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隋唐兩朝的兩對帝王父子

——有關從楊堅到李世民的歷史閱讀

卷二 開皇、武德末年紀事

第三章 禍起蕭牆:兩起以次奪嫡的宮闈之變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哪怕是已經到了二十一世紀的現在,面對一樁撲朔迷離不該發生卻發生了的案件,警察們一個簡便易行且行之有效的尋找犯罪嫌疑人的辦法就是看看誰能在中間得到好處,也就是所謂的犯罪動機。你可能得到的好處越大,你的犯罪動機也就越強,嫌疑當然也就越大。

大隋王朝改立太子,最大的受益者當然是原來的晉王后來的新太子楊廣了。他當然跑不了是最大的嫌疑人。

但茲事體大,絕非朝夕之間可以見效,還有,就算你身為皇子,貴為皇王,也不能和無法上竄下跳一手遮天,沒有心腹死黨捨命參與,這樣的事情你就趁早連想也不要想。

深知此中利害的楊廣早在十年前坐鎮江都時就開始了自己的奪嫡大計,除了種種意在收取人心、積累資本、取悅父皇母后的外在行徑之外,他還有自己可以無話不談的心腹小圈子,張衡、宇文述、郭衍就是楊廣最初的核心小圈子。

按他們的計劃,楊廣如果奪嫡成功,自然就是皇太子,進而龍飛九五,位進至尊;就是不成功,也可據淮海之地,復梁、陳之舊,在江南重建偏安割據政權。

正是為了萬無一失,身為壽州刺史、總管淮南、江北的宇文述給楊廣獻計說:“大王仁孝著稱,才能蓋世,數經將領,深有大功。皇上與皇后鹹所鍾愛,四海之望,實歸大王。然廢立者,國家之大事,處人父子骨肉之間,誠非易謀也。然能移主上者,唯楊素耳。”

宇文述真是沒有自洩其氣自找託詞自我轉圜,楊素其人在隋文帝面前就是那麼吃的開,而且在獨孤皇后面前也是一言九鼎,帝后二人對楊素從來都是言聽計從,要成大事,當然也非得找他不可。

還記得上一節剛說到的大隋名將史萬歲被活活杖殺的事麼?

從中不難看出楊素其人的能量究竟多麼大了。就因為史萬歲和楊素不是一路人,楊素便總想壓抑他,明明是史萬歲大破突厥,戰功卓著,楊素偏要說他濫殺無辜,把本來只是到塞上放羊牧馬的突厥人給嚇跑了。

史萬歲和他的部下當然不服,總想著要找皇上說說清楚。

那天隋文帝從仁壽宮氣哼哼回到京師,宣佈廢黜太子,並詢問史萬歲所在。

史萬歲當時就在朝堂,楊素卻故意謊稱史萬歲去東宮看太子了,以此激怒皇上。

皇上果然大怒,傳史萬歲上朝,毫不知情的史萬歲還以為這下總算可以面對皇上說說自己和部下們的冤枉了,對聚集在朝堂前的將士們說:“吾今日為汝極言於上,事當決矣。”

昂然入朝的史萬歲果真在文帝面前慷慨陳辭,文帝那時正在惱恨太子,聽史萬歲言辭激憤,就像是火上澆油,命令左右廷杖史萬歲,一代名將就這樣被活活打死。

史萬歲死後,隋文帝又完全根據楊素所說,下詔列數史萬歲罪狀,導致“天下士庶聞者,識與不識,莫不冤惜。”

皇上信任如此,楊素免不了就要公報私仇。鴻臚少卿陳延與之小有嫌隙,楊素便向文帝報告應屬陳延管轄的蕃客館庭中有馬糞,害的陳延挨了頓板子,差點被打死。

楊廣他們要拉攏的,就是這麼一個貴盛無比位極人臣的人物,他們能如願嗎?

要知道,那時的楊素在朝臣中只名列老資格的宰相也就是上柱國、尚書左僕射高熲之後,老皇上已經把所有能給的都給了自己的老謀深算的臣子,不管是誰當太子,對他又能有些什麼好處呢?

楊廣一夥的本事就在這兒,突破口很快就讓他們找到了,宇文述主動請纓,說是自己與楊素之弟楊約交情不淺,完全可以從那裡下手。

就這樣,帶著晉王楊廣給的許多金銀財寶,宇文述活像是公關大使,進京開始了他的公關活動。

楊約是楊素的異母兄弟,少時頑皮爬樹,不幸墜地,別的倒無大礙,偏偏就摔壞了男人的根本,從此性格大變,既內向沉靜又好學強記,鬼點子特別多。

楊素對這個弟弟也是頗為看重,有什麼事都要找他商量。而他也因為哥哥的權勢和軍功屢受封賞,時任大理少卿。

宇文述進京首先要找的就是他。

既是同僚,又是賭友,久別重逢,自然少不得你來我往,吃喝玩樂。

宇文述先將楊約邀到家中開懷暢飲,還又拿出珍玩器皿,下棋賭博。因為另有目的,原本老於此道的宇文述便只輸不贏,許多寶貝便讓楊約納入懷中。

一次是這樣,兩次是這樣,第三次還是這樣,楊約好像有些明白了,就要問個究竟。宇文述也就開門見山:

“此晉王之賜,命述與公為歡樂耳。”

楊約再問:“何為者?”

宇文述先從處世之道說起:“夫守正履道,固人臣之常致,反經合義,亦達者之令圖。自古賢人君子,莫不與時訊息,以避禍患。”

一番說辭極其明確,人臣之道固然在於恪守本分,但也要與時俱進,打破舊常規以符合新道義,也不能說不是明智之舉。

這是帽子,也是試探,就看對方如何反應了。

見楊約並無反感,宇文述再次侃侃而談——

“公之兄弟,功名蓋世,當塗用事,有年歲矣。朝臣為足下家所屈辱者,可勝數哉!又儲宮以所欲不行,每切齒於執政。公雖自結於人主,而欲危公者,固亦多矣。主上一旦棄群臣,公亦何以取庇?今皇太子失愛於皇后,主上素有廢黜之心,此公所知也。今若請立晉王,在賢兄之口耳。誠能因此時建大功,王必鐫銘於骨髓,斯則去累卵之危,成太山之安也。”

層層遞進,步步深入,設身處地,完全是為對方考慮的推心置腹,楊約能不動心?

一朝天子一朝臣的道理誰不明白,皇上年老,性情大變,撒手歸天已是早晚之間,更何況楊素執政日久得罪人多,甚至連現在的皇太子都得罪了?!

楊約與楊素【劇照】

早就在為家族命運擔心的楊約深以為然,回去後就把楊廣等人的陰謀告訴楊素。

楊素雖然在平陳勝利後升任尚書右僕射,但還有個開國元勳、尚書左僕射高熲擋在前面,這對早想專擅朝政的楊素既是威脅,也是障礙,更何況高熲還是現任太子的老岳丈,若現太子真能接班即位,老宰相就又成了國丈,楊家一門還能有活路嗎?

一番斟酌,楊素恍然大悟,要不是弟弟的開導啟發,自己還真沒想到這些呢:

“吾之智思,殊不及此,賴汝起予。”

楊約對兄長的啟發還在繼續:“今皇后之言,上無不用,宜因機會,早自結托,則匪唯長保榮祿,傳祚子孫;又晉王傾身禮士,聲名日甚,躬履節儉,有主上之風,以約料之,必能安天下。兄若遲疑,一旦有變,令太子用事,恐禍至無日矣。”

有了這樣的心思,楊素便利用一切可能的機會,開始試探對皇上頗有影響的皇后的態度,以決定是否在晉王身上投下決定自己身家性命的政治賭注。

幾天後,楊素正巧奉命入宮侍宴,席間他彷彿不經意地說晉王孝悌恭儉,頗似今上。對臣下不露痕跡的試探,獨孤皇后的反應卻是明白無誤——

“公言是也。我兒大孝順,每聞至尊及我遣內史到,必迎於境首。言及違離,未嘗不泣。又其新婦亦大可憐,我使婢去,常與之同寢共食。”

這說的是晉王楊廣和他的王妃蕭氏,對楊勇和他身邊女人的評價則完全反了過來:

“豈若睨地伐(楊勇小名)共阿雲相對而座,終日酣宴,暱近小人,疑阻骨肉。我所以益憐阿麼(楊廣小名)者,常恐暗地殺之。”

皇后態度明確如此,楊素自然也跟著憤慨起來,義憤填膺地斥責皇太子無才無德。

皇后見楊素跟自己如此一致,當場拿出黃金相送。

顯然是引楊素為知己,拿他當了改立太子派的中堅力量。

朝裡宮中,對太子楊勇的合圍之勢已然形成。

|擴充套件閱讀

楊約其人

生卒年不詳,南北朝後期至隋朝時期官員,北魏諫議大夫楊暄之孫、北周驃騎大將軍楊敷之子、司徒楊素之弟。北周(557年-581年)末年,因為楊素有軍功,被賜爵安成縣公,拜上儀同三司。隋朝建立後,被隋文帝任命為長秋卿,升任大理少卿。開皇(581年-600年)末年,晉王楊廣想謀求太子之位,採用張衡、宇文述之計,拉攏楊約,以此說服權臣楊素,與之結盟,共同籌謀併成功推動隋文帝廢黜楊勇。仁壽四年(604年),楊廣即位為隋煬帝,被拜為內史令,因為公務期間繞道祭拜楊素之墓而被彈劾免官,不久又復官為淅陽郡太守,不久被徵召入京,於大業中期(607年到-614年)去世。

楊約為人多智狡黠,在隋文帝朝儲君爭位的鬥爭中,引導其兄楊素押寶站隊成功,在楊勇被廢、楊廣奪嫡的過程中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不僅如此,在隋文帝在仁壽宮駕崩之後,楊約更是及時入京,親自絞殺楊勇,穩定京城政局,為楊廣剔除政治後患。後在大業朝,亦深得楊廣信任,有始有終。

26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此人強盜出身,投靠了沙皇后,無惡不作,死後卻成俄羅斯民族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