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原題:除了軍統、中統,國民黨還有一個鮮為人知的特務組織

上世紀三四十年代的國民黨內部派系林立。除了CC系、政學系、黃埔系等派系之外,另有以孔祥熙、宋子文、何應欽、陳誠、朱家驊、胡宗南、湯恩伯等人各自為核心分別形成的小派系。諸派之間,相互排擠,其中尤以戴笠之軍統為甚。除黃埔系因戴笠隸屬其中,宋子文、何應欽及胡宗南與戴笠的關係較深外,其他的派系均與戴笠處於對立狀態,並先後受到戴笠的無情打擊。但對於陳誠集團,戴笠始終未敢貿然下手。

提起陳誠,人們大多隻知道其領導的土木系(國民黨大陸時期的軍隊派系),而以其為首的“研究系”特務組織則知之不多。

蔣介石之所以對陳誠沒有任何猜忌戒備之心之,且能大紅大紫,無人能及,固然是由於陳誠本人實力雄厚、權重一時,又較為廉潔踏實肯幹的,也較少官僚主義和腐敗習氣,辦事雷厲風行;同時也與陳誠本人所培育的特務組織滲透到各處有關。

“研究系”是國民黨統治時期人們對陳誠所屬特務組織的代稱。雖然陳誠矢口否認這個機構,這個機構也極力避免社會上把他們當成為一個特務集團。但事實上從抗日戰爭開始直到國民黨逃臺,以張振國、阮成章、劉莊如為首的一班人,始終打著陳誠的招牌,在“軍統”與“中統”兩大特務派系勢力的夾縫中,以獨樹一幟的姿態開山立櫃。

他們先後據有九戰區、六戰區、十一戰區長官部及遠征軍長官部、軍政部、雲南省警備總司令部等公開和祕密情報機構,在一定時期內,還控制了國防部第二廳的人事行政部門。總之,凡是陳誠勢力範圍所及之地,也就是“研究系”人員頻繁活動的場所,而“研究系”之所以是隻有活動而沒有“正式名義”的組織,究其原委,正如阮成章所說:“我們今天羽毛未豐,組織還未定型,一方面不能不打辭公這張牌來擋住‘軍統’對我們的排擠,另一方面又不能打出辭公的旗號,給辭公在政治上造成被動。”

“研究系”的主要骨幹俗稱“三頭六臂”,被稱為“三頭”的是張振國(遠征軍長官部調查室主任)、阮成章(海軍總司令部情報處處長)及劉莊如(第十一戰區長官部研究室主任)。“六臂”指的是楊大和(國防部二廳辦公室副主任)、陳寄生(武漢稽查處處長)、李鐵生(武漢稽查處副處長)、餘誠(情報學校處長)、周伯達(海軍情報處副處長)、阮更生(昆明稽查處處長)。

作為一個頗具影響力的特務組織,“研究系”的發展演變經歷了西南遊擊幹部訓練班諜報隊、湘北情報聯絡組以及第六戰區長官部通訊室三個階段,其存在歷時十餘年。

1945年至1947年,是“研究系”勢力發展的極盛時期。在這段時間裡,“研究系”特務的勢力不僅遍及華中,而且華北、華東、西南以及沿江沿海的重要港口,甚至一些人跡罕到的海島,也都留下了他們的蹤跡。全國主要城市如南京、北京、天津、上海、昆明、武漢、廣州、青島、廈門、福州、臺北、沙市、宜昌、九江、安慶、鎮江等地,都有“研究系”控制的據點。他們在各地的情報人員數以千計,在全國範圍內形成一個獨立的特務集團。他們既非軍統,也非中統,亦不屬國防部二廳,算不上是一個定型的組織,但是他們有一個共同的來源——研究室。因此,人們把這夥特務稱為“研究系”。

隨著國民黨政權在大陸的崩潰,“研究系”這個組織便煙消雲散,再也見不到影子了。但是其組織內部究竟還有哪些成員?國民黨敗逃臺灣後,還剩多少成員?這些問題人們已經無從知曉了。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憶初心—河口大地上的初心故事|解放義和莊戰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