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曾幾何時,我一直覺得現在的城市是在古城的原址不斷翻新翻蓋而成。後來翻閱一些關於古代城市的書,讓我吃驚的發現並非如此。雖然古城的名字還是那個名字,但早已不在原址,雖然有的古城離原址並不遠。

比如我們最為熟悉的歷史名城——

長安。

在五代之前,長安在中國歷史上的地位簡直是如日中天,它簡直是王朝的象徵。在漢朝到唐朝這八百多年的時間裡,略誇張的說,其實就是一部長安和洛陽的歷史。

許多歷史大事都發生在這兩座名城裡,尤其是長安。佔據長安,坐擁關中,便可出潼關/函谷關而平天下。

因此,中國自秦之後的兩千多年曆史中,長安洛陽在第一個千年如同雙子星般耀眼奪目,照亮了長城內外、大江南北,讓人心生敬畏和敬仰,不由得對這兩座城市頂禮膜拜。

翻開長安的歷史,早在商朝時期即在公元前11世紀,周文王滅掉了崇國之後,在長安西南灃河以西建造了豐,並遷都於此,稱為豐京。

周武王時曾占卜凶吉,《詩經·大雅·文王有聲》篇載:“考卜維王,宅是鎬京”,於是又在灃水東岸(今西安市長安區斗門街道以北)、鎬水西岸建立了鎬京。

豐京是周人宗廟和園囿的所在地,鎬京為周王居住和理政的中心,合稱豐鎬。

這是後來長安的雛形。

鎬京是西周的政治和軍事中心。鎬京又稱宗周,據《長安志》卷三引皇甫謐《帝王世紀》解釋為:“武王自酆居鎬,諸侯宗之,是為宗周”。

但西周末年,犬戎攻破鎬京,殺死周幽王,把金銀財寶和褒姒擄走,並將鎬京付之一炬。

繁華數百年的鎬京化為廢墟,周平王無奈,遷都洛邑(洛陽)。

此後,渭水北岸的咸陽崛起,成為秦國/秦朝的首都,而渭水南岸的豐鎬一帶則變成了一片荒野丘墟。

直到漢高祖劉邦提三尺劍,斬白蛇、入咸陽,敗項羽,平定天下。

這時,定都之事被提上了日程。

當時劉邦群臣多是山東六國人(山東當時指的是指殽山以東)因此紛紛主張定都洛陽。因為洛陽是東周舊都,宮殿城垣完備,而當時長安只是一個鄉邑。

劉邦也有此意。但大臣婁敬勸阻:“秦地關中被山河圍繞,四塞以為固,即便在危急的時候,縱使敵有百萬之眾,也可據而守之。關中因為秦的經營,基礎雄厚,為膏腴之地,關中就是天府之國。陛下入關中而定都,山東雖亂,關中、漢中、巴蜀之地可以保全。就像與人戰鬥,不掐住對方的脖子,摁住對方的背,不能全勝。如果陛下定都關中,就像掐住天下的脖子,摁住其背。”

張良也說:“洛陽建都的東周雖然比秦僅兩世好,但是小不過數百里,田地薄,四面受敵,此非用武之國也。關中左殽、函,右隴、蜀,沃野千里。南有巴、蜀之饒,北有胡苑之利。阻三面而守,獨以一面東制諸侯;諸侯安定,河、渭可以運來天下物產,西給京師;諸侯有變,順流而下,足以制服諸侯。此所謂金城千里,天府之國。婁敬說的是對的。

聽人勸,吃飽飯。劉邦別的本事沒有,知人善任、聽忠言納諫還是有一套的,既然張良都說了,那就一錘子定音,定都關中。

長安第一個輝煌時代開始。

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長安當然也不是。長安都城的建設經歷了好幾代皇帝,時間長達一百多年。

漢太祖五年(前202年),劉邦在渭河南岸、阿房宮北側、秦興樂宮的基礎上重修宮殿,命名為長樂宮。

太祖七年(前200年),劉邦又建造了未央宮,同一年由櫟陽城遷都至此,因地處長安鄉,故命名為長安城。

漢惠帝元年(前194年)至五年(前190年)建造城牆。

漢武帝設京兆尹治理長安,對長安城進行了大規模擴建,興建北宮、桂宮和明光宮,並在城西建造了上林苑、建章宮等,開鑿昆明池。

自此,長安基本建成,歷時一百多年。

漢長安城今西安市區西北郊外,面積約36平方公里,大約是同時期羅馬城的四倍。城市有12座城門和8條主要街道,最長的街道長5500米。城內的宮殿、貴族宅第、官署和宗廟等建築約佔全城面積的三分之二。

在西漢的214年曆史裡,長安一直是全國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張騫通西域後,長安又成為“絲綢之路”的起點,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城市,繁盛一時。

王莽篡漢建立新朝,喜歡改名的改名帝把都城長安改稱“常安”。後來赤眉軍攻入常安,常安城毀於戰火。東漢建立後,光武帝劉秀見長安一片廢墟,只好定都洛陽,長安改作西京。

長安第一個輝煌時代結束。

東漢末年,漢獻帝曾短暫遷都回長安。

西晉末年,晉愍帝也曾逃到長安,短暫建都。

長安成了末日皇帝收容所……

此後東晉十六國、南北朝,長安又成為幾個割據小政權的首都。如十六國時期的前趙、前秦、後秦、南北朝時期的西魏和北周。

紛紛擾擾數百年,長安坐看治與亂。

宮闕萬間誰家院,豪傑爭相過潼關。

北周末年,權臣楊堅把他的外孫從皇位上拎起來,自己坐上,建立了隋朝。

到了隋朝時期,漢長安城已經是做了幾百年的首都,但經過長期的戰亂,已經“都邑殘破,不宜人居,宮室朽敗”, 井水鹹澀不堪飲,一派傾頹衰敗之象。

新王朝,新氣象,隋文帝楊堅捨棄漢長安城,令宇文愷在漢長安城東南的龍首原建造新城。因隋文帝在北周時曾被封為大興郡公,所以新城稱為大興城,宮城稱大興宮,正殿稱大興殿。

大興城開皇二年(582)六月動工,開皇三年(583)三月宮城基本建成,楊堅下令正式遷都。

在這一刻開始,長安開始了第二個的輝煌時代。

大業九年(613年),隋煬帝動用約10萬民夫在宮城和皇城以外建造了外郭城,自此,大興城基本建成。

不久,隋朝二世而亡,唐朝取而代之,也定都大興,不過改名叫長安。

大唐氣象恢弘,國力強盛,對長安城進一步修繕擴建,使之成為世界上最繁華的城市。“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正是盛唐時期長安作為世界中心之一的真實寫照。

隨著唐長安城的擴建,漢長安城遺址也逐漸被囊括在內,成為隋唐皇家禁苑。

唐代曾經在漢長安城遺址上重修宮殿。唐寶曆二年(826年),神策軍在禁苑中重修未央宮,還曾“掘獲白玉床一張,長六尺”。

唐長安城平面呈長方形,東西長9721米,南北寬8652米,周長36.7公里,面積達83.1平方公里。城牆寬12米,高5米,全部用夯土版築,但城門處的牆段為磚牆

城中按中軸對稱佈局,由宮城、皇城和外郭城三部分組成。

隋唐長安城規劃受“象天法地”的思想影響,把皇帝居住的把宮城建在都城北部的正中間,象徵天上天帝所居住的北辰星。

唐朝皇宮大明宮面積是紫禁城的近四倍,太極宮是紫禁城的近三倍。

宮城以南是皇城, 百官衙署都建在皇城之中,象徵著拱衛北辰星的紫徽垣。

而外郭城則環繞宮城與皇城,由整齊的裡坊和東西兩市組成,象徵著拱衛北辰星的璀璨群星。

外郭城內街道縱橫交錯,劃分為108座裡坊。

白居易曾作《登觀音臺望城》:

百千家似圍棋局,十二街如種菜畦。遙認微微入朝火,一條星宿五門西。

大唐長安規劃整齊,佈局嚴整,堪稱中國古代都城的典範。

極盛時期,長安城內人口達百萬。除了唐人,許多西域胡人和高麗、倭人也紛紛前來經商、求學,長安成了東西方文化交匯之地。

然而天寶年間,漁陽顰鼓動地來,安史之亂爆發,叛軍佔據長安,但旋即被唐軍收復。

從此,唐長安城的劫難開始了……

763年,吐蕃也曾短暫佔據長安15天后退走。

783年,涇原鎮士卒兵變,攻陷長安。涇原兵闖入皇宮府庫,大肆掠奪金銀。784年,唐軍與叛軍在長安激戰,收復長安。

881年,沖天大將軍黃巢攻入長安,燒殺搶掠,大肆破壞。後來唐軍又收復長安,唐軍和叛軍互相攻打,長安遭到嚴重破壞,“僅存壞垣”。而原來居民死的死,逃的逃,城內不滿百戶,各坊多變為耕地、菜園。

韋莊作《秦婦吟》,記錄這一慘狀 :

四面從茲多厄束,一斗黃金一斗粟。尚讓廚中食木皮,黃巢機上刲人肉。

東南斷絕無糧道,溝壑漸平人漸少。六軍門外倚殭屍,七架營中填餓殍。

長安寂寂今何有?廢市荒街麥苗秀。採樵斫盡杏園花,修寨誅殘御溝柳。

華軒繡轂皆銷散,甲第朱門無一半。含元殿上狐兔行,花萼樓前荊棘滿。

昔時繁盛皆埋沒,舉目淒涼無故物。內庫燒為錦繡灰,天街踏盡公卿骨!

904年,朱全忠挾持唐昭宗東遷洛陽,同時把長安歷經劫難僅存的宮室、房屋拆毀,將木料順渭水漂下,在洛陽營建宮室。長安哭聲一片。

經過這次劫難,長安徹底成了廢墟。

在黃巢點燃的大火中,是否倒影著長安昔日的輝煌?

朱溫拆卸宮殿樓閣,滿天灰塵中是否有昔日長安全盛時的虛像?

化為一片廢墟的長安,是否發出了沉重而無奈的嘆息?

在唐昭宗揮淚東去的車轍聲中,大唐長安的輝煌也隨著落日緩緩落幕。

盛世舊夢依稀遠去,為大唐吼一曲秦腔做離歌!

後記

唐末,駐守長安的佑國軍節度使韓建認為長安城市太大,但人口稀少,在戰亂頻仍的唐末五代非常不利於防守,於是便對城市進行重新規劃,大大縮小了城池面積,稱為“新城”。

這種城市格局一直延續到五代、北宋、金朝、元朝、明、清。

清朝末年,詩人顧復初途經西安,回想起西安兩千年的興亡更替,大發思古之幽情,作詩《秦中》:

陳倉北去別煙蘿,漠漠神皋電轉過。天外三峰朝白帝,關中八水走黃河。

秦灰劫盡龍蛇遠,漢殿春空雉雀多。王氣伯圖俱滅沒,終南晴翠鬱嵯峨。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饅頭最早是用來替代人頭的!是誰發明的饅頭?不是用來吃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