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平和黃氏是巨族峭山公的第九子黃化支系的後裔孫。黃化又名黃寧,是峭山二夫人次子,登進士第十九名。黃化帶著峭山的遣子詩從邵武奔赴汀州寧化縣石壁村安居樂業。黃化生三子,萬四(道)、萬五(華)、萬六(孝傑),支分上杭、永定。

史載:黃峭(872-953),字峭山,又名嶽,字仁靜,號青崗,後裔尊稱為峭公或峭山公,是錫公的長子,遠祖自河南光州固始入閩,生於唐懿宗鹹通十三年(872年)四月十五戌時,卒於後周太祖廣順三年(953年)癸丑十一月初十巳時,享壽八十有二,卜葬邵武市鸛藪家林舊塋坐向。黃峭自幼沉巨集,有智略,官至工部侍郎,娶上官氏、吳氏、鄭氏三郡君,共生二十一子。 以第一世昌意(黃帝之子,有熊氏子派)計算,黃峭為第一百一十七世。

黃峭山的第七世孫黃潛善(124世),邵武人,登進士,官至尚書左僕射。黃潛善生九子,就是閩臺黃氏所熟悉的“九子公”。潛善的九個兒子分別是:久昌、久隆、久茂、久盛、久美、久養、久安、久康、久興。

元末時,久昌、久美的派系有兩小支系進入平和縣。

據族譜記載,久昌公的派下質齋公為現在的大坪黃氏開基祖(129世)、均德公為國強黃氏開基祖(130世),久美公的派下元吉公為下阪黃氏開基祖(127世)。霞寨鎮大坪黃氏開基祖(質齋公)的父親與國強黃氏開基祖(均德公)的祖父是親兄弟。

125世的久昌生五個兒子,長子永,創居廣州,支分清遠、增城、花縣、四會、新興、高建等地,次子世,創居南海,三子德(名梗全),創居長汀,支分龍巖、平和等地。126世德(名梗全),娶妻尤氏生三子,長曰十郎,次曰十一郎,三曰十六郎。127世十六郎(號潭),自寧化縣石壁村移居上杭縣金豐里奧杳鄉(今永定縣),娶妻梁氏,生五子,長曰念一郎(128世)遷徙廣東,次曰念二郎(128世)仍居奧杳,三曰念三郎(128世)遷徙潮州一帶,四曰念四郎(128世),五曰念五郎(128世)。念四郎生五子,長子永昌公(質齋公129世),宋末年間移居平和,為平和縣霞寨鎮大坪黃氏開基祖。念二郎(國章)仍居奧杳,念二郎的第三兒子小五公(129世)娶了兩個妻子,分別為李氏、張氏,李氏生子均用、均德、均任,張氏生子均廣、均仲、均政。130世均德公,平和國強黃氏始祖,均德公原居住在永定奧杳唐背乾,於明初從奧杳遷徙到平和國強西洋(現在的國強鄉碧嶺村西洋自然村),據說黃均德從永定奧杳一路走來,沿路以打鐵為生。

一天下午,均德公進入平和縣霞寨鎮的大坪社,受到堂親的熱情接待,在大坪住了個把月,為左右村社村民打鐵,從來不說價錢,受到大家一致讚揚。一天,均德公對著堂親說:我們兄弟不能在一起發展,我應該繼續尋找適應我的位置,我們祖先峭山公當年在邵武把二十一子分散全國各地謀求發展,永遠是我們學習的榜樣。均德公去意已定,堂兄弟沒有什麼好話可說,就把剛剛孵蛋的母雞連籮筐送給均德公,說:“母雞在哪裡下雞仔,就在哪裡安家發展。”

一天早上,Sunny很明媚。均德公告別了堂親,挑著打鐵擔,兒子元興挑著孵蛋的籮筐,一家人行走在群山的小道上。由於有鄉社的地方就逗留片刻,看看有沒有需要打鐵的,走走停停,停停走走,到了第九天下午,均德公才來到今天的國強鄉碧嶺村一個叫西洋的地方。在這裡,原先有一片很大的樹林,均德公就叫妻兒在樹林下歇息。說來有點巧合,孵蛋的籮筐一放下,就傳來嘰嘰喳喳的小雞叫聲。均德公一喜,因為他也看中這塊地理,沒有想到堂親吩咐的事兒正合自己的心願。他對妻兒說:“這個地方不錯,後山很秀氣,前面是一塊不小的平地,這是上天賜給我們的一塊好地理,因為我們堂親對我們建議說,孵蛋的雞在哪裡破殼就在哪安居立業,現在雞蛋已經變成小雞,我們就在這裡安居吧!”妻子聽丈夫一說,走到兒子挑著的籮筐一看,十個雞蛋全部破殼,十隻小雞嘰嘰喳喳。

話說均德公看中這塊地理後即日就興工動土,他搭建了一間簡易的茅草房,作為一家暫時安身的所在地。之後,帶領妻兒辛勤勞作,不久,就開發出一片園地種上農作物,其中種了幾分地的番薯。

卻說時間就像流水一樣,一轉眼就四五年過去,均德公的兒子元興從一個十五六歲的少年人,此時也已經是一個大小夥子了。由於均德公為人誠實,與左右鄉鄰和睦相處,而且不貪財,凡是有人求他修理農傢俱,他從不講價錢,口碑不錯。一天早上,隔壁社的一位賴姓鄉親來到均德公家裡,座談中,看到元興一表人才,就問黃均德說,“小夥子是否婚娶?”黃均德答:“尚沒有!”“雲霄有我一位遠房親戚,姓張,他的女兒年方十八,很文靜,而且知書識禮,與貴公子很般配,我就當一個紅娘吧!”均德公一聽大喜,就同意了。

隔日,這位熱心紅娘就帶著禮物前往雲霄,為元興談婚事。女方聽親戚一一介紹男方情況後,欣然同意這門親事。不久,雙方父母見了面,半年後的一個黃道吉日,元興與張家小姐終於喜結良緣。據霄嶺黃氏族譜記載,元興娶妻張氏,生子央。

話說20年後,央又娶妻生子南一、南二、南三。央公比較有開拓進取精神,他認為在這裡雖然是比較平坦,但從祖父開始,至今開發奮鬥了五六十年,還是老樣子,加上在這兵荒馬亂的年代,時常有兵匪光顧這裡,於是,就決定將三個兒子分別向外發展,大兒子(南一)思想比較單純,只知道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所以決定他暫時守在身邊(後來遷徙雲霄縣);二兒子(南二) 思想靈活,並且善於隨機應變,所以決定他向靈通山腳下發展(現在的平和縣安厚鎮大徑村,後支分雲霄縣下洞村。根據族譜記載,明清時代,該村有十多個後裔孫遷徙臺灣墾荒,現在時常互動);三子黃應元(南三)不滿足於現狀,敢想敢做,所以決定他向山高林密的霄嶺大山坳(現在的國強鄉乾嶺村)搬遷。

據說一天早上,黃央就帶著三子黃應元(南三)到霄嶺看地形準備建房子。在霄嶺,他看中一個叫坎下的地方。於是,第二天,他就請來一位地理先生,這位先生一到坎下,羅盤一放竟然讚不絕口說可以,還神祕地對黃央說,百年後,該樓還會再走龍運。

據說黃應元(霄嶺黃氏第四世,生於洪武十一年正月十九即1378年)在這裡起初是建了三間房子,第二年才擴建圍成一個小土圓樓,名曰“坎下樓”。

話說時間就像流水一樣,“坎下樓”歷盡滄桑,轉眼就過去二百多年。到了1618年的十月初六早上,“一等海澄公”黃梧(霄嶺黃氏第十世)就出生在這個小土樓裡。在“一等海澄公”黃梧出生前五十年,“坎下樓”出生了一位後生叫天興,即均德公的第九代孫。黃氏族譜記載:黃天興生於1569年3月初九,卒於1638年5月17日,享年69歲。黃天興生有四個兒子, 其中兩個兒子是在臺灣出生的。霄嶺黃氏族譜(清朝手抄本)還記載:黃天興(臺灣房)。

據說1600年(萬曆二十八年)秋天的一天,31歲的黃天興由於生活所迫,隻身到漳州、海澄等地謀生。一天中午,他在海澄一間飯店吃點心時,遇到兩位南靖人,一位姓張、一位姓林,他們正悄悄商量如何渡海到臺灣謀生的事兒。黃天興無意中一聽,心想,何不與他們一起過去,聽說臺灣遍地是寶。想到這裡就走過去與他們打招呼,由於黃天興很憨厚,這兩位南靖人很喜歡他,一談,大家有相見恨晚的感覺。三個人聊得海闊天空,最後就商量一起渡海到臺灣開發的事兒。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國內最全!西北唯一!寶雞這處八十年前“抗戰奇蹟”再次煥發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