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史學家王世貞曾評價說:
“自古至今以術取富貴秉權勢者,毋如呂不韋之穢且卑,然亦無有如不韋之巧者也。”
王世貞的意思是說,戰國末期,呂不韋以一代賤商的身份逆襲為一國相幫,其手段雖然有不可取的地方,但也很巧妙,後人所不能及。呂不韋在秦國,主政數十年,為秦國統一天下作出過重要貢獻,然而,秦王嬴親政後,呂不韋的下場卻很慘,全家皆遭誅殺。本文筆者就為大家來探究呂不韋之死。
呂不韋,姜姓呂氏,他自稱為姜子牙的第23代孫。早年期間,呂不韋經商,富甲一方。在農耕時代,商人地位低下,呂不韋遊歷七國,深知要想出人頭地,就不能做一輩子的商人,最優的選擇,就是做一位政治家。這時,秦國公子嬴異人來到趙國為質,呂不韋從嬴異人的身上看到了商機,認為他“奇貨可居”,是最難得的“投資”物件。
於是,呂不韋一方面結交嬴異人,用重金包裝嬴異人,還給嬴異人送了一位美人(趙姬)。另一方面,呂不韋遠赴秦國,用重金賄賂華陽夫人的弟弟,見到了華陽夫人。華陽夫人是秦太子安國君的妻子,因膝下無子發愁。呂不韋用三寸不爛之舌說服華陽夫人收嬴異人為嫡子。
邯鄲之戰爆發後,呂不韋散盡家財,賄賂趙國的守門吏,冒死攜嬴異人逃回咸陽,然後讓嬴異人改名贏子楚,認華陽夫人為母。後來的事情極其順利,在秦昭襄王和秦孝文王(上文提到的安國君)相繼去世後,嬴異人果然繼承秦國王位,是為秦莊襄王。
秦莊襄王認為呂不韋有大才,而且對自己有恩,因此提拔呂不韋為秦國相邦。從此,呂不韋在秦國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呂不韋以為自己的人生達到了巔峰,然而並沒有,三年後,秦莊襄王去世,他的兒子嬴政即位,拜呂不韋為仲父,並且讓呂不韋監國。
嬴政繼位時年僅13歲,秦國的大權,落在了呂不韋和太后趙姬之手。而趙姬又是一介歌女出身,且早年和呂不韋有染,實際上,秦國的軍政大權,皆出自呂不韋之手。
在秦莊襄王時期,呂不韋雖然是秦相,但他得聽秦王的,現在,他是監國仲父,秦王得聽他的。
這樣大權在握的日子,呂不韋過了九年多。再加上秦莊襄王時期的相邦生涯,呂不韋主政秦國前後達到12年之久。在呂不韋主政期間,他為秦國招攬人才,休養生息,慢慢蠶食東方六國,替秦國積累了大量的糧食兵器。同時,在呂不韋的建議下,秦國修建鄭國渠,意義深遠。
公元前238年,秦王嬴政22歲,正式親政,嬴政親政不久,呂不韋被廢除相邦之位,隨後飲鴆而死,呂氏一門皆遭連累。
作為大秦相邦,呂不韋擁有門客三千,在咸陽城內呼風喚雨,他為何會落得如此下場呢?按照《史記》的記載,呂不韋之死,完全是因為嫪毐。《史記》雲:
始皇九年,有告嫪毐實非宦者,常與太后私亂,生子二人,皆匿之。與太后謀曰“王即薨,以子為後”。於是秦王下吏治,具得情實,事連相國呂不韋。
當初在趙國都城邯鄲,呂不韋把自己的姬妾趙姬送給了嬴異人,趙姬隨後生下一子即為嬴政,我們不討論嬴政到底是誰的兒子,但有一點可以確定,那就是呂不韋和趙姬早年有某種說不清的關係,在秦莊襄王去世之後,趙姬處風韻猶在,她想繼續和呂不韋保持某種關係,呂不韋此時已身為大秦相邦。不願引火燒身,為了擺脫趙姬的糾纏,呂不韋給趙姬送了一個很關鍵的人物,此人就是嫪毐。
呂不韋讓嫪毐假扮為宦官,把它送給了趙姬,沒想到,此舉收到了“奇效”,趙姬日漸寵愛嫪毐,果然不再糾纏呂不韋。更讓人意外的是,趙姬還為嫪毐生了兩個孩子。嫪毐仗著趙姬的寵信,招攬門客,安插心腹,嫪毐的所作所為引起了眾位大臣和秦王嬴政的不滿。在嬴政親政之際,嫪毐發動叛亂,因事敗,被五馬分屍。因為嫪毐是呂不韋所薦,呂不韋難逃罪責,被罷官而死。
呂不韋真的因為嫪毐之亂而死嗎?其實不盡然。筆者認為呂不韋之死雖然和嫪毐之亂有關,但他並非因此而死。因為嫪毐之亂後,嬴政並沒有對呂不韋動殺心。《史記》記載:
其奉先王功大,及賓客辯士為遊說者眾,王不忍致法。
也就是說嫪毐之亂後,嬴政本欲治呂不韋之罪,但念及呂不韋對他父子有恩,於是嬴政僅僅免了呂不韋相幫之位,讓呂不韋離開咸陽返回自己的封地河南,從此不再幹涉秦國朝政。
如果故事到此結束,呂不韋或許能夠善終,然而接下來的三件事,終究害了呂不韋的性命。
第一,呂不韋到河南之後,他的3000門客並沒有因此而作鳥獸散,而是緊跟呂不韋,繼續為呂不韋效力。嬴政本以為牆倒眾人推,呂不韋倒臺之後,那些門客會離開呂不韋,沒想到呂不韋仍有能力收攬人才,這引起了嬴政的警覺。
第二,呂不韋被貶到自己的河南封地之後,並沒有因此而沉寂。六國的使者,紛紛前往河南去問候呂不韋。呂不韋在秦國擔任相邦數十年,根深蒂固,如今各國使臣仍相繼拜訪呂不韋,可見呂不韋在秦國能量之大。
以上兩點,第一點表示呂不韋能力之強,百足之蟲,死而不僵。第二點說明呂不韋的政治能量之大,雖然下野,還能繼續影響天下局勢。而秦王嬴政被呂不韋壓抑多年,好不容易親政,他想建立集權,在如此心理下,嬴政豈能容忍這樣的呂不韋存在?
第三,也是最關鍵的一點。戰國四大名將之一的王翦,在嬴政殺呂不韋的過程中起到了關鍵的作用。史書記載,嬴政雖然想殺呂不韋,但仍心懷慈念,下不了手,畢竟呂不韋對秦國功勞太大。然而這時,名將王翦告訴嬴政:正是因為呂不韋的功勞太大,所以必須將他殺掉,以絕後患。王翦還舉了武安君白起的例子,來勸說秦王。王翦的話最終促使嬴政下決心,殺掉呂不韋。
嬴政給呂不韋寫了一封信,對呂不韋說:
君何功於秦?秦封君河南,食十萬戶。君何親於秦?號稱仲父。其與家屬徙處蜀!
呂不韋是第一聰敏人,他拿到嬴政的信後,知道嬴政已經動了殺心,呂不韋為了保住最後的尊嚴,他選擇飲鴆自盡。一代傳奇商人,大秦相邦,就此殞命。
透過以上分析可知:呂不韋對秦國的確有重大貢獻,若無呂不韋苦心經營多年,秦國統一六國的過程不會如此順利。關於呂不韋之死,嫪毐之亂只是起因,它並不是呂不韋之死的必要條件。呂不韋最終的死亡,跟他在秦國的能力和政治能量之大有很大關係。最後,作為四大名將之一的王翦,在呂不韋之死上,也給了一個助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