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看清中國歷史的脈絡,首先得看四大古都——長安、洛陽、南京、北京。絕大多數政權爭先恐後搶奪這四個地方,無非是看中四地形勝,利於發展。無論分裂還是統一,主流政權皆立足於四大古都,制定自身的戰略規劃,也只有瞭解四大古都的地理奧秘,才可進一步摸索中國歷史的規律。
關中大地,東有崤山,西有隴山,北有北山,南有秦嶺,內有涇河、渭水、洛水、黃河,沃野千里,表裡河山,四塞之國,開關可戰,閉關可守,號稱險要,世人皆謂之“得關中可得天下”,然而綠林赤眉得長安旋即滅亡,劉裕定關中而赫連勃勃卻言關中易奪,這又是為何?
關中地勢低窪,高原山地環繞,其險不在自身而在四周。失河套則有渭水之盟,失隴右則吐蕃可陷 長安,兩地若在,長安可失而復得,兩地若失,則長安得而不可守。這便是赫連勃勃言關中易奪的原因,其實是看透了關中的地理形勢。那麼得到了河套、隴右,長安是否可以高枕無憂?
關中一統中原猶如建瓴之水奔流而下,是因為其地勢高於中原佔有地利。而河西對於隴右亦是如此,西域對於河西,蔥嶺對於西域皆是這個道理,只有西極蔥嶺才能取得完整的地理形勢遮蔽關中,方可使關中高枕無憂。
歷史上定都關中的政權大都砥礪前行,即使一統天下,亦不忘開拓進取,只因為地理形勢皆在西部和北部胡族之手,如若不爭,則會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坐待滅亡,所以中國能有雄漢盛唐,司馬光亦盛讚“是時中國盛強,自安遠門西盡唐境萬二千里”。
然而中國疆域廣博,在古代技術下難以四面兼顧,定都長安必然造成西重東輕,所以秦亡於大澤 山,新莽亡於綠林赤眉,唐亂於安史,困於河朔,亡於朱梁。面對東亞格局爭霸亦顯得力不從心,漢唐佔據朝鮮終究難以為繼,扶余、靺鞨、渤海、契丹連番作亂,使大唐不得不在范陽,平盧部署重兵,又讓安祿山身兼三鎮節度使,終釀成安史之亂。
經過五代戰火摧殘,關中生態遭到嚴重破壞,長安逐漸失去首都職能。其後,海洋技術的發展,爭霸東北亞的重要性逐漸顯現,長安過於深入內陸的劣勢決定其不再適合作為首都,中國國都遂逐漸向東部沿海轉移,但其作為西部第一重鎮依然承擔著現代中國的西部戰略,併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