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五霸之一的吳王闔閭有一個小女兒名叫勝玉公主,儘管她年紀小,但是尤其崇尚武風。無奈的是,古時候的女性一般都是被用來作為政治聯姻的,勝玉公主即使受到父親再多的榮寵,她最後還是得嫁人,依靠男人才能生存下去。
公元前515年,闔閭剛剛刺殺了前任吳王僚,登上了吳王之位。他有爭霸中原的野心,而他的手下伍子胥也因為和楚國有仇,隔三差五地勸諫闔閭攻打楚國。戰爭一打起來,闔閭就沒有太多的精力來照顧家庭。
有一天,闔閭突然想起許久沒有和家人吃口飯了,於是便命人做好酒好菜,他要和自己的妻女吃一頓好的。而這頓難得的家庭聚餐,卻送了勝玉公主的命。《吳越春秋》中記載,席間有道菜是蒸魚,也是勝玉愛吃的。
不過闔閭在席間有點心不在焉,腦子裡想的一直都是戰事。他把這條蒸魚給吃了一半,突然想起來這是給女兒做的菜,便將碗裡剩下的半條夾給了女兒。勝玉卻突然怒不可遏,生氣道:“父王將吃剩的魚給我,這是在羞辱我嗎?”
闔閭覺得莫名其妙,也沒有安慰勝玉,吃完飯便又去處理戰事了。勝玉公主回到房間,越想越氣,當場就自殺身亡。至於勝玉自殺的原因,史書上並未說明。有人猜測,“剩魚”音似“勝玉”。
而勝玉公主此時已經十四五歲的年紀還沒有出嫁,即使是貴為君王的女兒,也是會引起眾多流言蜚語的。勝玉公主見父親將剩魚給了她,一時間鑽了牛角尖,認為是父親在羞辱她,所以含憤自殺。
但這也不符合常理,君王的女兒並不愁嫁。有很大的可能是這半條魚隱喻著更多的深意,要知道吳王闔閭就是將魚腸劍藏在魚腹中才殺了吳王僚,登上了王位。這半條魚很容易被闔閭的家人聯想到那場刺殺,勝玉公主此時在家中的處境又很尷尬,所以自殺。
但是,不管如何,這些都是猜測。勝玉公主死後,闔閭悲痛無比,竟然暫停了個楚國的戰事,專門修起了公主墓。按照當時的禮制,君王的女兒只有出嫁後才能被封為公主,但闔閭不僅封了勝玉為公主,她的墓地也遠超公主的規格。
儘管人殉制度在春秋時期還是十分流行,但是按規矩,勝玉公主也不能擁有人殉。闔閭為了自己心愛的女兒,破了這項規矩。為了給女兒找大量的人為其殉葬,他在湖底下修建好墓地後,舉辦了一場盛大的葬禮。
喪葬人員將牽引著眾多在空中飛舞的白鶴在城中游行,表演節目。老百姓們從未見過此等聲勢浩大的葬禮,紛紛出門前來觀看。漸漸地,後面跟著觀看舞鶴的百姓越聚愈多,等到了公主的喪葬地,居然已經聚集了上萬名群眾。
喪葬人進了墓地入口後,居然有好奇心重,心性大膽的百姓也跟了進去。而人群后方也湧現出了無數士兵,將這些剩下的百姓全都趕下了墓中。等到百姓全都下到墓中,墓門便立即關閉了起來,上萬名“吃瓜群眾”就這樣被困死在了裡面。
闔閭為了表達自己對子女的愛,寧願違反禮制,也要讓上萬人為自己的女兒陪葬,但他也因為這件事受到了百姓們的怨恨。只是苦了那些無辜的群眾,看個熱鬧,還將命給搭了進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