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距離今天兩千多年前的春秋戰國時期,華夏大地出現了許多國家,在這些國家的相互博弈中,中華文明逐漸成為了最有生命力的文明。而說起春秋戰國,晉國是絕對繞不開的一個話題,因為無論是在晉國存在的時候還是晉國被魏趙韓三國瓜分之後,晉國文明始終影響著春秋戰國的國際格局。
這一回我們來說一說三晉(指魏趙韓三國)的君主,也像之前一樣給幾位有作為的君主弄一個排行榜。下面根據功績和影響力對他們進行排名,僅作為一家之言。
趙武靈王的作為:推行"胡服騎射"改革,改變了趙國的軍事力量,並擊敗中山國、林胡和樓煩,闢雲中、雁門、代三郡,並修築了"趙長城",重新塑造了趙國的國家性格,使趙國強大起來,並奠定了華夏民族與遊牧民族融合的基礎。梁啟超說趙武靈王是黃帝以後的中國第一雄主,雖然這話說得有些絕對,但是趙武靈王的影響力確實超過了一般的雄主,所以趙武靈王毫無疑問應該排第一。
魏文侯的作為:與趙國和韓國並立為諸侯,綜合利用魏國的田地和山川,提高魏國耕地的單位產量和土地的使用效率,制定了中國第一部比較系統的地主階級的法典《法經》,透過選賢任能、內修德政的政策迅速實現富國強兵,使魏國成為了戰國時期第一個稱雄的中原霸主。魏國雖然在魏惠王的中後期逐漸衰弱,但是在戰國時期仍然是一個強國,它的雄厚國力主要來自魏文侯時期的文治武功,所以魏文侯應該排第二。
韓昭侯的作為:在政治上收回挾封地自重的俠氏、公釐和段氏三大強族的特權;在軍事上將貴族私家親兵收編為國家軍隊並與原有國兵混編,擊敗東周王朝。推行中央集權的君主專制體制,主張以"術"治國,使韓國內政修明、外敵不犯,這一時期成為了韓國國力最強大的治世。韓昭侯時期是韓國國力最強盛的時期,韓昭侯和秦孝公是同一個時期的人,雖然秦國開始商鞅變法逐漸走向強大,但是此時的韓國在韓昭侯治下相對比較平靜,韓國在這一時期算得上是名副其實的七雄之一,所以韓昭侯應該排第三。
趙惠文王的作為:親政後在任用賢臣的同時做到從諫如流,透過抵擋秦國的進攻和積極向東擴張,使西部的危機一次次被化解,同時不斷增強了東邊的實力。使經過"胡服騎射"改革後的趙國進入鼎盛,成為唯一能和秦國抗衡的國家,但是外交上的失利為趙國的衰落埋下了隱患。趙惠文王時期是趙國國力最強盛的時期,趙惠文王雖然魄力不足,但是賢明有餘,在他的治下趙國又興盛了幾十年,所以趙惠文王應該排第四。
趙敬侯的作為:將都城從中牟遷到邯鄲,為實現趙國北進的戰略打下基礎。之後透過對衛國、魏國的一系列戰爭積極向外擴充套件,進一步鞏固都城邯鄲的地位。規劃成兩大區域,宮城區(行政中心)與大北城(商業中心),使邯鄲迅速繁榮。此後數年相繼對齊、魏、衛、中山等國用兵,與魏、韓二國正式滅掉晉國,瓜分晉國殘餘領地,使趙國開始崛起。趙敬侯是戰國史上很容易被人忽略的君主,大家都知道趙武靈王的胡服騎射使趙國走向強大,但是趙國立國之初的根基是在趙敬侯時期真正穩定下來的,所以趙敬侯應該排第五。
韓哀侯的作為:滅鄭國後使韓國逐漸強盛,為韓國的崛起奠定了基礎。關於韓哀侯的資料很少,再加上他在位時間只有三年,所以他也是戰國史上很容易被人忽略的君主,但是就是在這三年的時間裡,他透過滅鄭國奠定了韓國興盛的基礎,所以韓哀侯應該排第六。
魏武侯的作為:在位前期在魏文侯的基礎上擊敗秦國和楚國,進一步擴大了魏國的霸業,但是戰略上的盲目使魏國四面樹敵,多次戰爭都未能取得太大的實質性戰略進展,在位後期使魏國的霸權嚴重鬆動。魏武侯相比起魏文侯確實遜色不少,但是從魏文侯立國以來,經歷魏武侯時期,一直到魏惠王時期,魏國的霸業長達幾十年,魏武侯在中間同樣是起到了一些作用,他也是一位很有作為但同時是很有爭議的君主,魏武侯應該排第七。
趙烈侯的作為:與魏國和韓國並立為諸侯,在位時期任用公仲連、牛畜、荀欣、徐越等人,為政待以仁義、約以王道,又選練舉賢、任官使能、節財儉用、察度功德,使趙國逐漸強大。趙烈侯是趙國的立國之君,趙國最初的強大來自於趙烈侯的勵精圖治,但是由於在位時間太短,因此其影響力被大大降低,趙烈侯應該排第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