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開始談論李斯與扶蘇之前,我們暫可以透過韓非與李斯之間的故事來簡單瞭解一下李斯。
韓非是荀子的弟子,是法家的集大成者。秦王很賞識韓非的才華,彼時,秦國正在攻打韓,韓王派遣韓非出訪秦國。韓非上書一篇《存韓》,講明攻韓的利弊並在文中批評了李斯等人,兩者結怨。而李斯也是荀子的弟子,法家的弟子,站在秦國要滅掉韓國的立場,上書欣賞韓非的秦王要他拘留韓非,後來的韓非在獄中逼的服毒自盡,而其中十有八九也是李斯指示吧。
那接下來再說會為什麼李斯要害扶蘇公子呢?
準確來說,李斯起初並沒有想要去害扶蘇,其中十分關鍵的人物就是趙高,趙高看到了李斯和扶蘇之間某層複雜的關係,也明白李斯的為人。
從司馬遷《史記》:"扶蘇為人仁。" 以及扶蘇直言上諫"天下初定,遠方黔首未集,諸生皆誦法孔子,今上皆重法繩之,臣恐天下不安。唯上察之",其中可以發現"仁""孔子"對於與扶蘇,展現了扶蘇他是一位仁厚的,尊崇儒家的這樣一位公子,而"重法"則代表了李斯極端的法學思想,兩者的矛盾是兩人不和的關鍵,也是趙高利用了這一點。
其次,扶蘇是長子,自然受到家裡宗親的照顧,被驅逐後由與宗族派的蒙恬在一起,可以說扶蘇代表了很濃重的宗族派,換句話說李斯和扶蘇的關係疏遠,甚至因為政見不同,兩者是敵對狀態,李斯害怕扶蘇上臺後會放棄自己的思想和政治建設。相信大家也看了《大秦賦》裡有一段就是秦王釋出逐客令,而李斯用《諫逐客書》來勸大王不要驅逐外客,李斯很清楚自己始終是外客不是宗親,一旦思想理念也下一代君王不符就會被驅逐,甚至有糟糕的結局。與之同時,把自己當老師的胡亥卻是一個 "優秀"的目標。
最後再談回李斯,一個開國功臣的自我覆滅。被腰斬的李斯是不值得同情的,韓非與李斯都是法家的代表人物,而兩者的不同在於韓非是法家的集大成者,他將道家的思想也融入進了法家之中,君無為,法無不為;而李斯則是倡導崇法尚刑,一種法律的極端性,以重刑來治國。同時,回望李斯的人生,也伴隨著極強功利主義的色彩,司馬遷說":斯知《六藝》之歸,不務明政以補主上之缺,持爵祿之重,阿順苟合,嚴威酷刑,聽高邪說,廢謫立庶"大致意思就是說李斯知道儒家的道義,卻不明政事去彌補皇帝的過失,拿著厚重的俸祿卻阿諛奉承,嚴酷執刑,聽趙高廢扶蘇立胡亥。
後人評價他是聖也是魔,大多也出於此,他做出了他的貢獻,他也帶領秦國走向了覆滅,可惜了秦的先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