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間計,是我們特別熟知的一種計謀,這種計謀往往兵不血刃而傷敵七寸。反間計,也是一種非常狠的戰略,它可將對方本親密無間的關係變成互相猜忌,它可以將對方中的高層為己所用,它也可以讓對方的密不透風的政治堡壘從內部被攻破,它甚至可以讓一個國家頃刻間就瓦解。
反間計,在中國歷史上經常被運用,而且往往也取得了奇效。秦趙爭霸,很多人都知道。而趙國卻兩次被秦國施用反間計,而且都湊效了,趙國也因此損失慘重。能夠連續兩次被施用反間計,趙國也算是出盡了歷史的風頭。
第一次是長平之戰,這時趙奢已經去世。當時趙國多次敗於秦國,廉頗知道趙國難以戰勝秦國,便高掛免戰牌,龜縮在營壘中不出來。即使秦軍多次挑釁,也在營壘邊角斬殺了數名趙國都尉,但廉頗依然不願與秦軍正面碰撞,想以此消耗秦軍。
但這時趙王心裡不爽了,覺得廉頗打不過秦軍,便害怕得躲了起來,對他頗為生氣,也屢次催促他出迎交戰,但是廉頗都拒絕了。這個時候,秦軍見廉頗戒備森嚴,固守不出。便想到了用反間計。當時秦國也施用了各種手段,讓其他國家不派兵援助趙國,使趙國孤立了起來。
同時他們利用間諜,攜帶重金在趙國都城及趙國朝廷中造謠說,秦軍其實並不怕廉頗,而是廉頗怕他們,他們怕的是趙奢之子趙括。趙王本對廉頗的堅守不出頗為生氣,於是便利用這一次的謠言機會,撤掉了廉頗,讓趙括當了主將。結果大家都知道,趙軍慘敗,趙括戰死。趙國也從此由盛轉衰。
但是趙國並沒有因此而改變。當王翦進攻趙國遇到麻煩的時候,便也想到了用反間計。秦王嬴政便派遣間諜進入趙國,用重金賄賂趙國寵臣郭開,讓他誣陷李牧。當時李牧堪稱是趙國的戰神,北退匈奴,西據強秦,不落下風。王翦知道李牧不除,自己取勝將會更加艱難。當時李牧與廉頗一樣,也是避敵鋒芒,不與秦軍正面交鋒,而是等待秦軍的銳氣減退。但是郭開與部分臣子便造謠說,李牧勾結秦軍,所以避戰不出。而李牧信奉“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讓趙王更加堅信李牧要造反,所以李牧就這樣被冤殺。趙國也失去了最後一位戰將。數月後,趙國滅亡。可以說趙國兩次敗於反間計,而最後一次直接亡國了。
而反間計,今天的人們依然在施用,而且是特別重視的一種計謀。特別是西方的一些強國,他們往往就會在不同政見的國家施用這種計謀。而且他們往往會在一些學生或者知識分子群體中施用這一計謀,讓他們痛恨自己的國家,處處與自己的國家作對。只要是自己國家的一些計策,他們就會反對。他們就想讓這些不同政見國家從內部被擊破。
而在這些群體中,西方勢力就會慢慢培植代理人,利用代理人去破壞這個國家,讓這個國家蒙受損失,失去與自己對抗的能力。比如上個世紀蘇聯解體,這是一件大事。就是因為西方培植了一些代理人,讓分裂分子把握住了政權,所以導致蘇聯急劇消退,而且俄共也失去了執政權,俄羅斯也損失慘重,一些經濟佈局也全被打破。
在今天,我們也要防止敵人對我們使用這一計謀,從而讓我們蒙受損失。包括我們的一些經濟實體等,我們也要防止反間計,不要讓我們的一些非常重要的人或事暴露在敵人的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