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曾有這樣一個人,祖上官至宰相,雖然到他這一代已經日落西山,但怎麼說也是名門之後。難得的是他才華橫溢,考試寫文章那是妙筆生花,他就是唐代著名詞人溫庭筠,祖上是唐初宰相文彥博。
按說像這樣的出身才華兩開花的人,前途應該十分的光明,那隨便就能走上人生的巔峰,但他卻用實際行動向你解釋了什麼叫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一手好牌也能打出崩潰的氣質。溫庭筠年輕的時候,和當時大多數的讀書人目標一致,那就是要考中進士,然後當大官兒幹大事。但骨感的現實是,他一生都沒有考中進士,那我們來就聊聊這個悲催的故事。
當溫庭筠還是文青的時候,喜歡到處溜達,但他有一個毛病,就是喜歡去逛青樓。喜歡去青樓那也還好,畢竟針對當時的文人來說,也不是什麼新鮮事兒,但是壞就壞在他去的不是時候,有一次他跑出去旅遊,大概在今天江蘇揚州一帶當地有一個叫姚旭的,很看好他,於是就給了他一筆錢,本意是叫他好好學習天天向上,結果他把錢都花到了青樓裡,這還了得。那姚旭知道以後把溫庭筠是一頓毒打,還趕出了家門。
俗話說,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況且還是文人相輕的文化圈兒,溫庭筠的臭名聲算是定了。後來他又陪當時的莊恪太子游玩。太子大家都知道,就是未來的皇帝,所有人都覺得溫庭筠是前途必定光明啊,可好景不長,有人彈劾太子,只知道胡鬧遊玩,建議皇帝廢了太子。雖然最後是保住了位置,但不允許隨便出門,那沒過多久莊恪太子就憋屈死了。和太子同遊的就有溫庭筠,那這鍋誰來背啊?
本來名聲就不好,再有這麼一個黑歷史,這對溫庭筠的科舉之路那是十分的不利,當時的科舉考試是要先透過京兆府的考試,然後再由京兆府舉薦去參加進士考試,溫庭筠的京兆府考試拿了第二名。按道理說以這個名次考上進士那是十拿九穩。但是溫同學沒去,不僅這次沒去,第二年連京兆府的考試他都沒去,究竟是因為生病,還是有別的原因。關於沒去的原因說法很多版本,其中一種就是名聲太壞,再加上因為太子的事情得罪了當時皇帝,最後被取消了資格。後來溫庭筠在詩裡寫到,“積毀放銷骨,微瑕懼掩瑜“,意思就是眾人的反覆毀謗足以毀滅一個人,而再好的美譽也會害怕有小小的瑕疵。
面對科舉失敗,他毅然決定回老家緩緩,那接下來在幾年裡他先是回了老家,然後繼續去旅遊,最終在長安的郊區隱居八年後他決定再次參加科舉。考前還專程去拜見了當時的主考官,主考官對他的才華自然是十分的賞識,還當眾誇獎他,不過當他信心滿滿地去考試結果還是落榜。其實不用想不通,真的不是運氣的問題,因為它有一個神技,那就是得罪人。而宰相令狐綯就是他重點得罪的人。當時皇帝喜歡詞,令狐綯就找他來代筆,但代筆總歸不是光彩的事情,所以囑咐溫庭筠不要洩密,結果他不光洩密,還人前背後的說令狐綯的壞話,甚至諷刺他是不學無術。俗話說宰相肚裡能撐船,不過那是他們,令狐綯可不是,他對皇帝說,溫庭筠文采還是有一些,但是人品實在是差勁,不符合進士錄用的標準,這一下還好嗎?自然是屢考屢不中,失望至極的溫庭筠索性就當起了槍手。
有一次考試,主考官已經知道他在替別人作弊,特意把他安排在自己眼皮底下,死死地盯住他。結果他還是幫八個人作弊成功,這種事情呢,朝廷自然是不能忍,後來乾脆就把他趕出了長安,打發到偏遠的綏縣。好在溫庭筠當時認識一個叫徐商的人,他倆交情不錯,就把溫庭筠調到了自己身邊做幕僚,後來這個徐商當了宰相,就讓溫庭筠做國子助教。級別雖然不高,但大小也是一個京官。那溫庭筠一上任就主持了一次國子監的考試,要知道這次秋試合格的人就會在第二年參加進士考試,溫庭筠把這些考生的文章拿出來公式,本意是顯示公平公正,但沒想到的是這裡有很多針砭時弊的文章,這下又得罪人了,宰相楊收就是一個《舊唐書》上說楊收是一個生活奢靡,縱容家奴,仗勢欺人,總之不是好東西。那這個楊叔就把溫庭筠貶到了一個叫方城的地方,而溫庭筠受此打擊,不久就病死在了方城。
可以說溫同學的一生是不拘小節,也風流浪蕩,口碑不好,捲入太子事件,運氣又很差,性格太直,得罪不少權貴。總之過的是非常坎坷,不過他的文采還是很受好評的,他和李商隱合稱“溫李”,所以可以看得出他在文壇的地位那是相當的高。在他之前詞就是文人偶爾寫著玩的,但從他以後,文人填詞就慢慢多了,而且他的詞裡主角大都是女子,所以語言是非常的華麗。
後來又有很多人非常喜歡模仿溫庭筠的風格去填詞,其中著名的就是後蜀時期的《花間集》,原來唐朝滅亡以後的中原地區,大家為了爭奪老大打成了一鍋粥兒,四川由於地勢原因,很少受到戰火的波及,很多文人都逃到了蜀地去避難,而正是因為少有戰爭,從皇帝到大臣都沉溺於宴飲享樂,在酒宴上就寫了不少助興的詞,後來有人就把這些詞整理成了冊,這就是著名的《花間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