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漢集團在不停的北伐。原因在哪裡它追求的是什麼。首先要看清楚一點,諸葛亮首先是政治家,那麼他考慮問題的方式肯定先要從政治的角度出發。在政治問題解決了以後才會考慮軍事問題。淺顯的從三個方面來分析一下蜀漢在三國跟其它兩國比最弱,為什麼還要連年對外發動戰爭?第一從政治角度出發,第二再關注一下蜀漢內部的關係。,第三從軍事角度分析蜀漢對為什麼要對外北伐。
政治負擔
蜀漢的北伐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蜀漢的政治目標—漢室興復。諸葛亮在隆中的時候就為劉備提出了漢室興復的政治目標。後來直接打出了這個口號,所以蜀漢的立國之本就在於興復漢室。所以不論是諸葛亮還是之後的蔣琬,費禕,姜維都得遵循這個目標這條政治線路去帶領蜀漢北伐。蜀漢的北伐是一定要北伐。
轉移矛盾
蜀漢政權的內部矛盾主要是外來勢力和本地士族之間的矛盾。 劉備這塊本身的內部就有矛盾,有元老派,荊州集團。這樣的矛盾隨著劉備的入川依然沒有解決。更多的變成了荊州集團和之前到益州的東州集團和益州本地士族的矛盾。荊州集團是後來的外來者,但是控制著權力的頂層。東州集團是新來的外來者,坐在中間階層。益州集團被兩大外來集團壓制的沒有空間,做官只能以下層為主。三大集團如果平安無事肯定會爭權奪利的但是當蜀漢長期組織北伐的時候,全國上上下下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戰爭上,就可以轉移內部的矛盾到外部的戰爭。
嘗試進攻
從軍事看蜀漢政權遠遠弱於曹魏政權。普遍的觀點是雙方的國力是1:5。懸殊的差距使得蜀漢很難在戰爭上有所作為。而且蜀漢攻打曹魏真的很像是以卵擊石不太像能取得全面勝利的那種國力。蜀漢攻打曹魏也只是打雍涼兩個州,涼州還屬於是邊遠貧困的地區,蜀漢打下來的意義並不大。
蜀漢北伐帶著一種嘗試的感覺既然守是守不住,那不如攻出去沒準順利的話可以一舉拿下關中威脅魏政權都城。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