點來看,淳于越所提倡的以儒家思想來治國已經過時了,而且與嬴政的思想路線也不在一條線上。秦始皇立國治國的戰略思想,就是“文講道義,武求殺力”,他認為舊朝的制度,會削弱秦國的國力和戰力。

最終嬴政聽取了李斯的建議,除《秦紀》之外的所有列國史記,以及民間私人收藏的《詩》、《書》、諸子百家等儒家經典書籍全部交於官家焚燬,但不包括關於農業、醫藥、占卜等方面的技術類書籍;民間私下談論關於《詩》、《書》的人全部處死,想學法律、法令的人可以拜秦朝官吏為師,這就是“焚書”。

歷史上,任何人在可以自由支配巨大的權力,享受榮華富貴帶來墮落的快感後,都是欲罷不能,當然也包括秦始皇在內。嬴政在統一六國之後,他也同樣希望永生不死,永遠擁有這種殊榮和享受這種感覺,因此,嬴政比任何人都更怕死。

  秦始皇稱帝后,作為天下之主,為了讓自己長生不死,甚至於花費重金,開始沉迷於求仙問道。嬴政先後派出徐福、韓眾、侯生、盧生等方士為其尋找長生不死藥,而這些人為了迎合嬴政的想法和需要,應承了嬴政為其找到長生不死藥的要求;但是按照大秦律令,若求不到仙藥者,達不到要求,或者仙藥沒有效果,那麼所有相關聯之人就會被處死。

而侯生、盧生這倆騙子知道憑自己,根本弄不到長生不死藥,越想越怕的這倆人卷跑了嬴政要他們尋找長生不死藥的鉅額經費,逃之夭夭。

  這倆人為自己找藉口開脫,到處宣傳誹謗秦始皇殘忍暴虐、剛愎貪婪、獨斷專權,貪戀美色權勢,不值得為他這種人求長生不死藥,雖然這倆傢伙說的是事實。

嬴政聞言龍顏大怒,下令徹查,對咸陽城內所有方士進行審查逼問,追問侯生、盧生的下落。這些方士為保住自己的性格,只得相互舉報;公元前212年,與此事有牽掛的460多人,都被嬴政命人在咸陽被挖坑活埋,這就是“坑儒”。

  公元前213年,秦始皇先是焚燒除《秦史》外的列國史記和儒家經典著作,但並未焚燒關於醫學、農技和占筮等技術型別的實用書籍。公元前212年,後方士侯生、盧生為秦始皇求仙失敗,私下談論秦始皇的為人、執政、求仙各方面弊端,並卷巨資潛逃,秦始皇聞訊遂遷怒於方士,下令在京城內搜察審訊,抓獲牽連方士460餘人並坑殺。因此,嬴政是先“焚書”後“坑儒”的。

秦始皇在統一中國後,根據先秦諸子在公元前五世紀撰寫的哲學著作《尚書》中,所記載的君主治國理念之道中,自認“功高三皇,德邁五帝”,於是秦始皇想以自己的治國理念,來替代《尚書》中的“堯舜禹湯”四位英明君主的治世思想,這本著作便逃不脫被焚燬的命運。

  而在在《詩經》中,又有很多歌頌上古舊朝的歷代君王,嬴政不願意在他滅掉的六國中,還有遺老舊臣再提及和懷念他們的舊主。

另有一本在方士群體中廣為流傳的《道經》,這本並非是老子的那本《道德經》,此《道經》非彼《道經》。方士們認為長生不老並非是秦始皇這種暴虐的人可以擁有的,永生不死也並非一顆丹藥可以做到,至於方士接近秦始皇,也並不是要幫秦始皇求仙藥長生不死,而是另有所圖,於是秦始皇惱羞成怒下,認為這群方士在耍自己玩,這才暴怒下坑殺方士。

“焚書坑儒”的實質,就是秦朝政治和經濟、文化等各方面的統一:統一思想,統一貨幣,統一文字,統一度量衡制度,廢除分封制,實行郡縣制。這麼做雖然維持了秦朝的短期統治,但也加速了秦朝政權的滅亡腳步;思想統一的弊端,就是思想上的控制性和侷限性,限制了人民的思想,短時間內的成功,那是人民屈服於秦朝的殘暴,長久必將不利於國家的治安和社會的發展,反而會引發反彈,讓人民牴觸和反抗秦朝的統治。

  在秦始皇求仙問藥期間,不排除也有一些心術不正的儒生混進了方士隊伍,想借機接近秦始皇,求得捷徑,短時間內平步青雲,享受榮華富貴,求得功名利祿,不想時運不濟,正巧碰上秦始皇“坑儒”被活埋,這對儒生群體造成了巨大的反響和打擊。

若是秦始皇坑殺的都是些“坑蒙拐騙、裝神弄鬼、訛人錢財”的術士,就不會在儒生中有這麼大的反響。

  陳勝吳廣領導的“大澤鄉起義”,山東一帶的儒生加入了起義軍,在這些儒生的幫助下,陳勝不到一個月就建立起自己的政權;這些深受儒家“維護君紀綱常”影響的儒生,與秦始皇的“焚書”專政有著密切的聯絡,沒有生路的他們只能跟著一起造反。

  雖然秦始皇“焚書”並沒有全部燒光,“坑儒”也只是針對方士並沒有波及到儒生,但影響也是極其深遠。

秦始皇作為中國歷史上最早的皇帝,光光在政治、經濟、文化等各方面所形成的大一統局面遠遠不夠,關鍵是沒有形成社會底層民心、思想的統一性,人民核心價值觀的完善,才能在政治、經濟、文化各個領域的統一措施有效,維護秦朝政治的統一中央集權,同時可以排除掉不同的政治思想和見解。

  可惜,秦始皇花費巨大的精力統一了六國國土,卻沒有在安撫六國民眾的民心上下功夫,於是,“焚書坑儒”成了指控他是暴君的最有力證明。

16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名門剩女專心搞事業,親哥去世無動於衷,侄女張愛玲卻視她為偶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