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20日,一條新聞上了熱點,這是條新聞說的什麼呢,說的是考古人員發掘出了櫟陽城的後宮遺址,想必很多人都不知道櫟陽城是個什麼所在,這是秦國故都,是秦國的倒數第二個都城。
櫟陽城遺址
起源櫟陽城始建於公元前383年即秦獻公二年,在什麼地方建的呢,在櫟邑也就是今天的陝西省西安市閻良區武屯鎮關莊村一帶。這地方呢年代反正也比較久遠了,傳說大禹治水的時候在附近的荊山鑄了一次鼎,鑄的這鼎是不是九鼎之一,咱就不知道了,反正留下了這麼一個荊山鑄鼎的傳說。後來在商代末年的時候,周文王修了一條從岐山到芮虞的路,這條路呢,剛好經過這塊地方,這兒就這樣發展起來了,果然是要想富,先修路。
櫟陽城遺址
後來經過不少年的發展,這地方成了晉國的櫟邑,這裡呢,交通十分便利,四方商賈雲集,因此也是個比較繁華的地方。後來,秦晉之間大戰,在公元前562年的時候這地方就被秦國奪走了,這裡從此以後就成了秦國的地方。
建都剛開始呢,秦國也沒想在這裡建都,秦國當時的都城是雍城(在今陝西省寶雞市鳳翔縣境內)。秦國雖然地處邊陲,但是小日子過得也不錯,發展也挺快,可惜邊陲之地發展前途實在有限,所以就把目光移到了中原,中原之地富庶,強國也很多,鄰近的晉國楚國都是強國。秦國雖然也是強國但東出的路走得實在不平坦,後來還出過幾個比較昏庸的主君,導致國力也漸漸衰落,後來魏國趁秦國內亂將河西之地給奪走了。後來的幾代秦君也想奪回河西之地,可惜實力太弱沒有奪回。這種情況一直延續到了公元前384年秦獻公繼位。
諸侯地圖
秦獻公是個有大魄力的人,決定改變秦國疲弱的現狀,剛繼位就廢除了實行了三百多年的人殉,後來為了更好的收復河西之地在繼位的第二年便在櫟邑建城準備遷都,這城也建了好多年。在此期間,秦獻公加強了中央的權利,對商業做了規範,改變了戶籍制度,可以說做了好幾件大事。終於到了公元374年也就是秦獻公十一年,遷都的時機成熟,秦獻公便將國都遷到了櫟陽城。
變法公元前362年,秦獻公去世,子渠梁繼位,是為秦孝公,秦孝公繼承了父親的遺志,一心想讓秦國變強,於是繼位之初便尋求強盛之路,他在國內廣施恩德,訓練士兵,明確賞罰,還發出了求賢令求取人才。
秦孝公(侯勇飾)
衛鞅當時在魏國被公叔痤舉薦給了魏王,可惜魏王並沒有重視公叔痤的話,所以也沒有見衛鞅,當時秦國的求賢令傳到了魏國,衛鞅就準備到秦國尋求機會。
衛鞅(王志飛飾)
衛鞅到了秦國之後呢就給秦孝公說了三種策略,帝道、王道和霸道,可秦孝公並不感興趣甚至還想睡覺,無奈之下,商鞅就拿出了法家的富國強兵之策,秦孝公當時就不困了,拉著衛鞅聊了幾天幾夜,後面命衛鞅開始變法。
衛鞅(王志飛飾)
衛鞅剛開始的變法並不順利,當時以甘龍和杜摯為首的舊貴族集團極力反對變法,衛鞅在秦孝公的支援下掃清了他們,隨後便推出了《墾草令》。《墾草令》規定農業為本,商業為末,削弱貴族和官吏的特權,實行統一的稅收,禁止百姓遷徙,山林湖泊收歸國有。
秦孝公與衛鞅
《墾草令》實施成功之後,秦孝公便拜衛鞅為左庶長開始了第一次變法,這次變法實行了行伍連坐制,明令軍法獎勵軍功,實行二十等爵位制度,廢除了公卿士族代代為官的特權,只以軍功論爵位,嚴懲私鬥,重農抑商,推行秦法,鼓勵小家庭制等。
商鞅變法
這次變法極大的緩解了秦國兵員的情況,使士兵奮勇爭先戰鬥力極大提升,同時還鼓勵農耕,使秦國國力迅速提升,從而為秦國掃清六國奠定了基礎。
結尾到了公元前350年即秦孝公十二年,為了更好的東出,同時為了和山東六國加強聯絡,秦孝公便將國都遷到了咸陽,並在那裡進行了第二次變法。櫟陽城的國都使命就這樣結束了,雖然才做了短短二十幾年的國都,但是獻公和孝公兩代君主在這裡進行了改革,商鞅也在這裡進行了第一次變法,可以說這裡是秦國強盛的初始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