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作為東南亞國家,緬甸的歷史非常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11世紀。然而經過千年的發展,緬甸歷經多次王朝變化,最後成為英國的殖民地。直到二戰結束,曾經附庸於英國的緬甸才迎來獨立,隨後卻陷入反覆不斷的戰亂之中。那麼這個國家為何戰亂不斷無法根治呢?

緬甸戰亂的主要原因是內部矛盾和外部勢力的干預,其中包含複雜的歷史原因和文化衝突。緬軍和地方武裝之間的矛盾,並不是簡單的軍事衝突問題,而是有多層次的矛盾。在未來相當長的時間裡,這個矛盾很難從根本上化解。

緬甸是東盟最重要的國家之一,在東南亞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國土面積67萬平方公里,人口5300多萬,經濟較為落後。而且民族構成十分複雜,有137個民族,其中緬族人佔七成。它和印度,中國,泰國,寮國,孟加拉國都接壤。因此緬甸一爆發戰爭,周圍的地區都會高度關注,極力斡旋。

緬甸戰亂最初是因為各族不平等問題,緬甸過去長時間實行緬族優先,並擁有特權的政策。這就引起其它族的不滿,其他族的武裝開始鬥爭和反抗。鬥爭的焦點主要在緬北,其中實力比較強的是克欽族。後來英國長期殖民統治緬甸,果敢族也加入了緬甸,部分印度人也來到緬甸。

英國為了平衡緬甸內部,用借力打力的策略,保持自己的最高管理權。因此英國允許地方武裝的存在,後來日本發動二戰,英國敗退。此時的緬甸就徹底分化了,緬甸投靠日本軍隊,但有不少族人繼續反抗日本入侵和緬軍。

在昂山時代,緬甸內部曾達成一致,共同成立聯邦,目的是趕走英國殖民者。但是雙方談判時,地方軍並不相信緬軍,不敢也不願交槍。因此昂山將軍同意地方保持自己的武裝和各地自治,實現短暫和平。後來緬甸內亂,吳努開始打壓地方少數民族力量。到了吳奈溫時期,矛盾進一步激化。

此時的緬甸聯邦,除了緬軍,還有29支地方武裝。此後雙方也多次談判,讓各地武裝的領導擔任地方官。然而地方武裝始終不信任緬當局,必須保持武裝存在。因此從現實角度出發,緬甸唯有解決民各族的權益問題,才可能化解矛盾衝突,實現和平。

20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後唐:五代十國裡最強的皇朝,為何沒能一統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