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孟良崮戰役中,粟裕指揮華東野戰軍全殲國民黨王牌主力整編第74師,是軍事史上的大事,從來都不乏分析者。不得不說,這場戰役的影響實在是太大了,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國民黨軍在華東戰場乃至全國戰場的佈局。

很多人在分析這場戰役的時候,為了抬高我軍的戰績,過分地貶低對手,歷史學者們大多簡單解釋為張靈甫為搶軍功,孤軍深入,脫離主力部隊,致使整編第74師陷入華野大軍重重包圍,而整25師的黃百韜與整83師的李天霞因為與張靈甫關係不好,拒不救援,最終使得張靈甫在孟良崮坐以待斃,命喪於此。

我每每在讀這段歷史都會產生質疑,假如張靈甫不孤軍冒進,假如黃百韜與李天霞全力營救,那麼粟裕還能打贏這場仗嗎?

實際上,早在粟裕撰寫《粟裕戰爭回憶錄》的時候,就已經給出了答案:“把我軍捕捉孟良崮戰機,說成是敵整編第74師孤軍冒進,送上門來的,這種說法是不符合戰場實際的。”

全殲整編74師,不能簡單一句孤軍冒進就能解釋得清楚的。可以說,將複雜的戰役簡單化處理,不但沒有抬高我軍的戰績,反而將對手弱化,形成我軍贏得戰爭是理所當然的錯覺,甚至有偶然的因素,這是明顯不對的。

以往的同學在分析張靈甫為何會兵敗孟良崮的時候,往往都會從孟良崮戰役本身開始分析,沒有注重戰役的背景,尤其是與之前一連串戰役的關聯,從出發點來說就錯了。想要分析張靈甫戰敗的經過,必須從整74師加入華東戰場開始算起,我透過大量資料分析,從中找到了線索。

其實從整74師剛進入戰場的時候,粟裕就已經開始瞄準了整74師,想要全殲整74師那不是一天兩天了,而是好幾個月了。整編第74師真正進入到粟裕的視野是在兩淮保衛戰期間,當時粟裕正在蘇中與李默庵打運動戰,連續創造七戰七捷的戰績,而陳毅率領山東野戰軍決定南下,在蘇北打幾個勝仗緩解一下局面。

蔣介石為了實現攻佔兩淮的戰略企圖,調集了30萬大軍,兵分兩路重點進攻華東解放區,其中一部分兵力向魯南進發,一部分兵力向淮陰進發,整編第74師就在進攻淮陰的隊伍當中。

對於國民黨軍的企圖,粟裕早就有所洞察,淮陰是蘇北解放區的首府,戰略位置相當突出,新四軍在此地經營多年,不容有失。

因為粟裕正在蘇中作戰,無法立即北上,曾致電陳毅,建議陳毅率領山東野戰軍南下保衛兩淮,“否則淮陰難保”,“敵佔宿遷、洋河之線,有進犯兩淮之極大可能。來直搗我華中之心臟,與截斷華中與山東之聯絡。”

但是陳毅只把一部分兵力放到防守淮陰上,自己則率主力要與新桂系的第7軍進行決戰,結果整編47師避開山東野戰軍主力,直撲淮陰。到這時,陳毅才搞清楚原來國民黨軍這次的目標是兩淮,再調高郵的皮定均旅前去支援時已經來不及,陣地不斷失陷,淮陰城失守也只是時間問題。

粟裕得知淮陰告急,在蘇中戰役剛剛結束後就率軍北上,等到粟裕連續奔赴三四天的行程趕到淮陰的時候,見到整74師已經進入到淮陰城內打起了巷戰,此時再投入進去於事無補,在與譚震林商議過後,決定撤離淮陰,整74師經過巨大的代價,成功進佔淮陰,不久又進佔淮安。

這是粟裕第一次與整74師碰面,這一天是1946年9月19日,應該就是從這一刻起,粟裕就在尋找戰機要滅掉張靈甫的整74師。

將帥在戰場上講究一個宿敵,只有把宿敵打敗了,才算是真正的勝利,華東戰場十分複雜,國民黨投入了三個王牌軍,除了第五軍的邱清泉,整11師的胡璉,還有一個就是整74師的張靈甫,不把這幾個人擺平,想要在華東戰場打出點成績是相當艱難。張靈甫的整74師是解放戰爭初期華東戰場參與感最強的,尤其攻佔淮陰城更是挑戰了中共的底線,這個場子必須得找回來。

就當時華東戰場情況而言,華東解放區分為兩個部分,一個部分是山東野戰軍,一個部分是華中野戰軍,在兩淮失守後,山東野戰軍和華中野戰軍正在進入合編為華東野戰軍,只不過當時八字還沒一撇,兩支部隊沒有經過磨合,粟裕並不敢貿然發動對整74師的全面殲滅戰。

在此期間,華東野戰軍對整74師採取默默削弱的計策,透過兩次漣水戰役,嚴重消耗了整74師的戰鬥力。當時陳誠還誇讚整74師能打,如果全國多幾個整74師,那“戡亂”戰爭早就完成了。其實,不是別的國軍不想打,只不過是沒機會,粟裕攻堅消耗的機會都留給了張靈甫。

1946年10月19日,也就是整74師攻陷淮陰後的一個月,張靈甫兵分三路直指漣水,一旦打下漣水,則華東野戰軍將全部被趕出蘇北。而此時山東野戰軍在山東無法南下,只能依靠粟裕自己來抵擋整74師,儘管整74師佔據各種優勢,但是始終無法攻佔漣水城。

在交戰中,粟裕曾試圖指揮一部分兵力從後方殲滅配合整74師作戰的整28師192旅,以及整74師57旅一部,從而有可能切斷整74師退路,張靈甫在11月1日下令收縮各部,連夜撤出漣水。

在第一次漣水交戰中,華野10縱司令陣亡,是解放戰爭時期,少數陣亡的縱隊司令,傷亡不可謂不大!但是整74師也沒有佔到便宜,也因此一度元氣大傷,經過短暫的一個月休整後,12月,整74師捲土重來,發起二戰漣水戰鬥。

只不過此時華野主力已經北上參加宿北戰役,將殲滅的目標放到宿北一線的整69師,宿北戰役被粟裕稱為最緊張的戰役之一,因為這次戰鬥是華中野戰軍與山東野戰軍第一次配合作戰,進行整合的時候,打整69師就是小試牛刀,殺怪升級。

沒有粟裕主力駐守的漣水城,張靈甫攜整74師一路炮火猛攻,隨即再發起“萬歲衝鋒”,經過幾個小時的白刃戰,終於突入漣水城內。華中野戰軍第6師在戰鬥中損失慘重,傷亡一度超過5000人,但是整74師也好不到哪裡去,更是元氣大傷。

宿北戰役後,粟裕應該已經下定要殲滅整74師的決心,只是缺乏機會,在二戰漣水中吃了虧的師長王必成,粟裕當面下令:以後凡我華東部隊組織殲滅74師的戰役,一定讓6師參加,一定讓王必成同志參加!並特別囑咐將此命令記錄在案,存檔待查,從這句話也可以看出,粟裕必打整74師的決心。

從毛澤東12月24日的回電可以看出,粟裕要打整74師是在中央軍委那裡報備過的,毛澤東的電報原文:“主力似不宜分散,如放棄七十四師不打,似宜集中二十五個團左右兵力於魯南地區殲滅二十六師,追退馮治安部,然後相機出淮北較為有利。”

按照毛澤東的看法,那就是將華東野戰軍全部集中起來,一起來打整26師,即使丟了蘇北也不在乎,早晚還能收回來。可以說,在魯南戰役中被粟裕全殲的兩個整編師,整26師和整51師是替整74師捱了刀。

事後粟裕也承認毛澤東的高瞻遠矚:“毛澤東同志一再指示,要在魯南作戰,使魯南獲得鞏固,實際上是指出了今後的一定時期,山東將是華東的主要戰場。如果繼宿北戰役之後再在魯南打一個大殲滅戰,不僅能打破敵人的包圍圈,使山東、華中兩路野戰軍完全會合,而且為分後在山東作戰創造良好的戰場條件。魯南鞏固了,以後南下、北上或西進,我軍都會取得行動的自由。”

來自中央的指示,把華東野戰軍的戰場圈定到魯南,這樣才給了還在蘇北戰場的張靈甫一個少捱打的機會。

可以說,從整74師攻佔淮陰開始,粟裕就已經開始把整74師當作自己的對手,在兩戰漣水當中,尋找機會殲滅整74師,但是由於力量太過於懸殊,終究沒能成功,但是也極大的消耗了整74師的戰鬥力。

等到粟裕在宿北戰役、魯南戰役以及萊蕪戰役中,相繼殲滅了12萬以上國民黨精銳後,獲取了大量先進的裝備,連整26師的快速縱隊都被接收了,戰鬥力直線飆升。在1947年1月經過整編後,華東軍區下轄6個二級軍區,兵力達30萬,華東野戰軍一共11個野戰縱隊,總兵力達27萬,已經完全有實力與華東解放區的國民黨軍一較高下。

在這個時候,蔣介石也不得不改變過去的全面進攻方略,而是採取重點進攻的對策,將全國的兵力集中起來進攻陝北和山東,華東依然是主戰場。

在這次進攻中,國民黨軍其實已經吸收了之前的教訓,調集45萬大軍,採取“密集靠攏、加強聯絡、穩紮穩打、逐步推進”的戰術,一點點從蘇北推向魯南,迫使華東解放軍與其進行戰略決戰,或者讓解放軍北渡黃河,讓出山東解放區。

如果蔣介石早一點採取這種大兵團協同進兵推進的戰略,早就取得成功了,但是現在則未必,透過前幾次送人頭,華東野戰軍已經今非昔比,老話說得好,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啊!

此戰不同於之前的幾次戰役,而是一場戰略決戰,只許成功,不許失敗,還必須要打出氣勢,可以說,從開始就註定要大打!

粟裕在4月份制定了一份作戰計劃,那就是以3個縱隊去圍攻泰安的整72師,以吸引敵整75、85師的支援,然後進行打援,粟裕胃口很大,一下子要吃掉三個整編師。但無奈誰也不上當,眼睜睜看著整72師被全殲,也不就救援,圍點打援變成攻堅,雖然整72師最後被全殲,但華野的損失也很慘重。

這一次老蔣是下了決心了,也學起了毛澤東不在乎一城一地的得失,甚至連一個整編師的存亡都不在乎,務必要保持好陣型,千萬不能亂,只求大決戰。

粟裕一看,打一個整編師老蔣都不心疼,只能選擇嫡系來打了,打誰老蔣最心疼,就打誰!

在泰安戰鬥結束後,粟裕甚至去攻打寧陽來懟第5軍,以創造戰機,但直到打下寧陽後,第5軍以及國民黨軍也始終沒能前來救援。第5軍不行,粟裕又把目光放到了整74師的身上,4月28日整74師進攻蒙陰,粟裕立刻開始集結部隊,結果國民黨集結的比華東野戰軍還要快,一下子搞出來5個整編師,粟裕只好撤退。

等到5月3日,粟裕瞄上了剛進佔新泰的整11師,打算故技重施,把整11師給圍了,誰知道這個時候,邱清泉率第5軍趕到,對華野展開瘋狂反擊,粟裕不得不下令撤退。可以說,在孟良崮戰役開始前,粟裕為了尋找戰機,先後把目光瞄準了整74師,整11師,以及第5軍,清一色的國民黨五大王牌之一。

並沒有誰輕敵冒進的情況,雙方都在剋制,都在排陣型,都沒有破綻。所以,有些作者簡單將孟良崮戰役解讀為整74師輕敵冒進根本就站不住腳,在華東戰場上的國民黨將領,只要叫出一個來,那都是久經戰場,作戰經驗豐富指揮官,沒有一個是白給的。

所以粟裕晚年才會說大多數人對孟良崮戰役的分析是:“不瞭解我們創造和捕捉戰機的過程,從我軍通常採用的傳統戰法出發來臆想戰場情況,這未免是削足適履,而且也把敵人想得過於愚蠢。”

當然,到這一刻,雙方都已經精疲力竭,尤其是華東野戰軍計程車兵們為了尋找戰機硬是跑了一個月,早就苦不堪言,當時部隊中有一個順口溜:“陳司令的電報嗒嗒嗒,小兵們的腳板啪啪啪。”相比之下,國民黨軍擁有一定的機械化運輸工具,還能好一點,不至於像華野戰士們那樣辛苦。

到這個時候,粟裕已經比國民黨軍更渴望尋找決戰的時機了!

打仗其實就看一個堅持,往往在雙方都要扛不住的時候,誰先鬆懈,誰就輸了!

粟裕雖然焦急,但是沒有自亂陣腳,國民黨軍雖然形勢喜人,可老蔣卻坐不住,定力不足,在關鍵時刻沒有沉得住氣,竟然讓部隊全力開進直插華東野戰軍的心臟。

當時粟裕原本計劃是打已經有點脫離主力的國民黨的第7軍以及整48師,這兩隻部隊都是新桂系的,正常來說粟裕並不想打,因為新桂系的被圍了,那真就是被圍了,而且戰鬥力相當強悍,這一點在兩淮保衛戰的時候,陳毅就已經領教過了。

但是不打已經不行,部隊已經堅持不下去了,正在此時,前方傳來報告,說部隊受到整編74師的進攻,雖然整74師有整25師和整83師作為掩護,但是也總比打新桂系強。

如何去打整74師,粟裕提出要採取“猛虎掏心”的方法,根據國民黨軍“品”字軍的進攻方案,直接切割進入,把整74師與整25、整83師切割開來,最終把整74師挖出來進行圍殲。從兩淮保衛戰以來,粟裕一直都在盤算如何攻打整74師,只有打掉整74師才算是打掉蔣介石一顆爪牙,消滅自己一打宿敵。

為什麼不是第五軍和整11師呢?相比之下,那兩個軍隊畢竟沒怎麼交過手,不是太瞭解,而整74師在前番多次進攻中,早已出現疲態,元氣尚未恢復。

當然,對於整74師,粟裕並不敢怠慢,粟裕幾乎是將能調的華野部隊一股腦的全部堆了上去,務必要在短時間內完成圍殲,防止敵軍前來進攻。以粟裕尋找到的這個戰機來說,根本就不是整25師和整83師救援不力,實則根本就突不進去。

因為5個縱隊的進攻,4個縱隊的打援,再加上各種地方部隊,根本就沒有給張靈甫突圍的機會,也沒有給其他部隊救援的機會。

儘管很多同學認為,蔣介石提出中心開花戰略坑了整74師,讓張靈甫待援,其他10個整編師前來增援,這樣就可以裡應外合,給華東野戰軍一個夾擊。其實也是不對的,在包圍之後,整74師未必能突出來,要真是圍殲整11師和第5軍,還真容易被人突出來,或者固守到其他部隊來援助,誰叫整74師是王牌軍裡目前最虛的呢!

蔣介石的大體方針沒有問題,以整74師牽制華野主力,援軍到達之後必然“中心開花”,只不過蔣介石沒想到的一點是,整74師從開入華東戰場以來,就沒閒著,說要補充的三個團,還在後方整訓也沒有補充進來,以致整74師被全殲。

說到底,論對整74師的瞭解,粟裕比蔣介石和張靈甫都要清楚,所以才敢來這麼一個“猛虎掏心”策略。

此仗也讓蔣介石放棄重點進攻計劃,為什麼?

一個王牌整編師都出現嚴重減員,戰鬥力急劇下降,其他的部隊得什麼樣?

這一刻,蔣介石已經認清了現實了!

孟良崮戰役在軍史當中能夠佔據一席之地,並不是簡單的一句張靈甫孤軍冒進就能解釋得清楚的,實際上此戰展現了國共雙方最高超的軍事指揮藝術,尤其是粟裕在圍殲整72師這謀略上,早在八個月前的兩淮保衛戰時就已經在謀局了!

總結來說,張靈甫敗得一點都不冤,承認粟裕厲害也沒有那麼難!

13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姦情敗露,太子叫胤禛殺鄭春華,明明是掩耳盜鈴,為何還這樣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