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隋煬帝在中國歷史上是個很有爭議的人,有的人說他是千古一帝被唐朝黑了,有的人說他是個暴君,他的死罪有應得。

其實隋煬帝能有這麼大的爭議,全都和他征討高句麗有關,正是他攻打高句麗,才耗盡了百姓的民力、物力,而這麼重要的戰爭,準備了這麼多,這麼久,還失敗了,失敗了,吸取教訓也行啊,他還緊接著又來了兩次,搞的老百姓不當土匪都對不起自己,直接把隋王朝折騰倒閉了。

隋煬帝

按說,當時的高句麗實力也不是特別強,而隋煬帝每次都帶著上百萬人,為什麼每次都失敗呢?

為啥敗了這麼三次就亡國了呢?

咱一起看看。

611年,隋煬帝正式下令攻打高句麗,俗話說兵馬未動糧草先行,隋煬帝自然是知道這點的,所以他做了充分的準備。

先是在今天山東龍口一帶打造戰船,由於當官的一心求功,根本不把百姓的死活放在眼裡,所以他們讓工人不分晝夜的待在水裡,很多人身體都泡爛了,生了蛆,就這一項有百分之三四十的人病死。

水路是這樣,陸路死的更多,為了運輸糧草,幾十萬人在路上來回往返,古人沒高鐵沒飛機,全部靠自己的兩條腿加牛車,很多人累倒在路上再也沒起來,搞的整條路臭氣熏天。

隋朝大運河

這還不是最慘的,最慘的應該是推車的,古代的獨輪車應該很多人見過,當時隋煬帝徵集了六十萬車伕,兩個人推三石米,去遼寧集合。

你想準備工作,做到這份上,老百姓能滿意麼,所以很自然的,整個籌備區都是怨聲載道。老實巴交的人老百姓不是餓死就是累死了,反而是逃跑的搶劫的活了下令,於是乎剩下的老百姓都開始上山落草了。

這個時候最有名的就是 王薄起義開始,這個人不光自己造反,還號召別人和他一起反,還寫一了首流行歌曲,《無向遼東浪死歌》,裡面有兩句詞,忽聞官軍至,提刀向前蕩。譬如遼東死,斬頭何所傷。傳唱大江南北,引起老百姓大量歸附,當時他們的根據地就在長白山,不過這個長白山不是東北的那個,而是山東的,就在章丘周村一帶。

同時,河北的竇建德也開始造反了,說起竇建德很有意思,他原本和宋江一樣,無意造反,只是給人通風報信,結果被官府知道了,就把他的家人都殺掉了,竇建德一生氣就公開造反了。

王薄

在回頭說下隋煬帝。

當時的隋煬帝壓根看不起這些農民,他還是要去完成他的宏偉夢想。

經過一年的準備,隋煬帝帶著一百一十三萬人兵分三路就開赴前線了,對外號稱兩百萬。

這還只是參戰計程車兵,還不包括運輸糧草的百姓,老百姓起碼也要2-3百萬,

隋煬帝當時對於打敗高句麗很有信心,因為他在眼裡,高句麗都不如大隋一個郡大,這麼多人,踩都能把他踩死。

因為人員眾多,前後用了四十天的時間,所以人才全部離開營地,開赴遼東。

這個時候的隋軍氣勢還是很盛的,而且前進的很順利的。

但是隋煬帝這個人好面子,思想境界太高了,他對下面的將領說:咱今天來是為了弔民伐罪(慰問老百姓,討伐統治者)不是為了建功立業。

這就好比老闆對你講,好好幹,你們來不是為了賺錢,而是為了夢想。

這還沒完,為了防止將領們立功心切,隋煬帝下達了三項命令。

東征路線

第一,三路大軍必須相互配合,不能獨自進攻,貌似說的過去。

第二,所有的進攻停止,必須由我下令,這就有點亂來了,別說古代通訊不發達,即使現代戰爭也沒這樣的啊,打仗就是要求兵貴神速。

第三,如果高句麗的人投降了,就不要打了,要好好安撫。感覺和宋襄公類似,要做仁義之師。

結果這個命令,被高句麗人大量運用,一旦快打不過隋軍了,就聲稱要投降,隋軍這邊一停止,高句麗人就趁機調整防守,等隋煬帝的新命令下來之後,人家又準備好迎戰了。

光這種事,發生了很多次,隋煬帝依然未改。

就這樣打了幾個月也沒攻破遼東城。

單單這一點,隋煬帝的 東征高句麗就已經失敗了,古代這麼多在外,糧草是供應不上的。

隋煬帝一看這樣不行啊,改變策略吧,隋煬帝下令讓宇文述帶著30萬人就攻打平壤,當時隋朝還有水軍也打到了平壤,隋煬帝想著他們相互配合,拿下平壤。

高句麗

結果兩人全部大敗而歸。

宇文述帶去了30萬人了,回來之剩下2700.來護兒的水軍也一樣,帶過去幾萬人,活著回來的 就幾千人。

隋煬帝一看,大勢已去,帶著剩下的人退了回來。

第一次東征高句麗就這樣失敗了。

東征的失敗對隋朝的影響是巨大的 ,一是損失了大量計程車兵,二是導致老百姓的大量死亡,第三,無休止的的服役導致百姓的大逃亡,逃亡之後為了活下去,只能是落草為寇,和隋煬帝為敵。

第四,也是最重要的一點,經過這次的折騰,讓隋煬帝民心喪失。

可是隋煬帝並沒有吸取教訓,反而是組織了第二次和第三次,一樣的失敗而回。

等到第三次的回來的時候,隋朝的天下已經很不穩當了,連隋煬帝自己的車架都被人打劫了,可見當時有多亂。

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16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趙高和嫪毐權傾朝野卻未能篡位,後世卻有一宦官被追尊廟號太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