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戰國時期#

說起戰國七雄中的韓國,可能很多人印象並不太深刻。的確,這是一個存在感偏低的國家。

卻有幾個值得稱道的詞條:

天下強弓勁弩都出自於韓國。地理位置處於天下的中央,被強國環伺。韓國立國標誌著春秋結束戰國來臨。法家思想巨匠韓非子就是韓國人。韓國是七雄中第一個進行術治的國家,也是第一個被秦所滅的國家。

本文就從以上幾個方面,來了解一下戰國七雄韓國的興衰。

此前,筆者戰國的文章中提過,七雄都有自己的軍備優勢。

比如,齊國的技擊之師,魏國的單兵武卒,趙國的精銳騎兵,秦國悍不畏死的銳士。

而韓國計程車兵實力並不太強,卻擁有最強的弓和弩、利劍和堅甲。

眾所周知,在戰國時期主要的武器材料還是青銅。儘管隨著鐵礦冶煉技術提升,但還是很難在軍隊中普及運用。最大的限制是開採技術和鐵礦的勘探技術。

而韓國卻擁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宜陽鐵礦的發現豐富了韓國軍隊的鐵製武器配備。強兵利器足以將士兵的實力提升一個檔次。

這就是史書中所謂‘勁韓’的一個方面。

韓國的地理位置位於中原的核心,天下之中的這個稱號,卻沒有給韓國帶來任何紅利。反而像是擠在大漢群中的矮個子,發展上處處受制。

和平時期還算安穩,但在戰國中後期,戰事頻繁的時代,韓國的地位岌岌可危。

這也註定了韓國發展上的先天不足,沒有地勢屏障可依靠,只能利用人治手段謀求發展的機會。可惜,在富國強兵的道路上走偏了,最後淪落為齷齪的權術之國,受到後世的諸多苛責。

然而,韓國人並非從一開始就喜歡玩弄權術,反而以忠義耿直聞名天下。

這還要從春秋時期說起。

趙氏家族,也就是趙國的前身,曾是晉國的貴族階層。家族出現過一段人倫醜聞——叔叔和侄媳婦有私情。

這種事是絕對不會被大族所容。於是,這一對不倫戀情的當事者都被驅逐出家族。

其中的一位當事人趙莊姬懷恨在心,向晉景公汙衊趙氏謀反,趙氏一族因此險些被滅族。史稱下宮之難

只有一位趙武活了下來,也就是史書上有名的趙氏孤兒。後來趙武復立,趙氏家族才有重新發展的機會。

而到底是誰給了趙武機會?便是韓國的先祖韓厥。

韓厥從小在趙家長大,後成為晉國上卿,他無力阻止趙家被屠殺的大勢,只能一力勸說晉國君主,讓趙武有了重新振興趙氏的機會。

如果沒有趙國的收養,也就沒有韓厥,也就不會有後來的韓國。反之如果沒有韓厥,也就是沒有後來的趙氏復興,更不會有後來的趙國。

這麼說來,趙國和韓國是一對有歷史感情,也有因果關係的兄弟國家。

春秋後期的晉國中,正統的君主血脈已經沒落。晉國六卿共同把持晉國大權,分別為韓氏、趙氏、魏氏、範氏、中行氏還有智氏

六卿相互傾軋,掠奪著晉國的最後的氣運。其中智氏勢力最大,中行氏和範氏最先出局。趙氏在拿下了代國之後,勢力版圖越來越大。

智氏聯合韓氏和魏氏攻打趙氏,就在趙氏岌岌可危的時候,派說客遊說了魏氏和韓氏,並在智氏攻打趙氏的前夕反水。

就這樣,強大的智氏被消滅,韓氏、趙氏和魏氏瓜分了晉國,史稱三家分晉

數十年後,周天子將三氏封侯,三氏建立了韓國、趙國和魏國,正式標誌春秋結束戰國來臨。

這麼說來,這三個相鄰的國家其實都是有歷史淵源的兄弟之國。本應緊緊聯合在一起,將秦國擋在西垂之地不能東進。

可惜的是,隨著三個國家的不斷壯大,野心也難以避免地開始滋生。一百多年之後,歷來親密的韓國和趙國合謀要瓜分魏國。

韓國秉持了祖先的忠義正直,建議將魏國一分為二,削弱其國力再徐徐圖之;而爆裂如火的趙國人直接建議要殺掉魏候,直接瓜分掉一國之地。

兩國的分歧始終難以達成統一,瓜分魏國的計劃告終。魏國得以倖存。

也正是因為這起事件,魏國感到了巨大的威脅,開始了七雄中第一次變法。國力蒸蒸日上,甚至將秦國打得毫無還擊之力。

而魏國更忘不了韓趙合兵的仇恨,對國力稍微弱小的韓國,發動了一系列的復仇戰爭。最後打到韓國放下尊嚴,俯首稱臣。

被逼到夾角的韓國終於意識到危機,在魏國之後也開始變法。

於是乎,韓國也出現過一個跟秦國的商鞅、楚國的吳起類似的人物,便是後來著名的韓國相邦申不害

商鞅變法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縱觀史書也是獨一份。徹底將秦國從野人堆里拉了出來,成為一掃六合的霸主。

吳起變法也在某種程度上也仿效了商鞅。但推行的並不徹底,吳起的早死讓楚國的貴族勢力復甦,沒有徹底祛除頑疾,也沒有徹底改變楚國的政治狀態。

而申不害的變法跟前兩者相似。

第一個也是拿貴族階層開刀,極大地改善了韓國的國力和軍力。在政治上也有一番作為,甚至可以說,徹底改革了韓國的政治局面。

然而,這種改革出發點和效果並不理想,甚至將整個國家的格局走向給帶偏了。

商鞅變法的效果顯而易見,秦國成為虎狼之師。吳起變法效果也很顯著,收復失地,將楚國版圖擴充套件到巔峰。

然而,韓國的申不害變法僅僅是富裕了國家,讓其他大國不敢侵犯而已。並沒有徹底表現出韓國真正的底氣。

而在政治方面,申不害推行的術治,徹底改變了韓國上下的政治態度。從先祖那裡繼承的忠義正直蕩然無存,剩下的只有權術和陰謀大肆橫行。

貴族和官員階層的政治轉變,逐漸朝著國民本性內向化。在韓國富強的二十年中,整個國家走向了濃郁的厚黑氛圍。

在權術當道的政治局面中,沒有人真正考慮過韓國的未來。然而,在血與火的戰國時代,只有實用主義才是倖存唯一道路。

這一點,連主持變法近二十年的申不害都沒有看清。

魏國的復仇戰爭並沒有因為韓國的俯首而停止,韓國在短期內的崛起已經是既定的事實。善於玩弄權術的韓國人,最拿手的把戲就是借刀殺人、禍水東引。

韓國人利用齊國的力量,在馬陵之戰中擊潰了魏國,徹底掃除了北方的威脅。

然而,那之後,韓國人已經深陷權術的快感之中,以至於完全忽視了自身硬實力的發展。

秦國虎狼之師虎視眈眈,東進的過程中第一個面對就是韓趙魏三家。而韓國更是第一陣地。

在秦國的逼迫之下,韓、魏被迫聯軍,迎來了一場毫無懸念的慘敗。

秦國十萬人兵臨伊闕,擊潰了韓魏聯軍二十四萬人。其中有三個原因。

魏國已經是強弩之末。韓魏聯軍面對的是戰爭之神白起。善於玩弄權術的韓國人又坑了魏國一把。

馬陵之戰魏國已經奄奄一息,肯跟韓國結盟也是無奈之舉。伊闕之戰幾乎壓上了最後的有生力量。

然而,韓國人又將權術搬到了戰場上,看似是在跟魏國同仇敵愾,實際又給魏國挖了一個大坑。魏國武卒在跟秦國殊死搏鬥的時候,韓國人卻躲在後方不肯支援。

獅子搏兔亦用全力,更何況他們面對的是戰神白起,這種行為無異於自絕道路。當魏國士兵被屠殺殆盡的時候,韓國人的命運可想而知。

這與其說是在給魏國挖坑,更不如說是在給活埋自己。

伊闕之戰後,韓國比魏國強不到哪去,只剩下最後一口氣。

秦國國力越來越強,東進勢在必行。而韓、趙成為了東進的屏障,必須要掃除。

到底是先滅趙,還是先滅韓。成為了秦王舉棋不定的難題。

韓國的勢力遠不如趙國,最害怕的也是他們。所以,又想出了一條毒計。將權術的力量又用在了兄弟之邦趙國身上。

為了一己苟活,無所不用其極。又坑了一位親密隊友。

長平之戰慘烈程度人盡皆知,白起坑殺了趙人四十萬,但在這場戰爭的背後,其實也是韓國人挖的一個大坑。

這次跟上次一樣,韓國不但坑死了隊友,把自己也徹底玩死了。

起因是韓王先將上黨送給秦國,又暗自送給了趙國。目的是為了引起兩個強國紛爭,從而給自己贏得喘息的機會。

於是乎,長平之戰爆發,趙國被韓國坑的彈盡糧絕。而韓國也失去了最後一個值得依仗的隊友。

儘管趙國在長平之戰輸得極慘,但依然儲存著相當的實力。因此,秦國橫掃六合的第一個目標,依然是韓國。

黔驢技窮的韓國又用了一個損招,派水工鄭國去秦國修水利。跟蘇秦入齊使命一樣,勸齊王大興土木,目的是暗中削弱敵國的實力。

可惜,鄭國渠的修成雖然一度拖慢了秦國的腳步,但最終還是有利於秦國。

後來韓非子入秦,極力勸說秦王先滅趙,但並沒有被採納。

所謂冥冥有輪迴,蒼天饒過誰?韓國人最終還是在權術的道路上,挖坑把自己給埋了。

假如當初分晉的趙,韓,魏三家,緊密相連。秦國東進之路可能會要晚上百餘年。

申不害的變法短時間內強化了自身,卻在長遠方面坑死了隊友,也把自身給坑沒了。

綜上所述,可以得出一個教訓:厚黑寡助,權術誤國。

8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12月21日曆史今天發生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