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電視劇《少年包青天》(第一部)的時候,就對陳道明飾演的八賢王印象深刻:成熟、穩重、正義;會當官、會治國、會談判、會看病;不苟言笑,位高權重,但又不仗勢欺人、願意提拔年輕人。
歷史上真的有這位“八賢王”嗎?
《少年包青天》中,包拯還沒有入仕,八王爺就已經是人到中年了。根據《孝肅包公墓誌銘》中記載,包拯考中進士甲科的時間,是在宋仁宗天聖五年(1027年)。所以,這個“八賢王”就應該是宋真宗的兄弟。
翻看了一下《宋史》,宋真宗趙恆確實有這樣一個“八皇弟”,但是,這位八王爺,卻和影視劇中的不太一樣。
01宋太宗趙光義的第8個兒子,叫趙元儼,生母是王德妃。
宋太宗雖然共有9個兒子,但是,排行第9的小兒子趙元億,還沒來得及起名就早夭了,所以,趙元儼就變成了宋太宗最小的兒子。
趙元儼從小就聰明伶俐,又是幼子,深得宋太宗的喜愛。皇子被封王之後,就要搬出皇宮,宋太宗捨不得趙元儼過早地離開,所以,與他約定:等他20歲了,再給他封王。為此,皇宮裡的人,就戲稱他為“二十八太保”,意思是“20歲了才得以封王的八王爺”。
周恭肅王元儼,少奇穎,太宗特愛之。每朝會宴集,多侍左右。帝不欲元儼早出宮,期以年二十始就封,故宮中稱為"二十八太保",蓋元儼於兄弟中行第八也。
——《宋史·卷二百四十五·列傳第四·宗室二》
可是,宋太宗在59歲就去世了,沒能等到小兒子年滿20歲的那一天。宋真宗即位後,遵照之前的約定,於景德二年(1005年)十一月,進封20週歲的曹國公趙元儼為廣陵郡王。
一直很好奇,既然宋太宗這麼喜歡趙元儼,為什麼沒有立他為太子?
都說宋太宗原本是想立長子趙元佐為太子的。老大趙元佐和老三宋真宗,是一個媽生的,從小就很聰明,而且善騎射,連契丹使者,都對他小小年紀就箭術精湛而感到很震驚。
年十三,從獵近郊,兔走乘輿前,太宗使元佐射,一發而中,契丹使在側,驚異之。
——《宋史·卷二百四十五·列傳第四·宗室二》
如果箭術了得的趙元佐繼承皇位,估計宋朝就不會“重文輕武”了吧。可是,原本的大好青年趙元佐,卻莫名其妙地得了“瘋病”。都說,這件事和宋太宗的弟弟趙廷美有關。
趙廷美之前因為被人告發陰謀篡位,被宋太宗從開封府尹,改為了西京(河南洛陽)留守。之後,趙廷美又因為和宰相趙普的死對頭——盧多遜相勾結,宋太宗將其貶為涪陵縣公。雍熙元年(984年),趙廷美遷往房州,因心情憂悸而病逝,年僅38歲。
從這個時候開始,趙元佐居然就變得不太正常了,性格暴躁,動不動就為了一點小事,持刀傷害身邊的侍從。
廷美死,元佐遂發狂,至以小過操挺刃傷侍人。
——《宋史·卷二百四十五·列傳第四·宗室二》
趙元佐也果然著了他那幫弟弟們的道,晚上喝醉了酒,一把火,將自家的宅子給燒了。宋太宗一生氣,將趙元佐廢為庶人,發往均州。以宰相宋琪為首的百官三次上表求情,宋太宗才將走到半道上的趙元佐給召回來,讓他住進南宮,派人嚴加看管。
遂發忿,被酒,夜縱火焚宮。詔遣御史捕元佐,詣中書劾問,廢為庶人,均州安置。宰相宋琪率百官三上表,請留元佐京師。行至黃山,召還,廢居南宮,使者守護。
——《宋史·卷二百四十五·列傳第四·宗室二》
宋真宗即位之後,就恢復了大哥趙元佐的王號。趙元佐從此以養病為由不上朝,也不大和人來往,但是,卻也沒有再犯過瘋病,還活得很長壽。真是“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02趙元佐被廢之後,次子趙元僖自然就成為了熱門的太子人選。趙元佐生病期間,趙元僖就被封為開封府尹兼侍中,不久又被進封為許王,加中書令。
這時,有大臣請求立趙元僖為太子,但是,卻惹得宋太宗大怒,將這些人都貶去了嶺南。
淳化中,有上封請立皇太子者,拯與尹黃裳、王世則、洪湛伏閣請立許王元僖,太宗怒,悉貶嶺外。
——《宋史·卷二百八十五·列傳第四十四》
淳化三年(992年)十一月,趙元僖進宮等待上朝,突然覺得身體不舒服,就趕緊回家。宋太宗知道了以後,親自去他府上看望,起初趙元僖還是可以開口答應的,過了沒多久,就離奇病逝了。
三年十一月己亥,元僖早入朝,方坐殿廬中,覺體中不佳,徑歸府。車駕遽(jù)臨視,疾已亟,上呼之猶能應,少頃遂薨。
——《宋史·卷二百四十五·列傳第四·宗室二》
趙元僖突然病死,令宋太宗感到非常傷心,不但親自寫悼亡詩,還要追封其為皇太子。
上哭之慟,廢朝五日,贈皇太子,諡恭孝。
——《宋史·卷二百四十五·列傳第四·宗室二》
可是,令人感到奇怪的是,後來宋太宗突然又停止了對趙元僖的冊封,還降低了下葬的規格。
詔停冊禮,以一品鹵簿葬。
——《宋史·卷二百四十五·列傳第四·宗室二》
《宋史》中,並沒有說出具體的原因。只是說,趙元僖死後,有人向宋太宗報告,說趙元僖生前寵愛的妾室張氏,時常打死王府裡的侍婢僕人;張氏還僭越禮制,為其父母招魂下葬。宋太宗大怒,將張氏處死,毀了她父母的墳墓,親屬都流放到偏遠地區。趙元僖原先親近的手下人、以及王府內主要的幾個管事,都遭到了貶謫或免官的懲罰。
就這樣,長子瘋了,次子又突然死了,儲君之位的人選自然就落到了排行第三的趙恆(即宋真宗)的頭上了。
宋真宗趙恆是在至道元年(995年)八月,才被冊立為皇太子的。至道三年(997年)三月,宋太宗趙光義就駕崩了,趙恆奉遺詔在靈柩前即位。可見,如果不是宋太宗趙光義身體每況愈下,不到萬不得已,他根本就不想立太子。
03史書中趙元儼的生卒年不詳。但是,根據《荊王墓誌銘》中記載,宋真宗登基的時候,即至道三年(997年),趙元儼只有13虛歲。所以,趙元儼應該出生於雍熙二年(985年)。
真宗嗣統,王年十三。
——《荊王墓誌銘》
宋真宗對這位幼弟,還是非常愛護的。即位的第一個月,即至道三年(997年)四月,就封趙元儼為曹國公。鹹平四年(1001年)五月,趙元儼出閣,又封其為平海軍節度使。鹹平五年(1002年)十一月,授趙元儼同平章事。
大家一看到 “節度使”、“同平章事”,就會覺得趙元儼好得寵啊,十幾歲就能掌管兵權、當上宰相了啊。
別誤會,宋朝和唐朝不同,親王授“同平章事”,官位雖等同於宰相,但是,只是虛職,被稱為“使相”,不參與朝政、不能單獨簽署頒發檔案,只能在官員任命文書的末尾附上簽名,而且這種簽名也只是形式上的,並不代表任何實際的意義。
使相:親王、樞密使、留守、節度使兼侍中、中書令、同平章事者,皆謂之使相。不預政事,不書敕,惟宣敕除授者,敕尾存其銜而已。
——《宋史·卷一百六十一·志第一百一十四·職官一》
而“節度使”一職,也並不像唐朝那樣擁有兵權。估計宋朝是吸取了唐朝的教訓,被授予“節度使”的人,並不會到所在州去赴任,也不掌管實際的軍權、財權,各州的具體事務都是由知州、通判來處理。一開始,“節度使”只封賞給皇親國戚中那些年長功高的人,並不輕易給和皇室沒啥關係的人。後來,“節度使”作為額外的榮譽職位,會被給予那些退休的功勳文武大臣們。
初除,鎖院降麻,其禮尤異,以待宗室近屬、外戚、國壻年勞久次者。若外任,除殿帥始授此官,亦止於一員;或有功勳顯著,任帥守於外,及前宰執拜者,尤不輕授。又遵唐制,以節度使兼中書令、或侍中、或中書門下平章事,皆謂之使相,以待勳賢故老及宰相久次罷政者;隨其舊職或檢校官加節度使出判大藩,通謂之使相。
——《宋史·卷一百六十六·第一百一十九·職官六》
所以,趙元儼看著官職一大堆,但都是掛名的。即便他曾以“使相”之職又兼任尚書令,但也不能參與政事。
自建降以來不除,惟親王元佐元儼以使相兼領,不與政事。
——《宋史·卷一百六十一·志第一百一十四·職官一》
《少年包青天》裡的八王爺,權傾朝野,又是掌管兵權、又是參與朝政、又和龐太師明爭暗鬥,但在真實的北宋,那都是不可能的事。
乾興元年(1022年)二月,宋真宗駕崩,宋仁宗趙楨即位,由皇太后劉娥執政。趙元儼和劉娥的關係應該並不是很好,又怕皇叔的地位會給自己惹上麻煩,便閉門不出,與世隔絕,還故意說自己得了瘋病,不能上朝。這一點,倒是和他的大哥趙元佐很像。
仁宗沖年即位,章獻皇后臨朝,自以屬尊望重,恐為太后所忌,深自沉晦。因闔門卻絕人事,故謬語陽狂,不復預朝謁。
——《宋史·卷二百四十五·列傳第四·宗室二》
趙元儼在家的日子,就是讀讀書、寫寫字、畫個畫、吹吹絲竹、鑽研藝術,讓人覺得,他就是一個清心寡慾的藝術青年。
平生寡嗜慾,惟喜聚書,好為文詞,頗善二王書,工飛白。
——《宋史·卷二百四十五·列傳第四·宗室二》
宋朝的皇帝也好、王爺也罷,都非常喜歡舞文弄墨,還都是大師級別。普遍認為是因為宋朝重文輕武。不過,很大原因,就是宋朝的王爺看著官位高得嚇死人,但都沒有實權,也不許參與國事,所以,這些王爺們,每天除了在家吟詩作對、苦練書畫外,似乎也沒有別的事情可以幹了,為此造就出了一個個大師級別的藝術家、文學家。
宋朝皇帝的一貫做法,就是,只要王爺們不造反、不和大臣們走得太近,就會高官厚祿地養著他們,並且毫不吝嗇地給予禮遇。
乾興元年(1022年)二月,宋仁宗特賜趙元儼“贊拜不名”(朝拜的時候,只報他的官職,而不直呼他的名字)。
之後,又賜趙元儼“詔書不名”(詔書中只稱官職,不會直接寫出名字)。
天聖七年(1029年),宋仁宗又賜趙元儼“劍履上殿”(允許戴著劍、穿著鞋子上朝)。
景祐二年(1035年),趙元儼又被賜可以“入朝不趨”(上朝的時候不用緊趕慢趕,可以慢悠悠地走)。
很多人都覺得,趙元儼能夠得到這些特殊待遇,證明他在朝中的地位很是重要啊。但是,得到這些待遇的可不只他一個。宋真宗的大哥趙元佐,在真宗朝,就得到了“劍履上殿,詔書不名”的待遇。可見,宋朝對那些安分守己的王爺們,還是很會安撫的,只是給予一些禮制上的特權,既不損失兵權,也不用給財權,何樂而不為。
04這樣的文藝青年趙元儼,卻被《宋史》形容成,是一個令外族人聞風喪膽的厲害角色。《少年包青天》裡的陳道明,還真是演出了八王爺的這個特點。
天下崇憚之,名聞外夷。
——《宋史·卷二百四十五·列傳第四·宗室二》
可是,縱觀《宋史》,並沒有看出趙元儼對當時北宋的政治、軍事,做出過什麼突出的貢獻。即便是他想,就當時對王爺們的諸多限制和打壓,他也不可能有所作為,只不過是一個閒散王爺而已。
那些有關“八賢王”的傳聞,是怎麼一回事呢?
前面說過,宋太宗趙光義一共有9個兒子,但很可惜,大多都體弱多病,壽命很短。
大兒子趙元佐,雖然有“瘋病”,但是很長壽,宋仁宗天聖五年(1027年)五月薨逝,享年62歲。
二兒子趙元僖,於太宗朝淳化三年(992年)突然暴斃,年僅27歲。
三兒子就是宋真宗,乾興元年(1022年)駕崩,享年55歲。
四兒子趙元份,在真宗朝景德二年(1005年)八月病逝,時年37歲。
五兒子趙元傑,在真宗朝鹹平六年(1003年)七月暴薨,年僅31歲。
六兒子趙元偓,真宗朝天禧二年(1018年)春“驚悸,暴中風眩薨”,時年42歲。
七兒子趙元侢(dài),向來體弱多病,大中祥符七年(1014年)薨逝,時年34歲。
八兒子趙元儼,宋仁宗慶曆四年(1044年)正月病逝,享年60歲。
九兒子趙元億,還沒起名字就早亡了。
宋真宗眾多的兄弟中,只有大哥趙元佐,以及八弟趙元儼活得比宋真宗長壽。而趙元儼又比大哥趙元佐多活了十幾年。
宋真宗的兒子宋仁宗即位時,才是一個13虛歲的孩子。北方少數民族(主要是契丹)覺得,宋仁宗唯一能指望的,就只有親叔叔八王爺了(大王爺趙元佐得了瘋病)。
富弼在奏摺《上仁宗河北守禦十三策》中,就曾經指出:“北邊少數民族認為,宋朝廷與他們一樣,都喜歡重用親戚為王為相,掌管兵權、參與朝政。八王爺是皇帝的親叔叔,又多次被晉封王爵,所以,朝中大小事務、用兵之策,都應該是由八王爺決定的。繼而將八王爺傳得越來越玄乎。邊境少數民族的老百姓,甚至還將‘八王爺來了’當作是‘狼來了’,去嚇唬不聽話的小孩子。”
北㓂風俗貴親,率以近親為名王將相,以治國事,以掌兵柄,而信任焉,所以視中原人亦如己國。曏者燕王威望著於北㓂,知是皇叔,又為王爵,舉天下之尊無與二。謂朝廷庶事皆決於王,又疑王善用兵,天下兵皆王主之,嚴刑好殺,無敢當者。北㓂疑此益所畏懼,故燕薊(jì)小兒夜啼,輒(zhé)曰:“八大王來也。”於是小兒輟啼。
——富弼《上仁宗河北守禦十三策》
契丹人哪裡知道,宋朝封給親王的王爵、官職,都是中看不中用的虛職,根本一點實權都沒有。
這就是為什麼歷史上真正的八王爺,與影視作品中的八王爺判若兩人的原因。或許後來的民間小說,借鑑了很多野史傳聞,才塑造出了一個,多次出使遼國、為大宋殫精竭慮的“八賢王”形象。
結束語《少年包青天》中的八王爺,堪稱禁慾系男神。但是,現實中的趙元儼,一生共生了13個兒子,不過,只有4個活到了成年,其他都早夭了。
子十三人:允熙、允良、允迪、允初,餘皆早卒。
——《宋史·卷二百四十五·列傳第四·宗室二》
儘管如此,也比宋真宗的兒子多得多。真宗共有6子,只有宋仁宗活到了成年。看來,這位八王爺窩在家裡潛心研究詩畫音樂的同時,也有的是時間生孩子。
除了鑽研藝術,或許趙元儼也有自己的理想和抱負吧,但是,在那樣的大環境下,如何保命才比較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