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7月,新四軍江南指揮部根據中共中央關於發展華中、開闢蘇北的指示,率蘇南主力經揚中縣北渡長江,到達江都縣吳家橋地區,與挺進縱隊、蘇皖支隊會合,改稱新四軍蘇北指揮部。
新四軍蘇北指揮部紀念館
指揮陳毅,副指揮粟裕,政治部主任劉炎,副主任鍾期光。轄3個縱隊,9個團,共7000餘人。
第1縱隊司令員兼政治委員葉飛,轄第1、第4、第5團。
第2縱隊司令員王必成,政治委員劉培善,轄第2、第6、第9團。
第3縱隊司令員兼政治委員陶勇,10月劉先勝任政治委員,轄第3、第7、第8團。
黃橋戰役中新四軍繳獲的迫擊炮
7月25日,蘇北指揮部揮戈東進,擊潰國民黨稅警總團一部並殲滅江蘇省保安第4旅主力近2000人,開闢了以黃橋為中心的抗日根據地。10月初,國民黨江蘇省主席韓德勤指揮26個團約3.4萬人,分三路進攻黃橋。蘇北指揮部在八路軍第5縱隊和新四軍江北指揮部的戰略配合下,被迫進行自衛反擊,經4天激戰,以5000主力殲國民黨頑固派軍12個團1.1萬餘人。10月10日,與八路軍第5縱隊勝利會師,為合力開闢蘇北奠定了基礎。黃橋決戰後,南通、如皋、海門、啟東四縣的地方勢力,紛紛與新四軍聯絡,願意接受領導。蘇北指揮部經與他們談判,成立了江蘇省第4區抗日遊擊指揮部,並派第3縱隊進入這一地區,發展地方武裝,建立抗日民主政權。11月,成立蘇北臨時行政委員會保安司令部,陳玉生任司令員。
1941年1月皖南事變後,蘇北指揮部及所屬部隊改編為新四軍第1師。
1940年,粟裕、陳毅在蘇北黃橋戰役前夕
新四軍蘇北指揮部三支主力部隊之第1縱隊
1940年7月由新四軍挺進縱隊等部編成。司令員兼政治委員葉飛,參謀長張藩,政治部主任吉洛(姬鵬飛),副主任陳同生。轄第1、第4、第5團。第1團團長兼政治委員喬信明。第4團團長邱玉權(後廖政國),政治委員劉文學(後張潮夫)。第5團團長王澄,政治委員彭德清。第1縱隊參加了黃橋戰役等戰役戰鬥。1941年2月改編為新四軍第1師第1旅。
葉飛
新四軍蘇北指揮部三支主力部隊之第2縱隊1940年7月由新四軍第2團、新6團和挺進縱隊一部編成。司令員王必成,政治委員劉培善,參謀長杜屏,政治部主任陳時夫。轄第2、第6、第9團。第2團團長段煥競,政治委員郭猛。第6團團長池義標,政治委員吳嘉民。第9團團長徐緒奎(後李鍾民),政治委員羅維道。第2縱隊參加了黃橋戰役。10月10日與八路軍第5縱隊第1支隊會師,打通了新四軍與八路軍的聯絡。1941年2月,改編為新四軍第1師第2旅。
王必成(右二)
新四軍蘇北指揮部三支主力部隊之第3縱隊1940年7月由新四軍蘇皖支隊和江都獨立團、陳玉生起義部隊改編組成。司令員兼政治委員陶勇(10月劉先勝任政治委員),副司令員陳玉生,參謀長張震東,副參謀長梅嘉生,政治部主任盧勝。轄第3、第7.第8團。第3團由蘇皖支隊改編,團長黃才勝,政治委員吳載文。第7團是7月郭村戰鬥期間,由共產黨員陳玉生率領國民黨魯蘇皖遊擊總指揮部第3縱隊第8支隊起義歸來,改編為蘇北指揮部獨立支隊,8月併入第3縱隊,改編為第7團,團長兼政治委員惠浴宇,後邱玉權任團長,餘光茂任政治委員。第8團由江都獨立團改編,團長姜茂生,政治委員邱湘田。第3縱隊參加了黃橋戰役,繼而開闢了通如海啟地區。1941年1月,改編為新四軍第1師第3旅。
陶勇在抗戰期間(左5)
聯抗全稱“魯蘇皖邊區遊擊總指揮部直屬縱隊、魯蘇戰區遊擊指揮部第3縱隊聯合抗日司令部”。原為新四軍蘇北指揮部領導的統一戰線性質的抗日部隊。1940年7月蘇北指揮部東移黃橋後,為消除蘇北地方實力派李明揚、陳泰運的疑懼心理,同意在新四軍與李、陳部隊之間建立緩衝地帶,請黃逸峰以國民黨戰地黨政指導委員會委員的身份組織一支部隊。同年10月10日,聯抗司令部在泰縣曲塘(今屬海安縣)成立,司令員黃逸峰,副司令員李俊民,副司令員兼參謀長周至堃,政治部主任張孤梅。所屬部隊由新四軍和李、陳兩方各派1個連組成後,收編了白米、曲塘兩個常備中隊,吸收了一批愛國青年,編為4個大隊,共千餘人。聯抗成立後,以中立的東道主身份,於10月31日在曲塘召開了蘇北抗敵和平會議,通過了蘇北各部隊聯合抗日的通電。曲塘會議進一步確定了中共及新四軍在蘇北的政治領導地位。1941年4月,聯抗隸屬新四軍蘇中軍區。1943年10月,湯景延任副司令員。1944年10月,聯抗番號撤銷,部隊編入蘇中軍區。
江蘇省第4區抗日遊擊指揮部新四軍蘇北指揮部領導的統一戰線性質的抗日指揮機構。1940年10月成立。黃橋決戰勝利後,南通、如皋、海門、啟東縣的地方勢力紛紛與新四軍聯絡,願意接受領導。蘇北指揮部請季方以國民黨戰地黨政指導委員會指導員的身份出面談判,成立了江蘇省第4區抗日遊擊指揮部,統一指揮這一地區的抗日部隊。季方任指揮,國民黨江蘇省保安第1旅旅長薛承宗、遊擊第6縱隊司令徐承德任副指揮,梁靈光任政治部主任(後陳同生)。1941年1月皖南事變後,編入蘇中軍區第4軍分割槽。崇啟海常備旅新四軍蘇北指揮部領導的地方武裝。1940年6月中共上海地方組織領導的崇明自衛總隊在茅珵、韓念龍率領下,北移南通、海門地區。10月改編為崇啟海常備旅,受新四軍蘇北指揮部指揮,旅長茅珵,政治委員韓念龍。轄第l、第2團。11月,改稱蘇北第4區遊擊第3旅。蘇北第4區遊擊第3旅新四軍蘇北指揮部領導的地方武裝。1940年11月由崇啟海常備旅改稱。旅長茅珵,政治委員李幹輝,副旅長王澄。原第1、第2團合編為第6團,蘇北指揮部第1縱隊第5團調入為第5團。1941年2月編入新四軍第1師第3旅。
南通縣保安旅新四軍蘇北指揮部領導的地方部隊。1940年11月,國民黨南通縣縣長兼縣保安旅旅長何潤章企圖叛變。江蘇省第4區抗日遊擊指揮部政治部主任梁靈光利用該旅內部矛盾,扣押何潤章等反動軍官,接管了縣政府和保安旅。梁靈光兼任旅長,梅嘉生任副旅長。1941年1月皖南事變後,番號撤銷,部隊編入新四軍第l師兼蘇中軍區。蘇北臨時行政委員會保安司令部新四軍蘇北指揮部領導的地方部隊指揮機構。1940年11月成立。司令員陳玉生。所轄警衛團即蘇北指揮部第3縱隊第7團。1941年1月皖南事變後撤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