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軍退回開城後,慶尚道巡邊使李薲率領三千五百人駐守坡州城,以防日軍向北繼續偷襲。
全羅道巡察使權慄率2300人馬前往幸州駐防,守衛幸州的原先日軍人數較少,見狀直接向南逃竄將城池拱手相讓。
但深感明軍戰鬥力極為強大的宇喜多秀家內心仍然忐忑不安,他與眾將一起探討如何開展下一步的戰略。小早川隆景被打怕了,死活認為明軍不可輕易試探,否則後果難料!黑田長政卻認為,目前為防止明軍進一步南下漢城,必須要使漢城不能成為孤城,當務之急是要奪回剛剛丟失的幸州城。
幸州城位於漢城的西北方向,與漢城互為犄角之勢,若是奪回幸州並屯以重兵,則與漢城互相呼應。明軍攻擊哪一座城,另外一城都可進行支援掩護。而且幸州地勢極為險要,是典型的易守難攻之地。宇喜多秀家同意此略,並親自率領三萬將士於萬曆二十一年二月十二日從漢城出發,直逼幸州。
權慄並不是個典型的朝鮮廢物官員,他進入幸州城後就做了充分準備。在日軍正面進攻的陡坡上設定了兩道障礙,就等著日軍來攻擊他謀劃好的陣型。可憐的小西行長再次充當打頭陣的作用,這次小西覺得應該不會像以前那樣丟人現眼了,畢竟打的是朝軍。沒想到的是由於進攻突擊面較窄,成堆的日軍擠在一起,兵力優勢無法凸顯出來,反而被朝軍用弓箭和滾木砸死了許多。前面的衝不上去,後面的連忙又往回撤,氣的小西說不出話來!
宇喜多秀家隨即更換主攻人馬,採取輪戰的戰術,以消耗朝軍守軍的弓箭和滾石等守城物資。黑田長政帶著第二撥人馬往上衝,毫無疑問沒有辦法拿下,甚至連城池的邊也沒有摸到!第三隊由石田三成率領,日軍再次扛著鐵炮試圖壓制朝軍,等朝軍弓箭射來,日軍就立盾不動。守軍見日軍不動,守軍也按捺不動。等日軍再次行動,守軍繼續投放滾石,石田很倒黴,被一塊滾石砸中頭部,頓時血流不止。第三波再次失敗!
宇喜多秀家怒不可遏,親自點起五千精銳,不論傷亡,無比突破幸州城前的兩道防線。這次日軍悍不畏死的衝鋒使得離防線的柵欄近了許多,朝軍於是將煮開的沸水潑向日軍,前方日軍被攪得稀里嘩啦的,後面的日軍嚮往後逃,被宇喜多秀家斬了兩人才穩住陣腳!憑藉著宇喜多秀家親自壓陣,日軍突破了第一道防線,隨即哇哇亂叫的日軍舉著明晃晃的倭刀奔向第二道防線。迎接日軍的還是密集的弓箭和火銃,打的日軍又是一陣大亂,宇喜多秀家很不幸被擊中,受傷的他無奈撤了下去。隨即五千日軍又紛紛如潮水般的退了下去。吉川廣家見狀帶著人又衝上去,本來快到第二道防線上了,結果朝軍守軍丟擲了一包包石灰,石灰粉順風而飛,日軍是一片哀嚎,無奈繼續後撤。
日軍輪番不停地對幸州城進行強攻,幸州城內連婦女都上城作戰,打的入夜時分,日軍逐漸突破第二道防線。還沒等日軍準備蟻附攻城呢。日軍大營突然傳來陣陣炮響,日軍紛紛回頭觀望,發現自己家被偷了!京畿道水使李彬率領的戰船從漢江駛來,戰船上的火炮轟擊了日軍的大營。日軍大營內養傷的宇喜多秀家徹底坐不住了,幸州城也不要了,迅速帶領部隊撤回漢城。
幸州之戰結束後,權慄被任命為都元帥,節制朝鮮各道兵馬。
回到開城的李如松也沒有閒著,他左右思考一番,命人打探日軍糧草補給囤積在何處,柳成龍說朝鮮昔日的糧倉都在城北龍山上,估計那裡現在一定也是日軍的糧倉所在。李如松於是定下作戰計劃,徹底幹掉日軍的糧草補給,來一個釜底抽薪。
是日夜間,李如松命令查大受率700人襲擊龍山日軍大營,又命祖承訓率三千人馬至馬山館駐紮,負責接應查大受!為防止行軍路上官兵喧譁引起敵人注意,查大受命令人人口銜枚奔向龍山而去。
日軍駐守龍山的兵力並不多,日軍也從未想起要防著這一手。結果查大受輕易突破龍山日軍大營,剎那間龍山大營的火光立馬升起,明軍利用各種焚燬材料把原朝鮮王國這個最大的糧倉燒成了漫山大火。漢城方向日軍也看到那非常醒目的隆隆大火,急忙派遣2000餘人前往增援,正好碰上查大受帶人撤退回去。雙方發生了遭遇戰,查大受且戰且退向著馬山館方向前進,祖承訓則迅速派遣騎兵接應查大受,日軍見大量明軍騎兵接應這股敵軍,不敢向前冒進,收兵趕回龍山。
可此時的龍山,已成熊熊大火之勢,非人力所能控制的了!龍山糧倉內十多萬擔糧草為之一空,得知訊息的宇喜多秀家直接就懵了,聞得訊息後就坐在椅子上一言不發!他很清楚龍山的糧倉被燒燬對日軍意味著什麼,目前後勤線時不時就被各路朝鮮義軍偷襲,海上的線路也沒有打通。目前日軍只有龍山倉內的糧草供應著這數萬大軍的補給,現在一場大火徹底把全軍的口糧燒得乾乾淨淨。也是把他閉上了絕路!
小西行長第一個建議撤回國內,石田三成則希望宇喜多秀家讓他回日本向秀吉報告此事,以獲悉太閣的意見!宇喜多秀家只好同意石田的建議,並且固守在漢城一動不動。
李如松也上報朝廷請求繼續派遣援兵,畢竟漢城守衛的日軍數量依舊龐大,僅憑目前的兵力很難拿下漢城。可是萬曆皇帝卻是不願意繼續打下去了,畢竟打仗花錢如流水,這才短短數月,李如松的三、四萬兵力已經消耗了朝廷二百多萬兩軍費,萬曆皇帝命令群臣再議此事。
兵部尚書石星認為可以進行和談,只要日寇退出朝鮮,一切都好說!結果此話一出,御史紛紛彈劾說他畏敵如虎。但是萬曆皇帝很清楚目前的情況,他實在不願意在國外消耗太多大明的實力,指示兵部做好和談事宜的準備。
此時的日軍卻早已在漢城待不住了,由於實在缺乏補給供應,加之逃兵不斷,各路朝鮮義軍紛紛趁火打劫,日軍各路部隊都損失不小。實在無法頂住壓力的宇喜多秀家率領自己殘存的5萬人馬迅速南撤前往釜山,在朝鮮的東南海邊進行駐紮,等待豐臣秀吉的下一步指示!
秀吉也很清楚,自己之前的想法確實異想天開了。短短不到數月,大明的強大實力已經讓他明白自己當初那個征服東亞的夢想無異於痴人說夢話!他本心也傾向於和談,保住現在的成果,畢竟侵略朝鮮已經讓日軍損失了大量兵力,如果繼續打下去後勤補給實在是太困難。前線將領的普遍悲觀情緒也讓秀吉明白此時最好的辦法就是和談!
雙方都有和談的意向,正所謂一拍即合!
朝廷派遣兵部侍郎宋應昌前往開城,他一到開城便命令李如松釋放沈維敬,同時命沈維敬負責出使與日軍洽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