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崇禎給袁崇煥定的‘縱敵長驅,頓兵不戰’罪名對不對呢?

上接前文。

袁崇煥的罪名:

以市米則資盜,以謀款則斬帥,縱敵長驅,頓兵不戰。

以市米則資盜,以謀款則斬帥前文已經說明這裡就不再囉嗦了,在說‘縱敵長驅,頓兵不戰’前為了解釋清楚袁崇煥之死的來龍去脈得先說些前因。

大清兵由大安口入內地,策不能御,被劾。

這段《明史》中的話經常被作為袁崇煥應當為後金入關負責的證據,因為官方史料認定的袁崇煥該為後金入關負責的記錄實在是太少,這樣的官方記錄自然而然被當成了重要的證據一再提及。

這是碼字的無意中翻到的這段話的全文,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崇禎二年夏,起故官,兼右僉都御史,總理薊、遼、保定軍務。大清兵由大安口入內地,策不能御,被劾。祖大壽東潰,策偕孫承宗招使還。明年正月與總兵張士顯並逮,論死,棄市。

咦?這明顯說的不是袁崇煥嘛!

是的!這是說的薊遼總督劉策!

哈剌慎其實就是朵顏三衛

前文我們說到了薊遼總督喻安性那個老滑頭一下看對哈剌慎記口售糧後要出事立馬辭職不幹了,於是崇禎便另外啟用了劉策來代替跑路的喻安性,所以劉策後來跟袁崇煥一樣背了鍋了。

劉策這人的傳記字不多隻有533字,但是卻極其重要。

時攻(徐)兆魁、(熊)廷弼、(湯)賓尹輩者,(浙)黨人率指目為東林,以年例出之外。至(萬曆)四十六年秋,在朝者已無可逐,乃即家徙策為河南副使,策辭疾不赴。

湯賓尹是依附於浙黨的宣(安徽宣城)黨領袖,徐兆魁是袁崇煥的廣東老鄉跟東林骨幹李三才是政治對手。

注:袁崇煥祖籍廣西,但是他的家族在他這一輩之前就已經遷到了廣東,他家祖上很可能是經商的,為此遷到了可以進行外貿的廣州,所以袁崇煥科舉時依舊報得是祖籍地廣西藤縣。

劉策的傳記告訴了我們所謂‘東林黨’究竟是怎麼煉成的,正是由於浙黨的這次打擊面太廣,所以這些被專政的浙黨欺負的各個山頭聯合了起來,因此實際上東林聯盟真正組成當是在萬曆四十六年秋之後。

而東林黨被定名以及人員大增那是天啟年間閹黨羅織結黨罪名清除異己時的事情, 而劉策這位山東大漢這一次也沒能跑掉。

(天啟)五年冬,(閹)黨人劾策為東林遺奸,遂削籍。

在前文《明亡帝責——熹宗亂局:山頭林立閒話東林(下)》中,碼字的猜想過閹黨的中堅力量之一北方第一大黨的齊黨很可能在天啟初年發生了一次大分裂,因為《東林點將錄》中山東籍的官員之多高達第二位。

而劉策的經歷再次驗證了碼字的猜想,東林能在天啟初年擊敗浙黨就是因為齊黨中的很多人倒向了東林。

東林書院

這件事也再次證明東林、閹黨陣營並不是涇渭分明的。

劉策的經歷還佐證了另一件事情,網上所謂一口一個東林挑起了黨爭根本就是顛倒黑白,浙黨和閹黨挑起的黨爭將各個被它們打擊的黨派逼到了一起,他們組成了反浙黨和閹黨的統一陣線這才是東林黨的實質。

所以東林黨實際上是因為多個黨派有一個共同的主要敵人而建立起來的一個聯盟,這個聯盟一旦沒有了共同的敵人就很難再維持下去了。

言歸正傳,其實‘縱敵長驅,頓兵不戰’並不是兩條罪名而是同一條罪名。

後金是從劉策負責的薊鎮突入的關內,這點給袁崇煥定罪的官員們十分清楚,所以他們不會以後金從大安口突入這件事給袁崇煥定罪,那是劉策的罪名。

這裡縱敵長驅指的是袁崇煥據守薊鎮時後金繞過薊鎮的事情,頓兵不戰也正是指的袁崇煥率軍坐視後金繞過薊鎮沒有出城攔截。

趙率教

說到這碼字的想起了一個在網上遇到的明粉,他張口閉口說遼東軍坐視後金入關沒進行任何攔截。

於是碼字的告訴他遼東軍進行了攔截,因此太子少傅平遼將軍山海關總兵趙率教戰死在了遵化城外,所部遼東軍士全軍覆沒。

他立馬回了碼字的一句:你意思袁崇煥故意坑趙率教了。

顯然他知道趙率教的事情,他的言論早就被人指出過謬誤,但是他還是在堅持在網上散播謊言,所以秉持這些言論的人是有立場的,他們的立場決定了他們不會正視歷史的。

這些黑遼東軍黑袁崇煥的所謂明粉是什麼德性可見一斑了,這麼拼沒有利益鬼才信。

袁崇煥在薊鎮不出擊攔截後金大軍這件事的是非,就看各位是站在政治家的角度還是站在軍人的角度來看了。

袁崇煥跟在後金大軍後面時他的恩師孫承宗也給他去了信要他攔截後金軍,政治家孫承宗的意見是正確的,他實際上是在提醒袁崇煥如果一戰不打後金軍進至了北京城下你是要背鍋的。

袁崇煥也是科舉出身,雖然政治頭腦不如孫承宗多多但這裡面的利害關係他還是很清楚的,但是這時他選擇了軍人的思維還是沒有在曠野上攔截後金軍。

袁崇煥的選擇決定了是他死還是遼東軍將士死

袁崇煥不去攔截後金的原因其實很簡單,趙率教已經全軍覆沒他又能討得了什麼好呢?

袁崇煥一開始聽說後金入關的訊息時根本沒想到後金這次基本是傾國而出,所以他才會讓趙率教去攔截。他的目的很明確就是是趙率教的部隊攔住後金入關的軍隊,然後自己帶寧遠援軍趕去兩軍合力擊退甚至擊破後金軍。

但是趙率教迅速地全軍覆沒給袁崇煥從頭到腳潑了一盆冷水,這次皇太極全力以赴了!

碼字的說過袁崇煥這個人膽子很大但是也惜命,不但惜自己命也惜部下命。因此此前他兩次派兵修復大淩河城時,一遇到後金出兵來攻便主動放棄撤退。

他不願白白送死也不願部下白白送死,因此他沒去攔截後金軍,他要賭一賭。

他的這個做法後世很多人都非常不滿,畢竟要別人去死就只需要動動嘴皮子就行。

袁崇煥要賭一賭他賭皇太極會去攻打北京城,而北京城必然會有各地的援軍彙集,在那裡他可以憑藉優勢兵力和後金一戰,只要此戰獲勝他認為自己就能以功免咎。

崇禎二年(公元1629年)十一月二十日,袁崇煥賭的時候終於到了,但是北京彙集的援軍並不像他想象的那麼多,但是這會他硬著頭皮也得上了。

廣渠門今已經不在了

這就是廣渠門之戰。

這一戰很多人拼命淡化袁崇煥的戰功,甚至於什麼後金2千多對遼東軍9千都整出來了,也有人拿遼東軍此戰沒有上交人頭說事,字裡行間的得意之情洋溢而出。

先說這個什麼後金2千對遼東軍9千,這類文章把遼東軍描述地很不堪,可是從頭至尾沒說文章出處何來。而且裡面的引用資料也很扯淡,說是蒙古和後金一部共計2000多人,可文章裡通篇出現的都是後金的白甲軍,而所謂的主力蒙古軍不知所蹤了。

出與大軍鏖戰,互有殺傷。

《明史》字數雖少但是已經足以說明當時的狀況了,袁崇煥請求軍隊進城休整崇禎不同意後出與大軍鏖戰,寫下我大清兵數十萬分道入龍井關、大安口的清朝修明史的史官會認為自家2千多人是大軍嗎?

互有殺傷證明了後金絕對沒佔到便宜,而且戰況十分激烈。

那些南明寫小說的又不在場他們能有清朝更清楚當時的情況嗎?

至於所謂的遼東軍廣渠門之戰沒有上交一個人頭根本就是故意找茬的,此戰後不久袁崇煥就下獄了,遼東軍在祖大壽的帶領下直接掉頭回家,其後遼東軍沒有被追責都不錯了,還指望崇禎給算人頭啊?

這邊給遼東軍記廣渠門之戰的戰功,那邊又以‘縱敵長驅,頓兵不戰’的理由殺袁崇煥,崇禎是精分嗎?他自己抽自己臉嗎?

對了還有滿桂的事情呢。

袁崇煥下獄各種文章都稱是滿桂出面指控崇禎藉機動手的,包括金庸老先生的《袁崇煥傳》都說有這麼一回事。可是碼字的看了《明史》後發現無論是莊烈帝本紀還是袁崇煥傳滿桂傳,都沒有提到這件事。

而根據當時的明人筆記的記載,滿桂曾經帶著家眷去午門外伏闕拜書為袁崇煥鳴冤,甚至請求以自己代替袁崇煥下獄。

這裡碼字的為一直被冤枉汙衊了袁崇煥的滿桂鳴一個冤,滿桂在袁崇煥下獄後是想要營救的。

既然這些明粉愛用南明人寫的小說來汙衊袁崇煥,那麼碼字的就給大家看一段明粉推崇備至的計六奇的《明季北略》這篇‘史書’中記錄的德勝門之戰。

明季北略

德勝門之戰與廣渠門之戰幾乎同時開始,皇太極選擇了以主力對屯守德勝門的滿桂率領的入援的宣大軍。

按《明季北略》的記載,就在兩軍對峙之時,一小隊穿著遼東軍軍服的騎兵順著城牆跑到了滿桂的身後,然後他們張弓搭箭就射滿桂,滿桂因此中了兩箭。

滿桂把中的箭拔出來一看箭桿上刻著‘薊遼督師袁’的字樣,於是便立馬命令部下別去追逃跑的那一隊遼東騎兵了。

這段記錄曾經在貼吧有吧友硬把它當成袁崇煥通敵的鐵證。

可問題是滿桂身後肯定有後軍在的,這隊騎兵是怎麼靠近滿桂的?

像是總兵這一級別的甲是很好的,不到20米內破甲箭根本就穿不透的啊?

而且箭頭一般帶倒刺沒人敢隨便拔的,懂得這個的滿桂卻立馬就把箭拔出來了還專門看了箭桿,難道他是為了看箭桿上的字特意拔的?

可是箭桿刻字會影響箭的飛行軌跡所以一般沒人會刻字啊?

說實在的信這個記錄的恐怕腦子都不太正常,所以今天網上袁崇煥黑材料中這一段基本絕跡了。

鹿鼎記很多故事是有來歷的

不過碼字的猜金庸老先生當年寫《袁崇煥傳》時恐怕是見過這一段,所以他得到啟發在後來寫《鹿鼎記》時弄了那麼一出沐王府栽贓吳三桂。

袁崇煥的老師孫承宗都那麼提醒他了,結果他還是沒有按照老師的指點行動。

袁崇煥這個人真的不懂政治呢?還是他珍惜部下的性命呢?

無疑袁崇煥的罪名中‘縱敵長驅,頓兵不戰’比‘以市米則資盜,以謀款則斬帥’要有理有據的多,所以‘縱敵長驅,頓兵不戰’這個罪名並不能算完全冤枉了袁崇煥。

京畿地區都是皇親國戚的財產啊,一旦這些人的財產遭受了損失,崇禎自然是壓力山大啊,必須得有人出來背鍋才行啊。

於是兵部尚書梁廷棟、禮部尚書周延儒、禮部侍郎溫體仁等等為君分憂的臣子們紛紛行動了起來。

下篇大家再見了。

  

14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楚雖三戶,亡秦必楚,鉅鹿之戰成就了項羽,也貢獻給我們兩個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