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春秋時期,齊國大夫田氏家族一直暗中謀劃,想取代齊國國王姜氏,但是因忌憚齊國高氏、國氏、鮑氏、晏氏等四大家族的勢力,遲遲沒有得手。

因此田氏家族的第八任首領田常,為了顯示自己的實力,欲率領齊國士兵發兵攻打弱小的魯國,樹立威信。

齊國勢力範圍

孔子聽說這件事情後十分著急,畢竟是魯國是自己的祖國。

因此,孔子將他的弟子全部召集過來,對他們說:“魯國,是我們祖先的墳墓所處的地方,是我們的祖國,如今祖國有難,你們有什麼辦法解決嗎?”

作為老師,孔子十分了解弟子的能力,知道這三個人雖然能力出眾,但是解決不了這個問題。直到子貢站出來,請求出使齊國,孔子才應允,這說明孔子認為只有子貢才能解決這個問題。

子貢是何許人也?為何孔子會認為這件事情除了他無人能解?

子貢名叫端木賜,複姓端木,字子貢。春秋末年衛國人。孔子的得意門生,孔門十哲之一,善於雄辯,且有幹濟才,辦事通達,曾任魯國、衛國的丞相。

其還善於經商,是孔子弟子中的首富。成語“端木遺風”就是指子貢遺留下來的誠信經商的風氣,其後來還成為民間信奉的財神。

據史書記載:子貢“巧口利辭”,“能言善辯”,辦事通達,是社會活動家和傑出的外交家。

當年,孔子辦學時,把教學內容分為四科,即德行、政事、言語、文學。子貢系言語科之佼佼者,連孔子也自嘆不如。

所以,孔子才認為此事要想解決,非子貢出馬不可。

於是,子貢先來到齊國求見田常,他對田常講:”我聽說閣下要攻打魯國,這可是大錯特錯了“。

田常便問子貢,”先生覺得哪裡錯了?“

子貢回答說:”魯國是非常難打敗的,因為魯國的城牆又矮又薄,國土小而又窮,國君昏庸不仁,大臣虛偽無能,士兵都不願意打仗,這樣的國家你是不可能打敗他的。

你不如到南方去打吳國,吳國的城牆又高又厚,地大物博,士兵很能打仗,大臣賢明能幹,吳國容易打敗“。 聽完子貢的話,田常是勃然大怒,”先生莫非是過來戲弄我的,別人認為簡單的,你認為難,別人認為難得,你認為簡單,這是什麼道理。“

子貢回答說:”我聽過這樣的話,內部有憂患的應去攻打強國,外部有憂患的就去打弱國。閣下的憂患是在內而非在外,所以您應該是去攻吳而非伐魯。

我知道魯國很容易打敗了,可是打敗了魯國,對閣下反而有害無益。魯國若敗,首先是增加了國君的威望,不利於您控制國君。

其次,跟您一同率軍打仗的同僚們,也會因為戰功提高地位,與您爭權奪利。因此,攻破魯國對齊國有利,但是對您無利,那你在齊國就很危險了。

但是,如果您去攻打強大的吳國,雖然註定會失敗的,但是國家敗了沒關係,你卻能有好處。國家失敗了,貴族大臣的力量遭到了削弱,國君變得更加孤立。

到那時,齊國所能夠依靠的除了您還有誰? 所以攻打強大吳國,對齊國無益,但是對您有利。

田常聽後覺得有道理,但是,田常既已確定伐魯,又怕揮師向吳將遭到國內大臣懷疑。

子貢便請田常暫時按兵不動,並進一步表示自己可以叫吳王出兵救魯,討伐齊國,這樣就可以使田常獲得把矛頭指向吳國的藉口了。

田常一聽,非常高興,完全採納了子貢的意見。 於是,子貢又風塵僕僕的來到吳國,當時吳王夫差在大敗越國之後,正一心北上爭霸。倘若齊勝魯並使之成為屬國,形勢必將對吳的爭霸事業大為不利。

子貢於是抓住這一點,對吳王夫差說:”如今強大的齊國謀取弱小的魯國,。齊國一旦滅了魯國就會南下攻打吳國,和您爭霸。大王您的地位危險了!

現在,您如果你救援魯國,名義上是救魯國,實際上是削弱齊國。齊國貌似強大,其實,它恃強凌弱,早已不得人心。而且其內部爭權奪利,打敗它非常容易。

一旦打敗齊國,您就可以獲得巨大的威望,可以趁機北上壓服晉國,這樣大王您就是當之無愧的天下霸主了。”

打著救亡的旗號而抑制齊國的擴張,自然是很對吳王胃口的,但他另一方面又對越國放心不下。

因為其時勾踐正臥薪嚐膽,“苦身養士”,懷報仇之心。所以夫差又表示要徹底征服越國後再北上伐齊。

對此,子貢則勸說到:”大王您的吳國不如齊國強大,如果你把齊國放在一邊去打越國,則齊國早已把魯國滅掉了。

而大王正準備打起扶助弱小國家的旗號,如果你討伐小小的越國而畏懼強大的齊國,這不打自己的臉嗎。要是你讓越國繼續存在下去,正好向諸侯表示你的仁愛之心。

為救魯而伐齊,再給晉國施加壓力,諸侯必然都擁戴您,你的霸業就可以成就了。

大王所擔心的是越國,我願意去見見越王,叫越王派兵跟隨你去打齊國,把越國的兵力抽空,大王無後顧之憂,就可以放心地出兵攻打齊國了。”

在吳王看來,為了成就霸業,這種脅迫勾踐派兵隨從吳國出征的策略,不僅可以抽空越國的兵力,免除自己的後顧之憂。

而且可以增加討伐齊國的軍事力量,造成多國聯合聲討氣勢,當然是求之不得的。

吳王夫差聽了非常高興,要子貢儘快前往越國,子貢於是又前往越國遊說越王出兵助吳伐齊。

正在忍辱負重的勾踐用隆重的禮節接待子貢,並親自到賓館看望他。

子貢毫無保留地道出了自己吳國之行的經過,並透露了吳王因擔心越國有報仇之心,而要先破越後伐齊的打算。

他對勾踐說:“如果你本沒有復仇之心,卻讓人懷疑有此企圖,這是很愚蠢的;如果有復仇之心,尚未付諸行動,卻叫人知道了,那是很危險的。”

鑑於勾踐強烈的復仇願望,子貢對他詳細分析了吳國的形勢:一是“吳王為人猛暴,群臣不堪",二是“國家敝以數戰,士卒弗忍",三是“百姓上,大臣內變”,四是“太宰嚭用事,順君之過以安其私”。

據此,子貢又向越王提出三條建議:是派兵輔佐吳王出征,以滿足其爭霸野心;二是進獻重寶,以取悅夫差;三是卑辭陳言,表明二之心。

如果勾踐照此辦理,夫差必定伐齊無疑。如果吳國戰敗,這是越國的福氣;如果吳國取得勝利,則夫差必將乘勝攻打晉國,謀求霸主地位。

到那時,子貢再求見晉國國君,請他同越國共同攻打吳國。吳軍腹背受敵,精銳部隊又盡在晉地,越國就可以趁機滅亡吳國了。

勾踐高興地接受了這些策略,並贈送子貢“金百鎰、劍一、良矛一”。子貢謝絕了這些禮品,又趕回吳國。

回到吳國後,子貢向吳王說了一大堆勾踐對吳王感恩戴德的話。五天之後,越國大夫文種又攜帶重禮寶器拜見吳王,並表示越王勾踐願親自率領士卒三千助戰。

夫差聽從子貢的建議,接受了參戰的越兵,留下禮物,但是拒絕勾踐親自帶兵作戰的要求。

就在吳王著手伐齊之際,子貢又趕往外交征途的最後一站—晉國。

子貢向晉國通報了,齊國與吳國將發生戰爭的最新情報,並預測了兩種結果:如果吳軍戰敗,越必亂吳;如果吳軍勝齊,必將進軍晉國,希望晉國做好迎戰準備。

為了挽救魯國,子貢力說諸侯,至此走完了他的軍事外交的全部旅程。其後國際形勢的發展變化可以說是完全在子貢鋪設的軌道上運動的。

魯哀公十年(公元前485年),吳軍果然出動水師自海上攻齊。

魯哀公十一年,吳人與齊人戰於艾陵大破齊軍,接著又為進軍晉國、北上爭霸做準備。

魯哀公十三年,夫差率大軍到達黃池會見有關諸侯,與晉國爭做盟主。與此同時,越國抓住這一有利時機,兵分兩路襲擊吳國,一舉攻入吳都。

訊息傳至黃池,夫差恐懼不已,殺了七個前來報告戰敗訊息的人,只得讓晉國成為盟主,自己匆匆撤兵回防,與越軍戰於五湖,

結果三戰三敗。越軍攻入吳國的國都,殺死吳王夫差,消滅了吳國。由此,越國成為地跨江淮稱霸中原的霸主。

子貢洞察形勢,利用各國之間的矛盾,因勢利導,投各國國君之所好,縱橫捭闔,透過一張嘴改變整個天下的局勢。

司馬遷高度評價了子貢的這一軍事外交成就。他說:“子貢一出,存魯,亂齊,破吳,強晉而霸越。子貢一使,使勢相破,十年之中,五國各有變。“

51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周文王:我給紂王挖個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