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史記》記載:項羽身長八尺有餘,力之大可以扛鼎,且其才氣過人。從史書記載上來看,項羽可謂一個英雄。至少從外表上看去,應該有威風凜凜的氣度。後在秦末農民起義中,在項梁的暗示下斬殺會稽郡守殷通,並佩其印綬,奪取兵權。在這個過程中,殷通手下也曾反抗,但項羽擊殺數十百人後,餘眾都懾服,不敢動。從此也可看出,項羽似有萬夫不當之勇。
後來,秦將章邯令王離等圍困趙王歇於鉅鹿。楚王派遣宋義、項羽和范增領兵救趙。行至安陽,留四十六日不進。項羽主張速救趙王,當引兵渡河,楚軍與趙軍裡應外合,可大破秦軍;然而,宋義主張坐山觀虎鬥,待秦趙兩軍打過之後再趁其疲敝向秦軍進攻,可一舉而成。之後,項羽看到宋義送其子宋襄相齊的過程中,不恤士卒而徇其私,果斷斬殺宋義。當是時,諸將皆懾服。項羽由此威震楚國,名聞諸侯。在這件事情中,項羽可謂辦事果決。
隨後,項羽率兵渡河救趙。渡河之後,項羽命士卒破釜沉舟,僅持三日糧,以示士卒必死,無一還心。於是大破秦軍,王離被虜。在與秦軍激戰的過程中,其它諸侯軍皆作壁上觀,不敢與秦軍為敵。待楚軍大破秦軍之後,各諸侯將皆膝行而前,莫敢仰視。項羽由是乃為諸侯統領。由是觀之,項羽除了個人勇猛之外,還深諳兵法,且能克敵制勝。
項羽屯兵新豐鴻門之後,劉邦來見,未聽亞父范增之言,錯失誅殺劉邦的機會,可謂婦人之仁。數日後,項羽西屠咸陽,殺秦王子嬰,燒秦宮室,大火三月不滅。並收財寶婦女而東歸。有人對項羽說:關中之地,山河四塞,土地肥饒,可建都城,以成霸業。 項羽看到秦宮室都已燒燬,就說道:富貴不歸故鄉,如衣繡夜行,誰知之者!說者道:楚人沐猴而冠耳。
說者如是說也不是全無根據的。從整個抗秦的過程來看,項羽的目標旨在反秦上,從小處說可能與其祖項燕為秦將王翦所圍殺,欲為祖報仇雪恨有關;從大處說,為的只是滅秦復楚以完成先祖之願。只想著做楚國的雄,而沒打算做天下的主。不得不說,其格局小了點兒。得意之時,稱霸諸侯就想著回鄉炫耀;失意之時,四面楚歌,不肯渡江而東。可以說是有點兒虛榮了。與前面提到的個人神勇、克敵制勝。總結一下,可以說優點在小處、表象,而缺點在大處、內質。說者曰:楚人沐猴而冠。豈不宜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