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粟裕大將為國家所作的貢獻,不盡其數,更是有著響噹噹的"戰神"的稱號。就是這樣一位被稱為戰神的粟裕,在幼時是十分喜歡勤讀兵法的,他看過許多有關兵法的文章,也熟悉諸葛亮的作戰風格。當被人問起諸葛亮算不算的上是軍事家的時候,粟裕回道,諸葛亮並不算是軍事家,打仗不行,只能稱得上是位出色的政治謀略家。面對這樣的回答,很多人都對此有所疑問,粟裕為何會這般看待諸葛亮呢?

粟裕向來為人低調,但是對於民間傳說中如"神"一般的諸葛亮的看法,他是有自己的見解的。粟裕小的時候便通讀三國,對於其中的兵法,鑽研的十分透徹。所以,粟裕也發現了諸葛亮在行軍打仗中的缺點。

諸葛亮的用兵思想是"一生唯謹慎",他小心的將謹慎這種思想,灌輸到他的用兵技法之中。他從不冒險,不打沒有把握的仗。以《三國演義》中諸葛亮的表現來說,他最引以為傲的兩場戰役是火燒新野和火燒赤壁。在火燒赤壁一章中有講到諸葛亮草船借箭、借東風之力等故事情節,但這些典故在進行寫作的時候,實則有將其誇大比喻的可能,真實的諸葛亮沒有那麼神。

而後在諸葛亮參與北伐的時候,六出祁山,當時蜀國的勢力其實遠遠比不上魏國,但諸葛亮堅持要針尖對麥芒,以正面推進的戰術決策。他每一次的作戰方法基本上大體都是一樣的,從而讓敵方對他完全的掌握,所以每一次諸葛亮帶兵出征時,魏國都早有準備,嚴陣以待。這種戰術不變的打法,導致諸葛亮六次帶兵進攻,次次無功而返,連年征戰,致使自己的國力消耗太大。可見,以諸葛亮一成不變的戰術,去對付一個強大的魏國,是不現實的。

所以,粟裕將軍在研究諸葛亮的計策時,對諸葛亮並不看好。粟裕將軍是出了名的善於打惡仗險仗硬仗的,他的指揮作戰的風格與諸葛亮恰恰相反。

在孟良崮戰役中,粟裕採取了"猛虎掏心"的作戰方針,將敵軍的第一王牌主力軍從重兵集團中挖殲。他的這種勇氣是常人所並不具備的。在後人研究這場戰役的時候,他們粟裕的這一場戰其實非常的險,似乎開戰前勝算並不大,但是粟裕卻做到了。粟裕的這一敢戰敢打的魄力,讓毛主席對他十分的看好,誇粟裕是最會打仗的將領。

此外,粟裕用兵大膽,常常是以弱敵強、以少勝多,雖然從整體局勢來看,粟裕有著非常大膽的作戰思想。但是在真正的戰術運用上,粟裕也以細節相拼,還是很注重以多打少的,每一場戰鬥,粟裕都集中自己的優勢兵力去打滅敵人的有生力量,才獲得他每一場戰役的勝利,而粟裕那些出奇制勝的戰役也都枚不勝舉。

這樣看來,粟裕在作戰思想上整體的戰鬥風格和諸葛亮的相比,確實十分不同。粟裕往往會選擇劍走偏鋒,利用他的作戰能力打了無數場的險仗、惡仗、硬仗。如若換做諸葛亮來面對粟裕所施的戰鬥方針,那他肯定是接受不了的。所以我們從客觀角度來看,時代不同,所用的戰術方法也都不盡相同。即如粟裕所說,諸葛亮在作戰思想上有所欠缺,他或許不是很好的軍事家,但是諸葛亮可被後人稱為神一般的傳奇,也自然有其優勢所在。

10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美國評選出世界五大元帥,亞洲只有一位上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