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有很多雄才大略的帝王,在事業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他們並不能得到後人的尊敬,因為他們大多都犯了一個相同的“錯誤”:殺功臣。如公元前202年建立漢朝的劉邦、公元1368年建立明朝的朱元璋等等。似乎偉大的皇帝都繞不開殺功臣這個套路,讓人覺得皇帝真是一種心狠手黑的職業。
說到這裡,我們不禁要問,歷史上的有沒有不殺功臣的皇帝呢?他們是不是在歷史上留下了美名呢?其實歷史並不完全是千篇一律的,也存在不殺功臣的偉大帝王,他對天下人都懷著極大的仁愛,結局卻讓他自己都無法理解。今天我們就來講一講:中國歷史上唯一沒殺過功臣的帝王,子女卻被人屠戮殆盡!
這個偉大的不殺功臣的帝王就是秦始皇。乍一聽,大家可能會很驚訝:秦始皇不是一個暴君獨夫嗎?他怎麼可能不殺功臣呢?他焚書坑儒、修長城、興戰事,害死的人數以千萬計,怎麼可能是歷史上唯一沒殺功臣的帝王呢?因為關於秦始皇的“汙點”,實在是太多了,我們隨便舉幾個歷史人物對他的評價:
“棄仁義而尚刑罰,以為今時不師於文而決於武。趙高治獄於內,蒙恬用兵於外,百姓愁苦,同心而患秦。”
“務勝不休,欲攻匈奴,……男子疾耕不足於糧饟,女子紡績不足於帷幕。百姓靡敝,孤寡老弱不能相養,道路死者相望,蓋天下始畔秦也。”
其實大家認真去看一下,大部分都是秦朝滅亡之後的儒生說的。他們甚至把秦始皇這樣一個“始皇帝”和開國皇帝罵得連亡國之君都不如,並且把秦亡的原因都歸在他身上。這顯然是不合理的。要知道,秦始皇活著的時候,項羽這樣的猛人也只敢躲在角落裡對他指指點點,儒生們更是規規矩矩的在他手下做“博士”,狠拍馬屁。
那個時候誰也沒說過他“不施仁義”,誰也沒本事翻起大風大浪,等到秦始皇一死,儒生們就嗨起來了。秦始皇真的是“不施仁義”嗎?顯然不是的。就好比殺功臣這件事上,秦始皇就很仁義。不論是在他建國之路上光彩的和不光彩的功臣,都沒有遭到他的屠殺,相反還活的很滋潤。
比如王翦——功勞夠大,帶著60萬大軍(幾乎是秦國所有的機動兵力了)滅楚,天下震動,算他一個功高蓋主,沒問題吧?比如李信,帶20萬大軍去打楚國,大敗而歸,這個按理殺他也沒問題吧?李斯呢,替秦始皇參謀、決策,掌控了大秦的絕大部分權力,甚至可以左右皇位繼承,算個權臣沒問題吧?
不過,這些人都善終了,至少沒有被秦始皇給殺死。不僅僅是對功臣仁慈,秦始皇對天下諸侯也很仁慈。我們都知道,在後來的歷史當中,亡國之君以及他們的家眷往往是很難善終的,但是秦始皇對六國貴族實行了寬大處理的策略。就比如後來指鹿為馬的趙高,其實人家是趙國的貴族,但是秦始皇殺他了嗎?
並沒有,反而在他因為犯法要被處死的時候替他求情,饒了他一命。還包括後來鎮守南海郡的趙佗,也是趙國人,秦始皇卻讓他做了南征軍的高階將領。正是因為秦始皇的這種仁慈政策,才使得後來秦始皇一死,其他六國貴族全部都蹦了出來起義——因為秦始皇並沒有殺死他們,甚至給他們的待遇還不錯。
那麼,秦始皇這些仁政有沒有換來好名聲呢?顯然沒有。漢朝之後的文人直接把秦始皇罵成了桀紂不如的千古暴君,在文人們的心裡,似乎秦始皇連溥儀這樣的亡國之君都比不上了。不僅如此,秦始皇的子女也被人屠戮殆盡。他死後,被他救了一命的趙高和他的“忠臣”李斯篡改了遺詔,立胡亥為繼承人,同時密謀殺死了秦始皇的大部分子嗣。
後來秦朝滅亡,秦始皇還剩下的一些血脈又被六國貴族殺死,在正史所載的歷史當中,幾乎已經看不到秦始皇還有活著的後代了,相當於秦始皇被他手愛惜的六國貴族給滅族了。所以,其實從秦始皇的例子我們也可以看出來,殺功臣真的不是皇帝單方面的錯誤。比如秦始皇當年如果狠下心殺了李斯和趙高,秦朝還會二世而亡嗎?這可能就不一定了。
說到底,誰是暴君,誰是明君,到了漢朝之後並不是皇帝本人能夠決定的,而是看儒生們的筆桿子怎麼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