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福梅是蔣介石的第一任妻子,也是蔣介石唯一一個一個子嗣蔣經國的親生母親。毛福梅舊居的位於浙江奉化溪口鎮巖頭村,巖頭村被稱為“民國第一村”。在明朝時期就已經存在了,到現在已經有640年曆史,一共走出了六位將軍。除了毛福梅舊居外,巖頭村裡還有蔣介石最敬重的的老師毛思誠的故居和國民黨空軍副司令毛邦初故居。
毛福梅舊居在巖頭村西街的南端,是一個三合院式的二層樓房。整體建築樣式是晚期時期江浙地區常見的浙東風格建築。整座房子坐西朝東,中間則是廳堂。正屋和廂房之間有一條迴廊相通。廊柱上雕刻了很多精美的靈芝草、雲頭紋等。毛福梅當時常住在最右邊的那個房間。天井前有照壁,五馬頭山牆,木窗上有冰梅花紋和蝙蝠圖案。房子能有這些裝飾的,在當時巖頭村都是大戶人家。
在毛福梅的舊居邊上,有一口靈泉古井。在當地自古以來都被稱為“大井譚”。這口古井和一般的井有些不同,因為它是有兩口井眼的。裡面的井水用來日常飲用燒飯。外邊的井,則是用來洗東西。而且神奇的是,幾百年來,就算碰到乾旱的天氣,兩井都沒有乾涸過。據說,蔣介石年少時期,最喜歡在古井旁邊讀書,還稱讚道“溪口有剡溪水,雪竇有隱潭水,要說哪的水最後,還是我們巖頭大井譚”。
1927年,蔣介石與毛福梅離婚娶了宋美玲,但在毛福梅自己的求下,離婚不離家,也就是說毛福梅仍在溪口蔣家豐鎬房居住。在那個年代,女性如果被離婚,可是會被左鄰右舍錯脊樑骨的。之後,一個院落內,蔣介石與宋美玲住在東邊的房間,毛福梅住西邊的房間,不知道當時三人會不會尷尬。雖然毛福梅與蔣介石離了婚,地位不減,實際待遇仍是蔣家長媳婦。但畢竟身份不一樣了,看著曾經的丈夫,和別的女人濃情蜜意,心中難免憋悶,所以毛福梅經常會帶著兒子蔣經國回孃家巖頭村住上幾日。好在蔣介石和宋美齡不在家常待,不然毛福梅要嘔死。但隨著毛福梅自己想開了,也不再有什麼牽掛。就離開了傷心之地,帶著蔣經國長期住在巖頭村,可以說毛福梅的舊居也是蔣經國長大的地方。所以蔣經國長大後每次提到毛福梅舊居,都會深情的說,“生我的是溪口,養我的是巖頭”。
蔣母看見兩人的相處狀態,憂心自己不知道何時能抱上孫子。所以一再從中撮合蔣介石和毛福梅。但都被蔣介石用沒有共同語言堵了回去。蔣介石希望自己的妻子是個識文斷字的,但毛福梅卻在農村土生土長,沒讀過多少書。1903年,在蔣母的要求下,蔣介石帶著毛福梅一起前往奉化學堂讀書。在一起求學的過程中,兩人加深了對彼此的瞭解,也有了一些共同話題,開始有了一些感情。
此後,毛福梅與蔣介石雖說談不上感情深厚,但也能相敬如賓的相處,但是隨著蔣介石離家深造,情況就發生了變化。蔣介石考入浙江武備學堂後不久,又進入了當時軍事院校的最高學府保定軍校,此後蔣介石逐漸在事業上春風得意,接著又被選拔去日本留學。兩人不僅聚少離多,差距也越來越大,夫妻倆好不容易升溫的感情又淡了下去。但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蔣介石是一個非常孝順的人,於是1910年毛福梅在溪口為蔣介石生下長子蔣經國。蔣母的心願已經完成,再加上蔣介石事業的飛速發展,蔣介石和毛福梅的感情越來越差,逐漸為婚姻畫上了休止符。
1921年6月蔣母去世後,蔣介石再也沒有了什麼顧忌,向毛福梅提出離婚,毛福梅堅決反對。蔣介石就開始明目張膽的把在外娶的小妾帶回家。兩人爭吵不斷,關係持續惡化。1927年蔣介石為了娶宋美齡再次提出離婚,毛福梅依然是堅決不同意。但蔣介石鐵定了心要娶宋美齡。不僅是因為蔣介石欽慕宋美齡,更因為宋美齡的家世是當時蔣介石發展所需要的,所以由不得要毛福梅不同意。
好在這個時候,蔣經國已經長大,非常孝順毛福梅這個母親。而沒有了婚姻束縛的毛福梅,也將全部精力放在對兒子蔣經國的培養上。閒暇的時間,她開始信佛,就在毛福梅以為自己會這樣安穩的過完下半生。意外發生了,1939年12月12日,日軍的轟炸機毫無徵兆地出現在蔣家老宅的上空。毛福梅躲避不及,被一面傾倒的土牆壓倒,當場被土牆及彈片傷及,肚破腸流,氣絕而亡,享年58歲。但是當時時局動盪,蔣繼國8年後,也就是1947年才將母親毛福梅下葬,並在毛福梅的遇難的地方,寫下“以血還血”四個血紅大字,以示為母親報仇的決心。而蔣介石這個前夫,並沒有來送毛福梅最後一程,實在可悲!謝謝觀看,敬請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