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學家許衡曾說過
“戰國之四君,其可稱者,唯一春申耳。至如孟嘗、平原、信陵三子,乃尸位素餐者也”
許衡的意思是說,所謂的“戰國四公子”,孟嘗君、平原君和信陵君三人都是徒有虛名之輩,只有春申君黃歇才算名副其實。
的確,戰國四君子雖然家喻戶曉,但若論其政治成就和人品,並不是每個人都算“君子”,例如,信陵君魏無忌晚年曾沉迷於酒色,平原君趙勝在長平之戰前曾“利令智昏”,就連孟嘗君也被人說是“雞鳴狗盜”。那麼,春申君有沒有令人詬病的地方呢?答案是有的,那就是他“移花接木”,讓自己的兒子當楚王的事情。
春申君,本名黃歇,楚國人,他博學多識,擅長辯論,因此被楚頃襄王重用。《史記》中有兩處記載,可以看出黃歇的才能。
第一件事是黃歇出使秦國。公元前272年,秦昭襄王派大將白起攻打楚國,楚傾襄王深感局勢之危機,派黃歇赴秦國求和,黃歇憑藉自己的三寸不爛之舌,告訴秦王秦楚都是大國,若秦楚大戰,則兩敗俱傷,其他五國求之不得,不如秦楚結盟,共伐其它五國。
秦昭襄王果然被黃歇說動,停止攻打楚國,並派人向楚國送去厚禮,從此秦楚結盟。
第二件事是黃歇護主歸來。秦楚聯盟以後,秦國要求楚國派太子熊完來咸陽為質,楚傾襄王派黃歇陪太子入秦,黃歇和太子熊完在秦國待了10年。到了公元前263年,楚傾襄王病重,派人接太子熊完歸國,秦昭襄王有意扣留太子熊完。在緊急時刻,黃歇找到秦國丞相范雎,對范雎說:太子熊完在秦國呆了10年,如今他的父親病重,若放太子歸國,他必定對秦國感恩戴德。若此時不放太子熊完,楚國將會另立太子,到時候不僅楚國會對秦國懷恨在心,而且太子熊完也將成為一個對秦國無用之人。
就這樣,經過春申君的謀劃,太子熊完得以迴歸楚國,繼承王位,也就是後來的楚考烈王。
透過這兩個史實可以看出,黃歇的確擁有超凡的能力,他善於分析形勢,把自己的劣勢隱去,用優勢來打動對方,堪稱辯才無雙。
然而,縱然黃歇善於審時度勢,他還是做了一件糊塗事。因為黃歇和楚考烈王在秦國共患難,即位之後,他對黃歇委以重任,讓黃先來擔任楚國的令尹,封黃歇為春申君。
楚國在黃歇的治理下,國力蒸蒸日上,許多士子因仰慕春申君的大名而投奔楚國,春申君黃歇也因此成為“戰國君子”之一,而且,春申君是“戰國四君子”中唯一一位沒有王族血統的人。看著楚國強大,楚考烈王在高興之餘,也有一個遺憾,《史記》雲:
楚考烈王無子,春申君患之,求婦人宜子者進之,甚眾,卒無子。
也就是說,楚考烈王后宮的嬪妃無數,但卻沒有一男半女,這件事讓楚考烈非常苦惱。
作為楚考烈王的好兄弟,春申君黃歇這是幫了他一個“大忙”,春申君把自己已經懷孕的小妾送給了楚考烈王,這位小妾後來生下一個兒子,取名為熊悍,被立為太子,而小妾也被立為王后。實際上,熊悍卻是黃歇的骨肉。春申君的這招“移花接木”,把自己的兒子送到楚王之位,看似聰明,但他成了他一生最大的敗筆。因為在這個故事裡還有一個重要的人物,此人就是李園。因為春申君向楚王獻的那個小妾就是李園的妹妹。
原來,李園本打算把自己的妹妹獻給楚王,後來因為路上耽誤了時間,沒能成功。他只能把妹妹獻給春申君黃歇,後來得知妹妹已經懷了黃歇的骨肉,於是他向黃歇建議,用移花接木的方式把妹妹送給楚王。這樣一來,不但解了楚王的煩惱,還能把黃歇的孩子送上王座。黃歇被李園的話打動,真得如此做了。《史記》雲:
申君大然之,乃出李園女弟,謹舍而言之楚王。楚王召入幸之,遂生子男,立為太子,以李園女弟為王后。
春申君的門客朱英曾勸他不要這樣做,朱英對春申君說:你已經當了十多年的楚國令尹,假如楚考烈王去世,您可以繼續輔佐其他宗室子弟為王,在楚國你就相當於是周公。如今,你把自己的兒子送了楚王,這必然會給你自己帶來無妄之災。而且李園此人頗有野心,真要到了那一天,李園為了奪權,必定要殺你。
朱英的話並沒有引起陳軍的重視。後來楚考烈王病逝,春申君急匆匆入宮,不料,在入宮門時,被李淵埋伏的刺客所殺,黃歇的全家也被李園所殺。可憐春申君黃歇,作為“戰國四公子”之一,就這樣死於非命,何其悲哀!
春申君“移花接木”的故事,是真實的嗎?其實,透過史料來看,這件事另有蹊蹺,可能是假的。
筆者認為,春申君黃歇若想做成“移花接木”,必須滿足三個條件:
第一,楚考烈王必須無子。
第二,李園的妹妹入宮必須經過查驗;
第三,保證李園的妹妹懷的是男孩。
這三個條件必須同時滿足,若楚王有子,春申君做這一步毫無意義;若李園的妹妹入楚王宮時被檢查出來已經懷孕,春申君不僅功虧一簣,甚至有被滅族的風險;若李園的妹妹生的是女孩,春申君此舉將毫無意義。
先從第一條說起,《史記》中說楚考烈王無子,後宮嬪妃無數,都不能生育,這說明,楚考烈王可能本身不能生育,當然也沒有兒子。然而,據《史記·楚世家》記載:
十年,幽王卒,同母弟猶代立,是為哀王。哀王立二月餘,哀王庶兄負芻之徒襲殺哀王而立負芻為王。
意思是說,楚幽王(熊悍)死後,他的同母弟弟熊猶(楚哀王)取代了他,楚哀王后來又被他的庶兄(負芻)殺死。
這句話資訊量很大,至少可以說明兩大問題:
(一)楚考烈王不是不能生育,他至少有3個兒子,而且還是兩個不同的嬪妃所生。
(二)楚國王后(李園的妹妹)除了生下楚幽王外,還生下楚哀王,如果說春申君可以把已經懷孕的小妾送給楚王,尚可理解的話,那麼讓楚國王后再次懷孕生子,這難度就大了。
所以說,楚考烈王不是不能生育,上述第一個必要條件被推翻。
再說第二個條件,古代雖然開放,但嬪妃入宮之前,也必須經過嚴格的檢驗,如果說春申君已經確定小妾已經懷孕,那麼小妾若想透過檢驗,難度很大,畢竟,楚國王宮裡的侍醫水平不會比春申君家的差。
最後,說第三個條件,春申君和李園必須保證小妾肚子裡懷的是男孩,否則這麼做沒有意義。然而,在當時的醫療條件下,這幾乎不可能;也許有人會說,古代有的醫生很牛,可以透過孕婦脈象來確定胎兒性別,然而,小妾既然能騙過楚王,說明孩子的月份肯定很小,若在這種情況下還能透過診脈判斷胎兒性別,那必須是“神醫”了。
因此,在上述三個條件都不能滿足的情況下,說黃歇透過“移花接木”讓自己的兒子當上了未來的楚王,這種說法,其實漏洞百出。
其實,黃歇“移花接木”的故事,最早出自《戰國策》原稿,《戰國策》原稿與其說是史書,不如說是歷史故事書,司馬遷在編撰《史記》時,參考了該原稿,因此這個故事才出現在《史記》中。然而,縱然是《史記》,也有諸多文學成分在,所以,春申君或許是真的“君子”,而非移花接木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