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光緒二十七年七月二十五日(1901 年9 月 7 日),慶親王奕劻、北洋大臣李鴻章代表清廷與列強正式簽訂《辛丑條約》,該條約共有中法兩種文字,以法文字為準,在條約上簽字的各國代表為:德國—穆默,奧匈帝國—齊幹、比利時—姚士登、英國—薩道義、美國—柔克義、法國—鮑渥、義大利—薩爾瓦葛、日本—小村壽太郎、荷蘭—克羅伯、俄國—格爾思、西班牙—葛絡幹。

《辛丑條約》簽訂現場

喪權辱國的《辛丑條約》  《辛丑條約》共列出 12 項條款及 19 個附件。12 項條款內容大致分為四項,即道歉、修約、外務調整及懲戒。主要內容包括:(1)中國賠款 4.5 億兩白銀,以關稅和鹽稅等作抵押,價息合計超過 9.8 億兩白銀;(2)劃定北京東交民巷為使館區,各國可派兵保護,中國人不準在界內居住;(3)拆毀天津大沽口到北京沿線的炮臺,允許列強派兵駐紮北京到山海關鐵路沿線要地;(4)保證嚴禁人民參加反帝運動;(5)各國認為在各個通商章程中應修之處或其他應辦事項,清廷應概允商議;(6)懲辦“首禍諸臣”;(7)改總理各國事務衙門為外務部,班列六部之前;(8)清廷對德、日、英、法等國道歉;等等。  根據《辛丑條約》的規定,清廷需從 1902年 1 月 1 日開始償還,至 1940 年 12 月 31 日清算完畢,這筆賠款史稱“庚子賠款”。根據《辛丑條約》第六款議定,本息合計高達 9.8 億兩白銀。關於賠款的分配比例,最終以各參戰國的“貢獻”予以計算。俄國因出兵東北,費用最多,最終獲得的賠款也最多,本息合計約 2.845 億兩白銀;其次是德國,本息合計約 1.966 億兩白銀。  其他諸國依次為:法國 1.547 億兩白銀,英國 1.114 億兩白銀,日本 7594 萬兩白銀,美國 7189 萬兩白銀,義大利 5809 萬兩白銀,比利時 1851 萬兩白銀,奧匈帝國 873 萬兩白銀,荷蘭 170 萬兩白銀,西班牙 29 萬兩白銀。值得一提的是,這裡還有一個雜項,即償給“各國共同之款”,約 32.6 萬兩白銀。  當時參加侵略戰爭的國家有 8 個,簽訂條約的國家有 11 個,然而涉及賠款的國家多達 14 個。為什麼會產生這一離奇的情況呢?原來,儘管只有英、法、德、俄、美、日、意、奧匈八國是參戰國,但是比利時、荷蘭、西班牙三國在清軍和義和團進攻東交民巷時使館被燒,所以也加入談判並得到賠款。葡萄牙、挪威和瑞典,則屬於民間索賠,並不是政府行為。儘管沒有參加談判並簽署條約,但這三個國家還是獲得了賠償。這三個國家在賠款總額中所佔比例最小,葡萄牙獲賠款為 20.13 萬兩白銀,挪威、瑞典加在一起為13.71 萬兩白銀。  整個庚子賠款的還本付息過程均在上海辦理。起先,由匯豐、德華、道勝、匯理、正金五家銀行負責經收。1902 年,美國花旗銀行在上海設立分行,不久加入其中。為了更好地管理庚子賠款,各國在上海組建銀行委員會,所收本息攤交各國指定銀行。清廷以關稅收入僅能抵償舊借外債為名,為籌還賠款,將年額 2121 萬餘兩白銀攤派至各省及各口海關,從而引起田賦、丁漕、糧捐、契稅、當稅、關稅、厘金、統稅等各種苛捐雜稅不斷增加。在償還該賠款時,全球銀價跌落,各國卻堅持按“應還日期之市價易金付給”。直至 1905 年,積欠多達120 萬 英 鎊( 合 800 萬兩 白 銀)。4 月 26 日,清廷為支付這項差額,遂向匯豐銀行借款 100 萬英鎊,年息 5 釐,分20年還清,本息合計1525000 鎊。同時,以關稅及山西省菸酒稅厘金作為抵押,這項借款實際是庚子賠款的追加負擔。

庚子賠款

庚子賠款的停付及各國退款  庚子賠款數額巨大,按《辛丑條約》規定需 39 年還清。清王朝覆滅後,民國政府按照約定,繼續償還賠款。隨著世界局勢的急遽變化,庚子賠款也歷經延付、停付、退還等多個過程。1939 年 1 月 15 日,國民政府財政部發出通告,對外宣稱停止支付庚子賠款。在 1902—1938 年實際償還的 37 年間,庚子賠款總計支付 6.64 億兩白銀,扣除美、英等國退款外,中國實際支付給各國的賠款數額約5.76 億兩白銀,約佔總數的 58%。關於庚子賠款的最終停付情況,各國略有不同。德國和奧匈帝國庚子賠款的停付  1917 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英、法、俄等協約國為打擊德國在遠東的利益,極力勸說中國參加協約國。1917 年 7 月 14 日,段祺瑞政府對德國和奧匈帝國宣戰,隨即停付德國的庚子賠款。1918 年簽訂的《凡爾賽和約》中所規定的第 128 款,明確指出德國應放棄1917 年 3 月 14 日以後的中國賠款,對德國的賠款旋即終止。此外,一戰後奧匈帝國瓦解,分裂為奧地利和匈牙利兩個國家。1919 年和1920 年,奧地利和匈牙利陸續宣佈放棄庚子賠款。俄國庚子賠款的終止  一戰中,段祺瑞政府加入協約國陣營,藉機向英、法、俄等國申請暫緩支付庚子賠款。經談判,俄國同意中國延期 5 年支付。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爆發,中國提出停付俄國庚子賠款。1924 年,中國與蘇聯簽訂了《中蘇解決懸案大綱協定》,明確指出蘇聯政府放棄俄國政府的庚子賠款,並宣告該款除了償還債券外,將完全用於教育事業的發展。1924 年11 月,中蘇庚款委員會成立,中國方面的負責人先後由蔡元培、李石曾等人擔任。不久中蘇兩國斷交,俄國庚子賠款便由財政部負責支配。

1931年落成的國立北平圖書新館,修建費用來自退還的庚子賠款

英國退款及其使用  1922 年 12 月,英國宣佈放棄中國尚未支付的庚子賠款,並將其用於促進兩國教育文化事業的交流。1925 年 6 月,英國國會正式透過“中國賠款案”,並於 1930 年 9 月正式換文。換文規定設立董事會,全部退回庚子賠款,並設定基金會,借充建築鐵路及經營其他生產事業,再以所得利息興辦教育文化事業。此外,在倫敦另設購料委員會,凡中國所需鐵路及其他生產事業借用資金需購外洋器材的,必須交購料委員會在英國訂購。1931 年 4 月 8 日,雙方在南京召開了第一次中英庚款董事會,購料委員會也於同日在倫敦成立。英國庚子賠款退回總額為 1118 萬餘鎊,主要用於投資鐵路、公路、電信等交通運輸事業,此外,在文物古蹟保護、選送留英公費生等文化教育事業方面也有使用。抗戰期間,一部分英國庚子賠款還用來資助教師和學生轉移到大後方以及疏散故宮博物院珍寶等。法國退款及其使用  1922 年,中法兩國簽訂法國庚子賠款的協定,明確法國庚子賠款應逐年用於歸還墊借中法實業銀行的款項。中法實業銀行以此美金債權充當四項事業的費用,即換回遠東債權人所持的無利債券、發展中法間的教育及慈善事業、代繳中國政府未繳清的股本餘款、歸還中國政府所欠的中法實業銀行貸款。義大利退款及其使用  1925 年 10 月 1 日,中意兩國政府達成協定,規定自 1926 年 1 月起,義大利庚子賠款在按月償還華意銀行墊款後,由海關總稅務司按月將賠款交給中意庚款委員會處置,主要用於兩國的教育交流及慈善公益事業。1928 年 4 月 27 日,中意庚款委員會正式成立,主要利用庚子賠款發展教育與慈善等公益事業。荷蘭、比利時退款及其使用  1925 年 10 月,荷蘭表示願意退還庚子賠款,將餘款全部用於治理黃河,後未能最後達成協議。1930 年 6 月,中國政府提議將荷蘭庚子賠款用於東南沿海港口的修建。1933 年4 月,兩國正式互換文書,決定自 1926 年 1月 1 日起,剩餘的庚子賠款全部交還中國,大部分用於發展中國的水利事業,剩餘部分用於發展文化事業。  1925 年 9 月 5 日,中國和比利時簽訂第一次協定,規定按月將所收賠款償還給華比銀行,用於華比銀行之前代為支付給比利時政府的庚子賠款,直到 1927 年 5 月完全償清。1927 年 12 月 8 日,中比達成第二次協定。協定規定將餘款全部用來發行 500 萬美元債券,其中的四分之一,即 125 萬美元債券由中比庚款委員會直接支配。在這筆款項中,60%用於發展中比教育事業,其餘 40%用於發展中比衛生慈善事業。美國退款主要用於興辦清華學堂  早在 1904 年 12 月,清廷駐美公使梁誠在與美國國務卿海約翰的爭論中,隱約察覺海約翰表達出庚子賠款實屬過多的意思。1907年,梁誠向海約翰提出核減庚子賠款,他表示:“貴國如能倡首,義聲所播,興起聞風矣。”海約翰答應向總統報告。海約翰去世後,梁誠獲得美國總統西奧多·羅斯福的支援。他抓住時機,加強與在美朝野人士的活動,使得不少美國報刊發表文章贊成退款。

晚清赴美留學生

  梁誠回國後,退款交涉事宜由伍廷芳署理。1907 年 12 月 3 日,美國總統西奧多·羅斯福在致國會的諮文中,要求國會授權退還庚子賠款用於中國的教育,其中派遣留學生來美成為主要方式之一。不久,該提案在美國的國會獲得透過。1908 年,美國總統西奧多·羅斯福簽署法案退還賠款 1160 萬美元,主要用於留美學生及興辦清華學堂。當時,議定庚子賠款用途為派遣中國學生赴美國各大專學校深造,並創設清華學堂(後改名清華學校),以此作為中國學生赴美深造的預備學校。不久,又在華盛頓設立留美學生監督處,擬定派遣留美學生的具體辦法,可以說,美國對庚子賠款的處置,在國際社會產生了較大的影響。此後,英、法等國陸續效仿美國,將庚子賠款退還中國。1924 年,美國國會透過決議退還其餘的庚子賠款,共計1254.5 萬美元,併成立了“中國文教促進基金會”(或稱“中國基金會”),北洋政府任命由 10 名中國人和 5 名美國人構成的託管董事會管理此項基金,其中部分以獎學金的方式提供給清華學堂。1908 年美行庚款興學和1911 年清華學堂成立之後,中國留美人數激增。1909—1925 年間,僅透過清華學校赴美的學生就達到 1031 人。直至 20 世紀 30 年代,美國已超越日本,成為接受中國留學生最多的國家。僅有日本未退還庚子賠款  晚清以降,鄰國日本就因文脈相通、費用較低,成為中國留學生的首選之處。自美國退還庚子賠款後,留美學生規模逐漸超過留日學生,這一現象引發了日本政府的關注。1918—1921 年間,高橋本吉、清水留三郎等日本議員接連向內閣提出了有關中國留日學生教育問題的議案。基於侵略擴張的需要,日本政府開始以懷柔的方式對待中國留日學生。  1923 年 3 月,日本第 46 屆國會透過議案,決定退還庚子賠款,並效仿英美諸國,用於發展對華文化事業,包括支援中國文化團體事業以及向留日學生提供學費補貼等,藉以培植親日勢力。1923 年 6 月 26 日,留日學生總會發表宣言,認定這些專案暗藏日本文化侵略的禍心,表示絕不能接受。7月29日,熊希齡、梁啟超、蔣夢麟、朱念祖等到中山公園董事會討論日本庚子賠款問題,認為應組建反對日本文化侵略大同盟。不久,反對日本文化侵略大同盟會在北京召開會議,參加會議的有工大、師大、東大、民大等高校以及各教育改進社和庚款委員代表姚金坤等。在此情勢之下,日本放棄了退款計劃,國民政府對日庚子賠款一直持續支付。特別是日本侵華戰爭爆發之後,國民政府仍舊在財政十分緊張的情況下,按時足量地向日本償還賠款,一直持續到 1938 年。這些賠款主要被日本用於侵華戰爭,包括支援汪精衛傀儡政權派遣留日學生等,因此唯獨日本未能退還庚子賠款。  隨著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庚子賠款也走完了它最後的歷史程序。儘管後期列強出於各種目的對庚子賠款有所返還,但終究改變不了赤裸裸的侵略性質。可以說,庚子賠款不僅加重了中國人民的負擔,嚴重損害了中國主權,而且阻礙了中國近代社會經濟的發展,是帝國主義侵略中國最強有力的明證。

24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李世民下旨抄侯君集家,只抄出了兩個美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