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項羽之所以會由盛轉衰,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要素:

一是項羽的殘暴,致使天下不能歸心。

我們從《史記》中可以看出,項羽生性殘暴,肆意殺戮,喪心病狂。

項梁前使項羽別攻襄城,襄城堅守不下。已,皆坑之。

——《史記·項羽本紀》

項羽乃召黥布、蒲將軍計曰:“秦吏卒尚眾,其心不服,至關中不聽,事必危。不如擊殺之,而獨與章邯、長史欣、都尉翳入秦。”於是楚軍夜擊坑秦卒二十餘萬人新安城南。

——《史記·項羽本紀》

居數日,項羽引兵西屠咸陽,殺秦降王子嬰,燒秦宮室,火三月不滅,收其貨寶婦女而東。

——《史記·項羽本紀》

外黃不下。數日,已降,項王怒,悉令男子年十五已上詣城東,欲阬之。

——《史記·項羽本紀》

項羽遂北燒夷齊城郭室屋,皆坑田榮降卒,系虜其老弱婦女。徇齊至北海,多所殘滅。齊人相聚而叛之。

——《史記·項羽本紀》

由此可知,項羽的殘暴,是其本性。如此本性,又如何讓天下的歸附呢?

二是項羽不懂得如何重用人才,不懂得如何論功行賞,致使天下賢才皆離楚歸漢。

在《史記》的許多篇章裡,都談了項羽的一個重要特徵:婦人之仁,而不懂得賞賜有功者。

韓信和陳平原本都是項羽的部下,但是,在項羽那裡,他們或是得不到重用,或是懼怕項羽的不公正處罰,為了實現自己的理想,只好離開項羽,投奔了劉邦。同時,項羽對有才能,有戰功的部下,吝嗇於論功行賞。

在《史記·淮陰侯列傳》和《史記·陳丞相世家》中,我們可以看到韓信和陳平對項羽的評價如出一則:

項王喑惡叱吒,千人皆廢,然不能任屬賢將,此特匹夫之勇耳。項王見人恭敬慈愛,言語嘔嘔,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飲,至使人有功當封爵者,印刓敝,忍不能予,此所謂婦人之仁也。

——《史記·淮陰侯列傳》

陳平曰:“項王為人,恭敬愛人,士之廉節好禮者多歸之。至於行功爵邑,重之,士亦以此不附。”

——《史記·陳丞相世家》

也就是說,項羽始終對手下和功臣賢將,吝嗇於賞賜。只是在小事上表現得仁愛有加。這又怎麼能夠收攏天下賢良有才能者的心,讓其歸附呢?

三是剛愎自用,不懂得聽取他人建議。

項羽的剛愎自用,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鴻門宴上,不聽范增之計斬殺劉邦。

在項羽剛入關時,范增曾說項羽:“沛公居山東時,貪於財貨,好美姬。今入關,財物無所取,婦女無所幸,此其志不在小。吾令人望其氣,皆為龍虎,成五采,此天子氣也,急擊勿失。”

在鴻門宴上,“范增數目項王,舉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項王默然不應。”

2)不聽說客從建都關中的建議,並因其罵己而殺說客。

當項羽殺秦降王子嬰,燒秦宮室後,“人或說項王曰:‘關中陰山河四塞,地肥饒,可都以霸。’項王見秦宮皆以燒殘破,又心懷思欲東歸,曰:‘富貴不歸故鄉,如衣繡夜行,誰知之者!’說者曰:‘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項王聞之,烹說者。”

四是輕信且不辨是非,屢中漢之反間計。

當漢三年(公元前204年),項羽數侵奪漢甬道時,漢軍方面糧食供應不上,劉邦請和,項羽打算接受劉邦的求和,但是范增讓項羽急圍滎陽。劉邦深以范增為患,就用陳平的反間計。

使者歸報項王,項王乃疑范增與漢有私。

——《史記·項羽本紀》

陳平既多以金縱反間於楚軍,宣言諸將鍾離眜等為項王將,功多矣,然而終不得裂地而王,欲與漢為一,以滅項氏而分王其地。項羽果意不信鍾離眜等。

——《史記·陳丞相世家》

陳平只要一用反間之計,項羽就輕易地相信了。最後導致范增的離開和死亡,鍾離眜的不得重用,致使項羽在關鍵性的滎陽之戰中失敗。

總之,由於項羽存自身存在著性格缺陷,見識不足,不明事理等種種問題,最終在政治高手劉邦的面前敗下陣來。

30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母親被敵軍綁城頭威脅,將軍痛哭後照樣攻城,曹操:此人不可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