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歷史猶如一副畫卷,當徐徐展開三國爭霸的畫面,那一刻,一瞬間回想起風起雲湧的時代,如同高山流水般高亢,一曲流觴遲遲不能忘懷。所謂“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就是對諸葛亮一生最好的寫照。

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諸葛亮27歲。劉備三顧茅廬請求諸葛亮出山相助,並詢問統一天下的大計,“三顧茅廬”的故事由此而來。在南陽隆中的時候,諸葛亮就提出了著名的《隆中對》,其中原文中有這樣一段話:

亮答曰:“自董卓已來,豪傑並起,跨州連郡者不可勝數。曹操比於袁紹,則名微而眾寡。然操遂能克紹,以弱為強者,非惟天時,抑亦人謀也。今操已擁百萬之眾,挾天子而令諸侯,此誠不可與爭鋒。孫權據有江東,已歷三世,國險而民附,賢能為之用,此可以為援而不可圖也。”

在文中,諸葛亮客觀分析曹氏、孫氏集團,並且首次提出了孫劉必須要聯盟。其次,諸葛亮還對天下局勢以及未來的發展進行了深入的分析,對劉備集團的發展做出了規劃。諸葛亮一生都在為復興漢室而努力。

三國鼎立的局面形成於“赤壁之戰”之後,當時曹操集團的實力可以用猛將如雲、謀士如雨來形容。其強大的原因在於第一打敗了競爭對手袁紹,擊敗了西涼的馬騰,荊州劉琦投降,這樣從兵力、地域人口、糧食等方面來,曹操是三家中實力最強大的。第二,挾天子以令諸侯,平定了北方。對於東吳來說,佔據了長江中下游,從兵力、地域面積、糧食人口等方面,也是超過了劉備。

在孫劉聯盟下利用火攻擊退了曹氏集團,也就是赤壁之戰以後,劉氏集團慢慢發展壯大了。對於劉備來說,他是中山靖王以後,當今漢室皇帝漢獻帝的皇叔,光復漢室是他的心願。可是從整個局勢來看,荊州卻是重中之重的一個戰略要地,所以劉備讓關羽去駐守。諸葛亮逐步收復西南平定孟獲,也是為了將來的北伐做準備。

在這裡不得不來說一下荊州的丟失了。荊州位置特殊,是歷代兵家必爭之地。有句典故說“關羽大意失荊州”,指的就是當時關羽丟失荊州的事情。劉關張三人在桃園三結義的故事流傳至今,劉備為復仇不聽勸阻乃至後來失敗了。從這裡我們可以分析到,劉氏集團丟失了荊州要地,從而在戰略上處於被動局面,這是其一。其二,徹底打破了孫劉的聯盟關係。其三。國力消耗,損失了很多人馬,結局也以失敗而告終。

劉備稱帝的原因在於他是漢獻帝的皇叔,名正言順,為了光復東漢王朝,自古以來就有名正言順的說法。此舉符合了那些心心念念光復大漢的士族階級的願望。諸葛亮為了完成劉備託孤的遺囑,對劉禪上書《出師表》,原文裡開篇就點明了原因:

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衛之臣不懈於內,忠志之士忘身於外者,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於陛下也。

繼承先帝願望,北伐是為了光復大漢基業。從個人角度出發也是報答先帝,不辜負託孤的願望。原因可以說很直接。根據史料記載,公元263年,蜀國有1082000人 ,魏國有4432881人,公元280年,吳國有2562000人。總計郡縣編戶人口為7672881人。

這是大致的人口基數,蜀國在夷陵之戰後就已經損失了大批兵力,而且國內百姓也不斷遷出,對於徵兵也存在很大的困難,但諸葛亮還是制定了北伐的方陣。

那麼,諸葛亮北伐一共有多少兵力呢?根據歷史記載,只有10萬不到,但是曹魏足有40萬兵力,而且人口眾多,兵員廣大相差4倍的戰鬥力已經非常驚人了。想想諸葛亮也是沒別的選擇,劉備伐東吳失敗後,曹魏和孫權都在蠢蠢欲動。蜀漢局勢危機大,諸葛亮如果這個時候不主動出擊,就只能等著被滅亡了。

那麼, 諸葛亮明知蜀漢國力衰弱,為什麼還一定要堅持北伐呢?下面筆者就列出了諸葛亮必須北伐的三大原因。

第一,光復大漢,繼承劉備遺願。

正如《出師表》開頭部分描述的一樣,光復大漢是劉備的心願,他白帝城託孤諸葛亮,就想讓他想完成自己的心願。其次,曹魏率先稱帝了,那麼要想討伐曹魏就必須從正義的角度出發。由於劉備是漢獻帝皇叔,所以諸葛亮的北伐自然就成了“正義之師”。對於孫權來說,赤壁之戰後,曹魏的威脅大一點。因此東吳後面養精蓄銳,默默地發展,其實這也在等待一個機會。孫權還有識人之明,呂蒙、魯肅以及後起之秀陸遜等人,都是東吳的人才。如果諸葛亮不北伐,處境將對蜀漢不利。

第二,為了蜀漢的發展考慮。

正如《隆中對》裡所說的一樣,荊州既是重點也是最有潛力的。但是荊州已經丟失了,五虎上將裡關羽,張飛也已經逝世了。馬超也是英年早逝,黃忠和趙雲太老了。除此之外,蜀漢就沒有多少出色的將領。對於蜀漢的發展而言,只有打下新的地盤,才會有新的土壤適合他們生存發展。沒有了新的根據地,對於劉氏集團的立足來說是極其不易。只有拓寬了新的地盤,蜀漢才會有壯大隊伍的機會。

蜀漢必須北伐,必須在恢復漢室,這樣才會有號召力。自古以來就有了名正言順的說法,曹氏篡漢,因此劉氏自古以來就是皇族,怎會不舉起大旗對抗呢?

第三,北伐是蜀漢唯一的出路。

首先看曹魏集團。兵多將廣佔據,面積和人口基數也大。耕地多,後備力量充足。可以說是倉中有糧,心中不慌。在來看東吳,佔據了長江天險,在赤壁大敗曹軍,地理位置處於南方,糧食供應也不成問題。所以東吳的發展比蜀漢好一點,從各方面分析,東吳僅次於曹魏。曹操曾這樣形容孫權:“生子當如仲謀。”孫權雄才大略,手下人才也是很多的,而且多半是年輕派,比如陸遜。

蜀漢畢竟佔據的位置有限,而曹魏是青並徐涼冀幽豫袞加上司隸九州之地,面積廣大,糧食供應來源廣泛,後備戰略儲備雄厚從。後備力量來看,蜀漢根本就沒有能力對抗其中任何一家。

綜合以上原因,我們就會發現諸葛亮是形式作為,不討伐就沒有其他出路。

那麼,如果諸葛亮不北伐,蜀漢將如何呢?

首先會出現人才疲憊的現象。五虎將之後就已經有了後繼力量缺乏的現象,設想一旦天下局勢發生變化,蜀漢是很難面對的。諸葛亮有個缺點,就是太過於謹慎,什麼事情都是親力親為。這也就導致了他積勞成疾。曹魏集團七次頒佈了“求賢令”,人才充足,比如鄧艾。

其次,諸葛亮標準太高,所有將領中只有姜維才符合他心目中選擇的標準。東吳的發展也是一鳴驚人。從“吳下阿蒙”的故事就可以看出,孫權用人有多高明了。所謂在戰爭中學習戰爭,如果不主動尋找新的發展方向,蜀國就不會有太大的突破。

如果諸葛亮不北伐,蜀漢與其他兩家相比,發展差距會越來越大。因為有限的土地不適合大的發展,蜀漢的治理極難,這樣的問題讓諸葛亮很迷茫。如果不尋找新的出路,持續現狀不管,無論是內部還是外部,矛盾會不斷滋生,最終會導致滅亡。

綜合以上觀點論之,北伐是蜀漢的唯一出路。如果諸葛亮不北伐,蜀漢將會遠遠落後其他兩家。就從整個三國形勢來看,蜀漢將沒有了優勢。設想曹魏如果奪取荊州,那麼蜀漢危險將會越來越大。東吳佔據荊州,也時刻提醒他們危險就在身邊。如果局勢有變,北方的曹魏,那邊的東吳,瞬間會讓蜀漢處於兩面夾擊的狀態,沒有了翻盤的可能。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你只知道唐太宗發動的“玄武門之變”,唐代的其他三次你知道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