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彼得大帝的時代開始,俄羅斯就存了一個大海軍的夢想,並且不遺餘力地在每個時代都發展海軍,擴充勢力範圍,但人算不如天算,在每個時代俄羅斯也都遭遇了不同的困難和阻礙,彼得大帝的“大俄羅斯帝國”迄今為止也只是存在於傳說的“彼得大帝遺囑”中。
二戰後是俄羅斯歷史上,擴充海軍最好的機會,但這個機會卻被一艘戰列艦的沉沒葬送了,而這次失去的機會,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還是義大利人把俄羅斯人給坑了,這就是“新羅西斯克”號戰列艦的神祕沉沒。
1955年10月29日,停泊在塞瓦斯托波爾軍港內的“新羅西斯克”號戰列艦發生意外爆炸沉沒。這艘戰列艦原名“朱利奧·凱撒”號,由熱那亞的奧德羅造船廠1914年5月14日建造完成,參加了一戰和二戰,1933年10月到1937年10月進行大規模改裝,1943年9月在馬耳他被盟軍扣留,1948年12月15日作為戰爭賠償交給蘇聯,改名“新羅西斯克”號。
“新羅西斯克”號全長186.4米,寬28米,最大航速28節,主武器為2座三聯裝320毫米主炮和2座兩聯裝320毫米主炮,這個效能在二戰前尚屬先進,但二戰後迅速落伍。
不過即便如此,一艘萬噸鉅艦對紅海軍來說還是很大的誘惑,況且還有不少改進的空間。蘇聯海軍在1955年對主機和射擊指揮裝置進行了改進,也是世界上少有的繼續服役的被繳獲戰艦,改進完成後加入黑海艦隊服役。
關於“新羅西斯克”號沉默的原因一直是個謎,目前被認為比較靠譜的猜測是一枚沒被掃清的水雷惹的禍——還很有可能是二戰時蘇軍自己佈下的水雷,此外還有人認為是義大利蛙人所為,聽起來有點道理,因為“新羅西斯克”號是當時在黑海與北約對抗的中堅,義大利人肯定不願意看到這種情況,不過蘇聯始終也沒有有力證據支援這個猜測。
比起撲朔迷離的原因,司法後的損管和搶救才是最值得吐槽的,本來“新羅西斯克”號爆炸後並沒有立即沉沒,開始還試圖拖到淺水區坐沉以保住艦體,但沒有合適的拖船,所以事發兩小時後不得不棄艦,結果在棄艦過程中突然側翻,還沒撤離的水兵全被扣在裡面,最終造成608人死亡,撈起的艦體殘骸只能拆除。
讓紅海軍全體沒有想到的是,“新羅西斯克”號的沉沒直接讓蘇共中央高層有了藉口——認為大型水面艦艇就是活棺材,強制命令紅海軍停止大型水面艦艇的規劃、設計和製造,現役的部分大型水面艦艇也被迫退役。
紅海軍高層對此強烈不滿,但此時如日中天的赫魯曉夫狂熱迷戀導彈的威力,更是藉此機會把紅海軍清洗了一遍,使得紅海軍的大型水面艦艇建造中斷近十年,直到1962年古巴導彈危機後,蘇共中央高層才意識到缺乏大型水面艦艇的弊端,才開始補課,但這個時候,紅海軍已經失去了最好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