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公而忘私是一種可望而不可即的精神狀態。對於我們普通人來說,能夠在不損害大家利益的前提下爭取自己的利益就已經很不錯了。不過歷史上確確實實有這樣公而忘私的人,他們把自己的一切都奉獻給了別人,只把寂寞和孤單留給自己,我們今天要說的就是這樣一個人:他無償捐給國家近千億,病危後想住高階病房,醫生卻說:你配嗎?

他的名字叫張伯駒,可能大多數人都不認識這個人,但是一定認識他的叔叔,因為他的叔叔叫袁世凱。袁世凱在中國近代歷史上譭譽參半,不過他確實是中國近代最有影響力的人物之一。出生名門的張伯駒,本來是可以去做一方軍閥或者民國大員的,不過他沒有這麼選擇,而是成為了一位書生。

張伯駒出生於1898年,此時袁家已經快要達到鼎盛了。不過他的愛好只是學問,他9歲的時候就能夠作詩,被人民稱作“神童”。他當過參謀——名義上的,也搞過金融,還參加過袁世凱混成模範團騎兵科並在那裡畢業。不過他天性淡泊名利,對這些東西都不怎麼在乎。當代學者史樹青先生這樣評價他:

“我們近代沒出過這樣高的人,有學問的人,有涵養的人。”

沒有意外的話,張伯駒先生可能會吟詩作畫而度過一生。可惜的是,這是一個亂世,作為一位有良知的文人,他不可能就這樣安安穩穩的吟詩作對。1912年以後,清帝退位,但是紫禁城仍然被清王室保留。清王室感覺到自己不能長久的保有紫禁城了,就開始大規模的倒賣故宮的文物變現。這其中包括一幅唐代名作《照夜白圖》。

張伯駒是文人,對這樣的文物當然喜歡了,於是他趕緊去打探《照夜白圖》的下落,結果卻發現它已經流落外國了。愛新覺羅氏當然是選出價最高的賣了,外國人價格高,自然就給外國人了。但是張伯駒卻因此受到了刺激:我們中國的文物,怎麼能夠就這樣流落外國呢?這對於我們來說豈不是奇恥大辱?

從此,他走上了保護文物這一條“不歸路”。之所以說是“不歸路”,是因為他是和平的去向別人買,大家都知道他愛這個,所以故意開天價來勒索他。比如愛新覺羅溥儒就將一幅《平復帖》要價20萬,否則這幅作品可能就要賣給外國人了。張伯駒為了保護這些文物,把自己曾經“皇親國戚”的家當都“敗”乾淨了。

為了買下這些文物,他甚至把自己在北京的四合院都賣掉了。不過,讀者朋友可能會說:他自己收藏文物,跟愛國有什麼關係呢?但是,張伯駒收藏文物可不是為了自己,從1956年開始,他就陸陸續續的將自己收藏的文物陸續無償捐獻給國家,其中大部分都是國寶級別的,加起來價值超過千億以上。

他收藏文物並不是為了自己,而是為了把這些文物留在我們自己的國家,因為這是咱們整個民族的財富,不能被賣給外人。為此,他花光了一生的積蓄,也花光了自己家族所有的底蘊。然而,就是這樣一位老人,在晚年的時候想要換一個單人病房,卻被醫生冷漠的問道:你配嗎?

那是1982年了,距離張伯駒先生逝世已經沒有多久了。他住在醫院裡,那裡病人比較多,他比較難受。妻子看他太難受了,就問醫生能不能給他換一間“高階病房”,其實就是個單人間了。但是醫生卻認為沒必要給他特殊待遇,而且冷嘲熱諷地問道:“你配嗎?”讓張伯駒一家人都倍感心寒。

最後,還是在朋友的幫助下,張伯駒才實現了這個小小的願望,3月26日,張伯駒先生逝世。

15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白求恩:他不僅是一位外籍戰地醫生,更是一位偉大的共產主義戰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