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素絲無常,唯所染之。

張遼是漢末名將,憑八百死士威震逍遙津,人所共知。

然而早期的張遼,卻以“反覆無常”聞名。與其故主呂布如出一轍。

本文結想合張遼的早年記載,還原勾勒出其原始樣貌;希望透過本文的闡述,能使張遼的形象更加多元立體。

世界不是非黑即白的,人也不是非善即惡的。每一個人都隱藏著多面性格,在不同的人生階段中,可能做出完全相異的舉動。

換言之,張遼早年的反覆,並不影響之後的光輝;反而會完善其履歷,豐滿其形象。

本文共 3900 字,閱讀需 8 分鐘

張遼的出身

張遼出身幷州豪族。其先世是西漢武帝時的聶壹。

雖然張遼本傳,稱其先祖因“避怨”而改姓;但實際就族望來看,聶氏(張氏)的籍貫並未更改,始終在幷州雁門郡馬邑縣。

(張遼)本聶壹之後,以避怨變姓。--《魏書 張遼傳》

換言之,在“馬邑之圍”失敗後,雁門聶氏並未遭到嚴重打擊,宗族依然可以安居本地。“改姓氏”恐怕僅僅是為了撇乾淨與聶壹的聯絡而已。

注:聶壹是馬邑之圍(伏擊匈奴)的發起人,隨著軍事行動的失敗,聶壹也不知所終。

按《韓安國傳》所載,聶壹是“雁門馬邑豪”,可知出身地方大姓。

其明年,則元光元年,雁門馬邑豪聶翁壹,因大行王恢言上。--《史記 韓長孺傳》

作為聶壹後代的張遼,又“少為郡吏”。按東漢郡縣吏員被地方豪強把持的傳統,張遼無疑是雁門馬邑的大族。

(遼)少為郡吏。--《魏書 張遼傳》

張遼出身雁門大姓

丁原刺幷州時,張遼被召為從事。由“郡吏”遷為“州從事”,可知其家世顯赫。

幷州刺史丁原以遼武力過人,召為從事。--《魏書 張遼傳》

須知,州從事是刺史身邊的高階佐吏,可以參與州一級的核心決策。

注:冀州牧韓馥、徐州牧陶謙均有徵召“州從事”商討機要的記載。見《後漢書 袁紹傳》、《魏書八 陶謙傳》、《蜀書八 糜竺傳》。文多不載。

因此,雖然張遼以武勇聞名,卻與呂布、張楊等純粹憑“驍勇給事”的寒門武人不同。張遼是豪族出身的武人,從地位考量,大概與常山趙雲相似。

丁原、何進、董卓、呂布之間的勢力變換

中平六年(189)靈帝崩。何後以女主幹政,大將軍何進徵召英豪上洛,欲武力威逼何後歸政。自此掀開張遼“反覆行徑”的序幕。

(1)何進

何氏兄妹反目,各尋助力。張遼就是在此背景下,被丁原派遣入京,拜謁何進。從同書記載(《魏書八 張楊傳》)來看,丁原麾下的張楊,此時應該亦在何進麾下。

所不同者,是何進遣張遼赴河北募兵;遣張楊還幷州募兵。

(2)董卓

待張遼募兵歸來,何進已死(十常侍之亂),而張遼“以兵屬”董卓。

此處記載特別值得玩味。

何進遣(遼)詣河北募兵,得千餘人。(遼)還,(何)進敗,(遼)以兵屬董卓。--《魏書 張遼傳》

何進雖敗,其尚有故主丁原。張遼為何直接略過丁原,而以兵屬董卓?可知張遼本傳,省略了“呂布謀殺丁原”的故事。

其實張遼募兵前後,不過數月。靈帝駕崩、董卓上洛、何進與丁原之死,均發生在中平六年(189)。而張遼的主子,在同一年中竟然換了三次,從丁原到何進、再從何進到董卓。

張遼的心態立場,大概可以從“州郡出身”來解釋。

丁原是幷州刺史,按三互法(任官避籍)的限制,丁原絕非幷州人(其籍貫失載)。

與丁原不同,張遼是雁門馬邑人,呂布是五原九原人,均屬幷州。因此,呂布弒殺丁原,實際是“幷州人殺外州人”。在丁原與呂布之間,張遼的立場,恐怕會更加傾向“州里人”呂布。

董卓死,張遼從布

而丁原故吏,與張遼一併“受遣募兵”的張楊,在短暫的反抗後,也向董卓投誠。

袁紹至河內,(張)楊與紹合,復與匈奴單于於夫羅屯漳水……(董)卓以(張)楊為建義將軍、河內太守。--《魏書 張楊傳》

考慮到張楊是幷州雲中人,其立場變換,可能也受到了呂布、張遼的影響。

(3)呂布

初平三年(192)呂布殺卓,張遼再次“以兵屬”呂布。

(董)卓敗,(遼)以兵屬呂布。--《魏書 張遼傳》

“以兵屬”是個相當露骨的詞彙,即帶領成建制的兵團,來回投誠。

可見早年的張遼,根本無所謂政治立場與忠孝氣節,完全是一副軍閥嘴臉,誰的腿粗就去抱誰,哪頭灶熱就燒哪頭。

軍隊之於張遼,實際成了加官進爵、謀求私利的工具。

當然,這次改換門庭,依然可以從“州郡出身”的立場解釋。

因為誅殺董卓的主謀,有太原王允、五原呂布、五原李肅;三人皆為幷州人。而董卓則是涼州隴西人。換言之,董卓之死,實際是“幷州集團”與“涼州集團”的火併。

考慮到張遼在董卓死後,升任騎都尉;便不難推測,張遼大概也參與了謀殺董卓之事。因為“騎都尉”本是呂布的故職,且是“謀殺丁原”所獲得的酬報。

(呂)布斬(丁)原首詣(董)卓,卓以布為騎都尉。--《魏書 呂布傳》

換言之,呂布在升任奮武將軍(雜號)之後,將自己的故職轉授張遼,酬其勳勞。

卓敗,(張遼)以兵屬呂布,遷騎都尉。--《魏書 張遼傳》

因此,呂布被董卓故將(李郭張樊)擊敗後,張遼因為立場原因(參與謀殺董卓),無法再“以兵屬”李傕,只好跟隨呂布出逃,流浪關東。

不難想象,如果張遼未曾參與誅殺董卓的陰謀,那呂布失敗時,張遼很可能再次改換門庭,成為關中諸將的爪牙。

呂布、曹操與張遼

張遼在徐州時(196-199)是呂布任免的魯國相。

關於張遼的“魯國相”是遙領還是虛封,目前尚存爭議。因為魯國屬豫州,呂布是否能夠直接控制魯國,尚待商榷。

注:我個人傾向張遼的魯相是實封,具體推斷之後會另行撰文。本篇不再展開。

無論張遼的魯相是否為遙領,有一件事是可以確定的。就是在建安四年(199)曹劉聯軍討伐呂布時,張遼未曾參與抵抗。

因為張遼本傳記載,呂布敗死下邳之後,張遼“將其眾降”。實際就是“以兵屬”的另一種寫法。

太祖破呂布於下邳,遼將其眾降。--《魏書 張遼傳》

呂布死,張遼將其眾降

下邳殲滅戰時,彭城國相侯諧、驍將成廉等人先後戰敗被擒,至於高順、陳宮等心腹大將,則隨呂布一同遇害。而此時張遼居然“悠遊在外”,直到呂布已死,才率眾歸誠。其心態與立場的可憎,是不言而喻的。

呂布被殺前,曹操的“披荊棘吏”(創業功臣)王必進言,稱“呂布尚有偏將在外,因此不能赦免呂布”。

主簿王必趨進曰:“布,勍虜也(強虜)。其眾近在外,不可寬也。”--《獻帝春秋》

這句話反過來說,就是“如果殺掉呂布,那遊離在外的將領們,自然會歸降”

王必口中的將領,恐怕主要就是指張遼。

先附者受大賞

張遼早年連續“以兵屬”的醜行,其背後心態,恐怕是貪慾作祟。

雖然不能說這種惡癖來自呂布的影響,但恐怕呂布的“貪婪無饜、反覆無常”確實影響過張遼。

典型例證就是昌霸之亂。

張遼歸順曹操的翌年(200),劉備叛走下邳,同時煽動泰山諸將,東海太守昌霸遂“叛曹應備”。

昌豨叛為(劉)備,又攻破之。--《魏書 武帝紀》

注:昌豨即昌霸。

張遼奉命討伐昌霸,在交戰過程中,發現叛軍“射來的箭矢頻率逐漸變低”,敏銳地察覺昌霸有“歸降之心”(大概是經驗使然)。遂輕身赴敵,勸昌霸投降。

到了叛軍軍營,張遼不談家國大義、也不談忠孝氣節,而是直接開門見山地說:

“曹公英明神武,先投降的有重賞!”

(昌)豨果下與(張)遼語,遼為說“太祖神武,方以德懷四方,先附者受大賞”。--《魏書 張遼傳》

曹公神武,先附者受大賞

這句露骨至極的話語,與其說是在勸說昌霸,倒不如說是張遼自己的“心跡流露”。

張遼早年的諸多醜行,都是在“利益權衡”下做出的選擇。雖然不完全是“物質利益”,可能也夾雜了“州郡鄉黨”的因素,但大抵還是基於現實考量。

曹操父子對張遼的貪婪,也深有了解。合肥之戰(215)後,曹操賜張遼帛千匹、谷萬斛,遷徵東將軍。曹丕時代(220-226)則為張遼老母作殿,賞賜御衣御食,尊貴無比。

(魏)王賜遼帛千匹,谷萬斛。--王沈《魏書》

(文帝)為(張遼)起第舍,又特為遼母作殿……(遼)得疾。帝遣侍中劉曄將太醫視疾,虎賁問訊息,道路相屬……(帝)車駕親臨,執其手,賜以御衣,太官日送御食。--《魏書 張遼傳》

可見“狼性文化、靠餵飽員工吃肉”的運營理念,在三國時代已經深入人心,並得到廣泛應用。

小結

張遼雖然出身豪族,但以驍勇出仕,武人色彩相當濃郁。

從地緣位置來看,雁門出身的張遼無疑屬於“邊地人”,文化水平不會太高,早年大概未曾浸染“忠君思想”(邊地武人的共性)。因此在軍閥中間頻繁改換門庭,不斷地“以兵屬”、“以眾降”,醜態百出。

甚至在歸順曹操伊始(199),張遼依然保持著“利益至上”的線性思維,以至勸降昌霸(200)時,開口便是“先降者受大賞”,貽笑大方。

曹操對張遼的任用,最初是頗為忌憚的。基本都是使其充當硬仗的“攻堅先鋒”。

無論是“黎陽之戰”、“柳城之戰”還是“天柱山之戰”,基本都是有死無生、有去無回的惡仗。這與曹操的用人思路有關,即借“惡戰”與“險職”來試探降將的忠誠。

灊中有天柱山,高峻二十餘裡,道險狹,步徑裁通,蘭等壁其上。(張)遼欲進,諸將曰:“兵少道險,難用深入。”--《魏書 張遼傳》

灊中有天柱山,高峻二十餘裡

甚至威震天下的逍遙津之戰(215),曹操的敕令依然是令樂進、薛悌守城,而令張遼、李典出擊。

(諸將)乃共發教。(曹公)教曰:“若孫權至者,張、李將軍出戰;樂將軍守;護軍(薛悌)勿得與戰。”--《魏書 張遼傳》

其原因無外乎樂進與薛悌,是出身兗州且未曾叛變的“心腹”,而張遼與李典,一個部曲甚眾、一個反覆無常,所以被逼出戰,試探忠心。

可見,張遼在降曹十六年後(199-215),依然未能完全獲得主君信任。直到合肥一戰成名,靠八百死士大破十萬吳兵,才奠定自己的地位。從此超越于禁,一躍而成“五子良將”之首。

不由感慨,似張遼般輕狡反覆的邊地武夫,在戰火與鮮血的洗禮下,竟逐漸成長為智勇兼備、捨生忘死的名將,乃至名鐫青史。

這大概就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素絲無常,唯所染之”的真諦所在吧!

Thanks for reading.

12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大秦賦》中的樊於期對嬴政有多恨,竟為荊軻刺殺秦王獻出人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