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昨天在寫《血戰華沙》的輕武器盤點時談到了一把劇中沒出現的衝鋒槍——Błyskawica,波蘭語中意為閃電,這把衝鋒槍產量並不大,大約總數在700支左右。但這也沒辦法,畢竟這是1943年-1944年間,波蘭人在納粹佔領區的地下工坊裡製造的,能產出700支已經很不容易了。

(圖為華沙起義博物館中的起義軍武器,中間那把就是閃電衝鋒槍)

波蘭在被蘇德瓜分之前,正規軍編制中並沒有衝鋒槍。下圖中雖然有一把Wz.39 Mors衝鋒槍,但這貨在1939年9月只試產了39支,然後隨著波蘭的滅亡,這衝鋒槍也就沒了下文。

在德佔區,波蘭參與的武裝勢力組成了各路波蘭抵抗組織,而英美則不定期的空投武器、食品、藥品等物資支援波蘭抵抗運動。

咱們就這麼想,抵抗組織作為地下黨,在執行一些暗嘍嘍破壞任務時就得用便於隱藏攜帶的武器,手槍固然是個不錯的隱蔽武器,但火力不足。衝鋒槍他們倒是收到了英國送過來的斯登以及從德國人手上繳獲的MP40,但數量不足,他們尋思得自己設計一種火力強大,便於攜帶和隱藏的自動武器。但就地下黨這環境 ,從頭研製是不可能的,只能抄。

波蘭人喜歡MP40,尤其是摺疊槍托後很適合揣在大衣裡頭,但這槍偏複雜,作坊沒法生產。斯登倒是簡單,他們也自產了不少,但這種固定槍托+側彈匣的設計非常不便於隱藏

那麼咋整?取長補短唄

1942年9月,兩名沒有任何輕武器設計經驗的機械師向抵抗軍司令部提出了設計衝鋒槍的構思並在他們的公寓裡偷偷開始了研製工作,但當時納粹對波蘭民間的機加工管制非常嚴格,連切削工具都是定量配給,但在各種賄賂、偷竊的操作下,原型槍的加工機具還是搞定了。

大約到1943年10月,閃電衝鋒槍設計完成,圖紙分發給了位於波蘭各地的作坊車間加工,但都是偷偷進行的,比如一個打字機廠偷偷生產個扳機組,無線電工廠生產個機匣套,農機廠生產個槍機之類,最後送到華沙的一家鐵網廠組裝成型,試射在工廠與附近教堂聯通的一個地窖中,他們還加厚牆壁並且中間帶了隔音層避免槍聲被德國人聽到。

咱們可以看到,閃電衝鋒槍的機匣、彈匣井、護手套,槍管長度都和斯登非常相似(沒錯,至少槍管和彈匣都是直接拆斯登的)。機尾、照門、槍機也基本一致。而握把以及扳機組是自制的,而且比斯登多了個手槍型握把,另外復進簧有兩套,一套用於復進,額外還有一套用於緩衝後坐力,因此這把槍自動射擊時應該會比斯登更可控。摺疊式槍托有點MP40的味道,折算是從德國人身上借鑑的元素。

我們還能注意到,這把槍零件的連線方式都是螺接而非斯登那種焊接,這和波蘭17世紀以來對火器製造的工藝習慣有關。

另外閃電這個名稱是出自這把槍的槍托底板防滑紋

這批武器在1944年7月,華沙起義之前生產達到最高峰,每天有25支槍下線。但到起義開始後,隨著德軍對華沙實行焦土政策,閃電衝鋒槍的生產也就此作罷。

最後提一嘴,早期的閃電衝鋒槍的護手套式銀色的鋁合金管套(上圖),但後來由於鋁合金短缺,就變成了普通鋼製管套,也就是文中出現的那種。

22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古代把人千刀萬剮活活疼死的酷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