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李秀成,又叫李壽成,太平天國後期重要將領。咸豐元年(公元1851年)秋天,在老家參加太平軍。因其智勇過人,戰功顯著,由一名普通士兵逐漸晉升為太平天國的高階將領。咸豐八年,為後軍主將,攻破了清軍江北大營,取得三河大捷,不久被封為忠王,隨後又破清兵江南大營,乘勝進取蘇州、嘉興等地,並三次進軍上海,大敗華爾洋槍隊,擊斃法海軍提督卜羅德等。同治二年(公元1863年),天京危急,他返京建議洪秀全“讓城別走”,遭到嚴詞拒絕。次年八月,天京陷落,李秀成保護幼天王洪天貴福突圍出走,途中兩人失散,他避入城東四十餘里的方山之中。在一座破廟裡休息時,被幾個打柴人認出,想把這位落難的太平軍在澗西村隱藏起來。為了保證安全,他們勸其剃髮裝和尚,但這位忠王為保持“長毛”本色,立即一口回絕。打柴人中有個姓陶的想發大財,悄悄跑到清將蕭孚泗營中告密,李秀成於是被百餘名騎兵抓捕,接著獻到曾國荃大營。曾國荃如獲至寶,嚴刑逼問這位太平軍將領。李秀成雖遭受“割其臂股”的酷刑而“殊不動”。後來,李秀成覺得有話要說,於是在囚籠中忍痛疾書個人生平經歷,寫成五萬多言的《李秀成自述》。當月七日,在南京被曾國藩殺害,終年四十一歲。

李秀成大概沒有想到,他這一生活得波瀾壯闊,死了之後也不平靜,不知不覺變成了一個有爭議的人物。僅解放以後,談到李秀成功與過的文章就達三百多篇。有的認為他是太平天國革命運動的傑出領袖,具有“逢輕重苦難不辭”的優秀品質,是德才兼備的年輕將領。他雖然在被俘後寫了洋洋幾萬言的《自述》,但這只是緩兵之計,並非真的屈服,更不是向敵人投降。有的人認為對李秀成應分開來看,他在被捕以前、作戰英勇,功勳卓著,是太平天國後期器重的棟樑之材。可是他一旦成為囚徒,就看風轉向,喪失氣節,寫下了祈憐求降的《自述》,可謂晚節不忠,不值得對其同情。還有的認為李秀成是可恥的叛徒,他“迷迷濛濛”混入太平軍後,缺乏清晰的革命思想和堅定不移的意志,只是靠著機變與才幹,オ成為太平軍的將領。在平時,他很注意發展自己的勢力,個人主義嚴重,被捕後貪生怕死,公開投敵叛變。他的《自述》充分顯示了一個叛變者的心跡,這是他苟且偷生的鐵證,是為後人所不恥的記錄。

很明顯,不管對李秀成作出如何評價,都避不開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即如何看待他在死前九天留下的那份《自述》。換句話說,弄清了李秀成《自述》的真相,也就等於知道了他是否有叛變投敵的行徑。1944年,羅爾綱先生根據廣西通志館從曾國藩後人家中抄錄來的《自述》原稿及拍攝的《自述》原稿部分照片,分別從筆跡、用詞、語氣內容等方面進行了認真研究,認定“曾國藩後人家的《李秀成自述》確為李秀成親筆。”然而,人們注意到在清朝的官場中,作偽弄假,冒功請賞,是一些官員們的拿手好戲。據呤喇的《太平天國革命親歷記》說:“《忠王自述》很可能也是同樣靠不住的。這篇檔案或為某個著名的俘虜所偽造(他可能因此而得赦免),或為兩江總督曾國藩的幕僚所偽造。”由於有這樣的造假先例,人們也就有理由對李秀成《自述》的真實性產生懷疑。1956年,年子敏發表《關於<忠王自述原稿>真偽問題商榷》一文,明確認為所存《自述》稿本是“曾國藩所偽造”。司法部法醫研究所筆跡問題專家審定《自述》稿本後也持相同的觀點。不過,這些看法並沒有引起多大反響。其後,《忠王李秀成自述手稿》、《忠王李秀成自述校補本》陸續出版。接著臺北世界書局影印出版了《李秀成親筆手跡》,這給《自述》真偽問題的研究帶來了很大方便。1979年,榮孟源在《中華文史論叢》第一輯上發表《曾國藩所存<李秀成供>稿本考略》一文。他認為“《稿本》不是李秀成的真跡,而是曾國藩刪改後重抄的。

22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蘇秦之業終身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