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最近都在講一個系列,宋太祖滅後蜀。我們前面兩篇文章說到了宋軍在王全斌,劉光義的率領下,兩路齊頭並進,66天就攻滅了後蜀。
然而,從兩大主將爭功,再到王全斌昏招連連,大宋的五萬軍隊逐漸失去了控制,隨後整個蜀地都失去了控制,後蜀軍隊叛亂,十七個州全部響應反叛。
原本被叛軍推上老大位置的全師雄根本不願意反叛,結果因為王全斌的白痴手下,去勸降的路上把全師雄全族人殺掉,女兒霸佔,四捨五入等於變成全師雄女婿了。直接把全師雄徹底激怒,後蜀叛亂一發不可收拾。
在這樣的情況下,宋太祖趙匡胤要如何面對這樣的局面?
力挽狂瀾康延澤,借刀殺人王全斌我們在上面的文章裡提到過,當時叛軍的核心反叛地點是普州,趙匡胤任命了一個都監康延澤作為普州刺史,負責普州平叛。
康延澤是很有能力的一個人,但是康延澤當時只是一個無名小卒,為什麼是康延澤呢?
因為是王全斌推薦的康延澤,王全斌想借刀殺人,讓康延澤去平叛,羊入虎口,借刀殺人。可他為什麼要借刀殺人,幹掉康延澤呢?
因為康延澤是一個很有能力的人,同時王全斌和手下在蜀地乾的所有事情,康延澤都是親歷者,都是目擊者;我們前面提到過王全斌要殺成都剩餘的兩萬七千降軍,阻止他的也是這個康延澤。所以王全斌想借此機會,幹掉康延澤。
康延澤從成都出發,要想去普州上任,路上十分危險,光是小規模叛軍就有幾千股,所以他問王全斌要一些人,保護自己上任。王全斌大手一揮,沒問題!給了他一百個人。好傢伙,還不夠叛軍塞牙縫的,巴不得康延澤被宰掉。
結果王全斌千算萬算,就是沒算到康延澤的能力。康延澤原本就是都監,有訓練士兵的權力,他就在成都招募了一千人,訓練了幾天,就帶著這批民兵前往普州上任了。
路上遇到了一批五千人的叛軍,結果康延澤帶著這一千民兵戰勝了這五千人,還招降了其中俘虜的三千人;然後他帶著新組建的四千人到普州,又戰勝了普州的三萬叛軍,直接把普州拿下。
很可惜的是,史料上並沒有記載康延澤是如何做到連續兩次以少勝多的,所以這裡也沒有辦法給大家講述。宋太祖得知康延澤的勝利後,大喜過望,直接任命他為東川七州招討巡檢使。
這下好了,王全斌開始害怕了,怎麼借刀殺人,殺著殺著,康延澤一路升官發財了。
倒黴的全師雄,奮鬥的王全斌王全斌一聽說康延澤一路升官發財,他開始害怕了,要是再這樣下去,他就離完蛋不遠了。
王全斌這個時候,功勞也不搶了,錢也不要了,立刻化身奮鬥的王全斌,帶領著他手下計程車兵,四處平叛。
恰恰在這個關鍵的關口,倒黴的叛軍頭領全師雄就又遇到了一件倒黴的事情:直接病死。
算起來全師雄這兩年還真是倒黴,原本只是跟著大家一起進開封的,就是一個打醬油的,結果被強行推為叛軍首領;原本還不想當這個老大。結果全族人莫名其妙被殺,女兒還被霸佔。現在全師雄病死,或許還算是一個不錯的結局。
全師雄病死之後,叛軍原本就在康延澤,曹彬的打擊下連續敗退,現在老大還沒了,群龍無首。
再加上王全斌等人死命平叛,畢竟這亂攤子是王全斌造成的,在借刀殺人康延澤失敗後,王全斌在這樣的條件下,就全力平叛,希望戴罪立功。
在這樣的情況下,歷時兩年的蜀地叛亂就這樣逐漸被打壓下去,最後宋軍逐漸穩定了蜀地的局勢,撲滅了後蜀亂象。
那接下來就還有一個問題,蜀地叛亂結束了,原本有蓋世奇功的王全斌,劉光義等人,現在卻也引起了蜀地叛亂,那趙匡胤會怎麼對待這些有功有過的將領呢?
功過相抵,貶官收尾王全斌,劉光義帶領五萬宋軍,只用了66天就平定了擁有20萬軍隊的後蜀,立下了蓋世奇功,但是隨後也犯下了不可饒恕的錯誤。
那宋太祖趙匡胤如何給他們定性呢?
走程式!讓中書門下去審理,主要審理王全斌,王仁贍,崔彥進這些主要將領。
最後得出結論,該殺!
趙匡胤這個時候就出面了,赦免了他們的死罪,但是活罪難逃,全部貶官;並且把所有搶來的人,搶來的錢全部交公,然後從哪個人手上搶來的,就還給誰。
最後我們要說一點,實際上,王全斌是一個有膽有識,忠心耿耿,身經百戰的人,早在後周時期他就是一大名將。可以說,王全斌的前半生是非常完美的,連汙點都沒有。
可為什麼王全斌到了蜀地之後,就成了燒殺搶掠的將領,是什麼讓他變化這麼大?
其實他是失誤是在於了太相信皇帝陛下了,我們之前提到過,宋軍出征前,宋太祖的三大原則的第三條,除了土地,什麼都可以給將士們。
王全斌就是太幼稚了,太相信領導的話了,宋太祖原本說讓他們隨便拿,只是為了激勵大宋將士,結果王全斌真的就去搶了,真就是胡作非為了。
所以從某種角度上說,王全斌其實是替太祖皇帝背鍋的。
這也就是為什麼,在王全斌被貶官的十年後,趙匡胤親自為王全斌官復原職,還賞賜了王全斌一大筆錢。在趙匡胤眼中,其實王全斌就是一個殺雞儆猴的“雞”,他也清楚王全斌的責任其實並不完全在他身上。
如此看來,作為武將皇帝的宋太祖趙匡胤內政手腕一點都不比其他皇帝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