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1944年6月6日,數萬名盟軍士兵乘坐艦船、飛機或滑翔機開始橫渡海峽,目標就是對面的法國海岸。想必大家都知道這是諾曼底戰役,二戰中一場至關重要的行動,到不能說是一氣呵成,但起碼是一場勝利的登陸行動,而且是歷史上最大的一場登陸行動。它的成功開闢了西線戰場,併為盟軍的勝利奠定了基礎。而在這之前,盟軍的登陸行動就是另一番光景了。

以慘敗而告終的第厄普突擊戰

第厄普突擊戰大家可能不是很熟悉,它一樣是場盟軍的登陸戰役,發生的時間在1942年的8月,其結果很不盡人意。時間退回到法國戰役,這期間英聯邦軍隊幾乎是屢戰屢敗,以至於被迫進行了敦刻爾克大撤退行動。從這之後,英國雖然還是抵擋住了德軍的進攻,但基本上一直處在被動的狀態,隨著時間的推移,合情合理都應該進行一場反擊作戰,進而組建了具有突擊能力的作戰部隊。

1941年年底,英軍計劃在法國海岸進行一次登陸行動。其目的並不是為了進行反攻,而是測試在遭遇抵抗的情況下,能否登陸成功,若是成功,也不準備長期佔領。而後英軍將目的地選在了諾曼底周邊的一座沿海城鎮——第厄普。計劃這次行動由蒙巴頓來指揮,兵力為5000加拿大士兵和1000英軍,其中還有50名美軍。登陸方式為海空兩路,會使用到237艘船隻和近140架飛機。另外此次戰鬥中,還配備的剛剛研發出來的“丘吉爾重型坦克”。這樣一看,盟軍為這一次戰鬥的準備還是很充分的。

1942年8月19日,這場戰鬥正式打響了,不過在這之前,英國人做了一個很奇怪的舉動,那就是利用廣播宣傳了這次行動,以告知對岸的法國人,該避難的避難該配合的配合。雖然沒有指明具體的登陸地點,但這也無疑告訴了對面的德軍,做好防禦準備。這樣做的原因很簡單,前文已經提過,此次行動的目標就是測試在面對抵抗時的登陸效果,並不打算真的進攻,萬一上岸之後一個德軍都沒有,那豈不是很尷尬。

關於這次戰鬥的結果,就像雙方預期的那樣現實,本應該進行空降任務的英軍可能也是擔心有去無回,所以臨時改變了計劃,僅有海面部隊進行登陸作戰。而德軍也不出意外在在第厄普擺好了陣型,就等他們過來。步兵一上岸就遭到了猛烈的炮火攻擊,而坦克更慘,僥倖上岸的絕大多數都陷進了灘頭的水坑之中。據統計,戰鬥結束時,加拿大士兵一共傷亡3367人,英軍傷亡275人、美軍傷亡3人。另外海軍傷亡44艘艦船和550人,空軍損失近100架飛機,其中62人陣亡,17人被俘。反觀德軍,傷亡共計591人,損失飛機47架。誰勝誰負結果已經很明顯了。

用軍艦撞船塢的瘋狂舉動

在第厄普戰役發生之前,英軍還進行了聖納澤爾突襲戰,和第厄普不同,這次戰鬥規模較小,根本就算不上是戰役,但所鬧出的動靜可不小。關於這次戰鬥的起因,還要從德國的脾斯麥級戰列艦說起,1939年,德軍的兩艘脾斯麥級戰列艦相繼下水,且不管實戰能力究竟如何,光是震懾力就足以讓盟軍謹慎起來。而大西洋沿岸的諾曼底船塢,就是能對其進行整修的船塢之一。另外,還有不少U型潛艇在船塢所在的港口裡停泊,打掉這裡對於盟軍日後的作戰計劃來說意義重大。

參與行動的是由西摩爾中校率領的265名突擊隊員,另外還有300名多海軍和五個空軍中隊。至於為什麼直接用空軍去炸,當然是有理由的了。想要炸燬船塢,如果沒辦法精準投彈,就只能進行火力覆蓋,對於當時的英軍來說,可以選的只有後者。但德軍在碼頭部署的防空火力可不少,成功炸掉船塢的成果並不能趕上損失的飛機。另外,這是一個法國的碼頭,除了德軍之外,還有大量的法國工人在這裡,如果這樣轟炸,誤傷是不可避免的。而這一會,自然不能像第厄普那樣,提前用廣播告訴對面。

1942年3月,一支還混有漁船的艦隊從英國出發了,而此行的目的就是聖納爾澤港口中的諾曼底船塢。為了成功摧毀船塢,英軍想了一個瘋狂的辦法,那就是用一艘即將淘汰的軍艦裝滿炸藥,然後直接去裝船塢。看似有些困難,但突擊隊員在這之前也做出了充足的準備。當日晚間,負責吸引注意力的空軍出動了,在抵達港口後,進行了象徵性的攻擊。德軍照常反擊,只不過比較疑惑,這群英軍在這亂飛什麼呢?而後一艘U型潛艇發來報告,說一支英軍艦隊正朝聖納澤爾港口方向前進,因為這一點,德軍才將目標從空中轉移到了海面上。

到了第二日凌晨時分,艦隊掛著德軍旗幟抵達了港口前面,迎接他們的是海岸炮的轟擊,期間西摩爾中校發出了德軍的識別訊號,並讓對面停止設計。效果還是有的,但只持續了一小會,德軍就發現了這個騙局。頂著密集的炮火,那艘裝滿炸藥的船還是成功的撞上了船塢的大門,隨著一聲巨響,這次任務的最終目的算是完成了。而後突擊隊上岸,儘可能的對碼頭造成破壞。因兵力懸殊,突擊隊的岸上作戰並不順利,用於撤退的登陸艇還全被打沉了,無奈之下只能向西班牙方向跑去,但沿途西摩爾中校和倖存的突擊隊員全部被俘。

盟軍攻佔西西里島戰役

諾曼底登陸的時間是在1944年6月,在這之前美國就希望提前開啟西線戰場,以儘早結束歐洲的戰事。但英國人並不這麼想,北非戰役雖然勝利,但地中海上一樣還有留有軸心國的勢力。為了恢復曾經的地位,英軍決定先對義大利下手,而目標就是地中海上的西西里島,希望在佔領此島後,義大利能束手就擒。入侵西西里島的戰役也叫“哈士奇行動”,它是僅次於諾曼底的第二大登陸戰,也算是決戰前的一場熱身賽。

將前兩次看成是戰鬥的話,那這一次絕對是戰役了,雙方參戰人數達幾十萬,海軍空軍一應俱全。除了海面上的強行登陸外,空降也成為了這一次的主要進攻方式,其中美軍以傘降為主,英軍以滑翔機為主。而軸心國方面,守軍主要以義大利士兵為主,因海路被斷,德國的援軍也主要採用了空降的方式。雙方的總指揮分別是艾森豪威爾和阿爾弗雷多·古佐尼,“古佐尼”大家可能不是很熟悉,他在眾多義大利將領中,算是最能打的一個了。

7月9日夜間,盟軍的登陸行動正式開始,在這之前,已經對西西里島和周邊島嶼的軍事設施進行了長達數天的轟炸。而後灘頭的登陸還算順利,義大利軍隊的戰鬥意志並不是很強,僅有少部分地區進行了抵抗。反觀空軍,情況就沒有這麼樂觀了。因協同作戰配合的並不是很好,空降部隊遭到了己方炮火的誤擊,除此之外,滑翔機的降落嚴重成問題。根據統計一共156架滑翔機中,有69架一頭扎進了海里,另有15架降落時直接墜毀,而被擊毀的達到了45架(21架為誤傷)。因德軍在同一天也進行了空降,兩方突擊隊員服裝還很相似,所以夜間集結時場面異常混亂。

結語

綜上所述,諾曼底的成功可不是憑藉幸運換來的,而是經歷數次嘗試和演練。雖然這期間所犯下的錯誤數不勝數,但也正是有了這些錯誤的存在,才為日後的戰鬥積累下了寶貴經驗,並讓有生戰鬥力避免了不必要的犧牲。

參考文獻《Canadians in Sicily, 1943》、《World War Two Online Newspaper Archives》、《西西里島戰:登陸歐洲大門開啟》

8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一個人建立一個國家,這既彪悍又浪漫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