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是我們歷史上第一個平民皇帝,他終結了春秋戰國以來幾百年的戰亂,締造了偉大的漢王朝。
可是,後人提及古代傑出帝王時,“秦皇漢武”脫口而出,卻鮮少有人會想到劉邦。
這是為什麼呢?
楚漢之爭中,劉邦憑藉自己的老班底,又聯合一眾背叛項羽的諸侯王,最終打敗了曾經不可一世的西楚霸王項羽而奪得天下。
項羽是消滅了,新的王朝也建立了,可戰火和烽煙卻沒有就此熄滅。
為了大局穩定,劉邦在立國之初不得不封賞一批戰功卓著的諸侯王。
可是,他對這些大權在握的異姓王又放心不下,總想著萬一哪天他們要造反怎麼辦?
於是,劉邦爭分奪秒地開始削弱甚至剪除異姓諸侯王以及功臣們的勢力。
最終,除了實力弱小不構成任何威脅的的長沙王吳芮之外,燕王臧荼、楚王韓信、趙王張敖、代相國陽夏侯陳豨、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韓王信先後被殺或自殺。
其中韓王信叛逃匈奴,劉邦御駕親征卻遭受“白登之圍”這樣的奇恥大辱,差點把老命都丟在了那裡。
其實劉邦這樣做也算不得是過河拆橋,他剪除的這些異姓王裡嚴格說起來都不算冤枉,天下第一奇書《羅織經》的一句話就很好地說明了這個道理:
才可用者,非大害而隱忍。其不可制,果大材而亦誅。
意思是,有才能可以供己使用的人,如果於己沒有大的害處,要對他們包容忍讓;如果一個人不能被自己掌控,即使才能出眾,也必須誅殺之。
打江山的過程中,無論是韓王信,還是楚王韓信,都是有大才的,而且當時能夠助飛劉邦的事業,又沒有顯露出來太大的危害,所以劉邦要重用他們,還封他們為王。
可是,隨著天下安定,異姓王的心思卻有些不太安定了。
所以,這個時候異姓王們就有了不受劉邦掌控的風險,即便他們人才難得,也必須狠下心不計代價消滅掉。
異姓王的被一掃而空,劉邦依舊寢食難安,畢竟剩下的功勳大臣還是太多了。
當初他可是一口氣封了140多個侯爵,誰知道他們當中會不會有人藏著不臣之心呢?
而且,劉邦發現皇后呂雉在協助他理政的過程中,外戚的勢力不斷膨脹,隨時面臨失控的風險。
這不行啊,拼了命打下的江山可不能被別人撿了便宜,不管是誰都不行!
於是,劉邦一邊大肆分封劉姓諸王,一邊拖著重病的身子,與劉姓諸王,功臣集團一起盟誓。
為了表示對這次盟會的重視,劉邦命令斬殺了一匹珍貴的白馬,所以這場會盟被稱為“白馬之盟”。
劉邦這一招十分的高明,讀懂“白馬之盟”,你就會明白人性到底有多醜陋。
“白馬之盟”主要包括兩條:
一、國以永存,施及苗裔。
二、非劉氏而王者,天下共擊之,若無功上所不置而侯者,天下共誅之。
雖然只有這麼簡短的幾十個字,其包含的內容卻相當豐富,我們逐一來解讀。
一,國以永存,施及苗裔。“白馬之盟”的第一條,簡簡單單的8個字,劉邦就給功臣集團們吃下了一顆定心丸。
出身市井無賴的劉邦最懂得人性的本質,按照《羅織經》來說就是:
人者多欲,其性尚私。
每個人都有各種各樣的慾望,自私才是人的本性。
沒有利益的事情,沒有人會去做。
所以,劉邦在讓那些老兄弟幫他守護劉氏江山之前,先要給他們足夠的甜頭。
“國以永存,施及苗裔”,就是告訴他們,只要有大漢國存在一天,你們和你們的子孫後代就能永享富貴。
有了足夠的利益之後,功臣集團才會願意為劉邦和他的子孫出力,共同捍衛老劉家的江山社稷。
畢竟,大家的利益已經捆綁到一起了,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二、非劉氏不得封王這一條應該是大家最為熟悉的,瞭解過漢代歷史的,一定都聽說過“非劉氏不得封王”這句話。
這是劉邦“白馬之盟”的核心訴求,為什麼要限定只有劉氏皇族才能封王呢?
顯然,前面的韓信、彭越、英布這些異姓王,已經把劉邦搞怕了,他開始有了一種執念:“非我族類其心必異”。
於是,他一邊收拾那些異姓王,收攏功臣們的權力,一邊大肆分封劉姓皇族。
在繼承秦朝郡縣制的基礎上,劉邦又開起了倒車,玩起了分封制。
於是形成了漢朝獨有的郡、國並存的局面。
前面說過《羅織經》裡的警句“人者多欲,其性尚私”,其實後面還有一句:
多欲則貪,尚私則枉,其罪遂生。
意思是說,慾望太多會起貪念,極端自私就很容易越線,罪惡便由此產生。
劉邦顯然非常明白這一點的,保不齊那些功勳大臣慾望膨脹,又鬧著要封王怎麼辦?
大漢朝的物資已經極度匱乏,連他這個當皇帝的找齊6匹白馬拉車都很困難,實在經不起再一次的動亂了。
所以,為了防患於未然,劉邦不惜斬殺一匹珍貴的白馬,給老兄弟們定下規矩:
你們都給我好好聽著,以後只有我劉家的子孫才有資格封王。
自從劉邦“白馬之盟”生效那天起,兩漢接近400年的歷史,這一條都很好地執行了下去,只有三次例外。
破壞規矩的人分別是呂后、王莽、曹操。
既然我們說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私心,慾望會不斷地膨脹,為什麼大漢朝的這些功臣集團會嚴格遵守“白馬之盟”的約定呢?
因為洞悉人性的劉邦,在“非劉氏不得封王”之後還補充了一句。
這就是我們要講的“白馬之盟”的最後一個關鍵點。
三、無軍功不得封侯劉邦這是典型的打一棒給一顆糖吃,他把功臣們爵位的上限限定在王爵以下之後,又給了他們另外一種形式的補償,同樣是利用人性自私的弱點。
這就是“無軍功者不得封侯”。
為什麼說這是對功臣集團的補償呢?
與劉邦舉行盟會的這幫人,基本都已經有侯爵的頭銜在身上了。
“無軍功者不得封侯”對他們是非常有利的,因為天下已經大定。
沒有大的戰亂髮生,後來者想要立下足以封侯的軍功,基本是不太可能的事情。
而他們的侯爵,劉邦可是承諾了可以世襲的。
所以這一條實際上就是在保障他們的利益,封侯的門檻越高,難度越大,越顯得他們這些已經封侯的人尊貴。
所以,“白馬之盟”從生效之日起到東漢覆滅,近400年時間裡基本上都得到了很好的貫徹執行。
劉邦之所以能夠在自己重病纏身的時候與實力強大的功臣集團定下“白馬之盟”,為漢朝的長治久安打下基礎,就是因為洞悉人性,善於利用人性的弱點。
我們每個人,無論是官場職場,都要與無數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
為什麼有些人走得順風順水,而你卻一直無法突破瓶頸呢?
其實就在於他們懂人性和權謀,並善於學習利用。上面提到的《羅織經》,對於學習和掌控人性就很有幫助。
這本書寫盡天下心術、手段和人性,把《羅織經》研究透了,不管是混跡職場還是生活中處理人情世故,對你都是大有裨益的。
它就像是一把刀,雖然在惡人手裡可能會變成兇器,但普通人更多的是拿來切菜、削水果,為生活提供便利。
所謂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
讀了《羅織經》,總有你用得著的時候。
我自己就收藏了羅織經在內的“天下無謀秘卷八書”,包括《小人經》《仕經》《止學》《解厄鑑》《守弱學》《韜晦術》《權謀書》,全套書籍都是原文+故事+譯文,很容易理解、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