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對事業的是否崇高,是以它的結果來評定的。
很多人都說人的一生就如一本書一樣,記載著各種各樣的故事。當和一個人交談的時候,就如同看一本書。現代社會中的人們太過於匆忙,而他們的人生也剛剛開始,沒有達到一本書的厚度。倘若撥轉時間,回到上個世紀,看一看那個年代出生的人物,和他們交談,就會了解很多,我們現在不知道的故事。
一提起中國近代史,大家總會想到漫天的戰火,那些逃離的人們。除此之外,還有那些前仆後繼的英勇兒女們,在中國的近代史上,有這樣一個人,他曾經是朱德的警衛員,但是他卻未曾參加過解放戰爭,這是為什麼呢?這位老人今天還健在,經歷過長征,經歷過抗日戰爭,身體上也有那個年代留下的痕跡。
1918年,馮自根出生於四川省,幼時家境貧寒,自小馮自根就給別人打零工,所以就沒有上過學,自身沒有文化。那個時候的馮自根只想活下去,並沒有什麼遠大的理想。當年那個年代,軍閥混戰,再加上共產黨剛剛興起,當時為了打壓革命力量,以蔣介石為代表的人們開始大肆的殺害共產黨人。為了儲存革命力量,當時的黨組織決定農村包圍城市,帶領著紅軍戰士去老百姓家進行宣傳,一是為了壯大紅軍隊伍,二是解放當時農村思想。
陰差陽錯之下,紅軍經過四川省的時候,馮自根看到紅軍的行為,彷彿找到了自己的目標,就這樣,馮自根加入了革命,成為了一名紅軍,開始了他漫長的革命旅程。那個時候正值紅軍的失敗,開始了戰略轉移,就這樣,十多歲的馮自根也開始跟隨紅軍的大隊伍進行了長征。長征過程中,路途艱難,再加上物資的不穩定性,很多時候都吃不飽飯,也沒有足夠的後勤補給,但是馮自根在如此艱難的環境下,活了下來。
1938年的時候,馮自根回到了延安,這個時候的馮自根身上已經有了一些傷疤,但是他並沒有自暴自棄,依舊默默的做著貢獻。在延安養傷時期,馮自根認識了朱老總,加上馮自根性格積極,吃苦耐勞,深受朱老總賞識,之後便成為了朱老總的警衛員。1944年的時候,馮自根已經養好傷,立馬奔赴戰場,不幸的是,馮自根再次受傷,並且終身殘疾,無奈之下,只能被組織安排在一個地方,生活徹底的和戰爭斷絕了關係。
沒有參加解放戰爭,也沒能參加開國大典,這是馮自根內心一輩子的遺憾,儘管現在的馮自根已經100多歲,國家也每年給他發放八萬元的慰問金。只是很可惜,過往沒能參加的事件,終究成為了遺憾。
儘管現在的生活已經非常的美滿幸福,國家安康,但是那些死去的戰友無法醒來。時光緩緩流淌,過去發生了眾多的苦難,現在那些苦難也都已經成為了歷史。在中國的近代史上,有許多像馮自根這樣的人,他們的一生和戰爭相伴,甚至沒有一個完整的家,受戰爭的迫害,讓他們的身體蒙上了一層灰,但是他們為新中國的建立出生入死,英雄就應該被記住。
今天這個時代裡,國家依舊沒有忘記那些為中國出生入死的軍人們,每年國家都會給這些軍人們進行相應的補貼,給予這些老兵應該有的待遇。就像這個故事中的馮自根一一樣,每年都會有相應補貼,所以馮自根已經100多歲的高齡,依舊有著硬朗的身體,還能夠回憶起過去的崢嶸歲月。
總結時光荏苒,很多事情都已經過去了,現在也發生了很多事情,令人感到安慰的是,現在所有的事情都朝著好的方向發展,中國已經有了強大的武器,當面對威脅的時候,也能夠保護自己的人民,不像那個時候的中國,一無所有,甚至連補給都是斷斷續續。
當年萬里長征時期,戰士們之所以能夠堅持下來,就是喝的是雪水,吃的是草根,憑藉著頑強的意志,最終堅持下來,才有了後來新中國的成立。青山不老,讓我們永遠的銘記這些,為中國做出過巨大貢獻的默默無聞的英雄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