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風雲起,英雄競逐鹿。江淮方離亂,燕雲復悲歌。生民如草芥,帝皇若犬馬。泣對足下路,何日車同軌?
唐自安史之亂以來藩鎮割據山河破碎,僅靠江淮財富苟延殘喘。德宗即位,立志削平藩鎮。涇原兵變,天子蝸居小城。唐德宗遂一蹶不振,只顧貪利斂財,寄未遂之志於後世之君。憲宗即位繼承先志,元和削藩,鎮帥皆服,自以為成不世之功,除藩鎮之患。不想憲宗死後藩鎮立刻死灰復燃。以至唐末,遂終無解。
藩鎮到底有多強?也許後唐王朝能告訴你答案。
後唐全盛疆域
天下英雄,死於藩鎮"方其盛也,舉天下英雄莫能與爭鋒,及其衰也,數十伶人困之,身死國滅,為天下笑。"這是歐陽修對五代後唐開國之君李存勖的評價,言語之中不無惋惜,似乎李存勖不寵愛伶人就能夠千秋萬代。
寵信宦官伶人自中唐以來便已有之,唐朝卻能延續150年。後人把李存勖亡國的原因歸結於寵信伶人宦官干政,縱容皇后與民爭利,喜歡打獵荒廢國事三條大罪。所以短短三年便已經身死國滅。可是貪財誰又能比唐德宗狠?荒廢國事有誰能比得上唐僖宗?可這兩位都不至於亡國啊!更何況李亞子蓋世英雄,以微弱之邦圖霸中原,乃不世之傑,豈是那兩位可以比擬的?
李存勖
他究竟是怎麼死的?
藩鎮,只能是藩鎮。
李存勖得河北三鎮之力,一劍封喉滅亡後梁。河北三鎮是天下藩鎮的老祖宗,號稱"長安天子,魏府牙兵",終唐一世,桀驁不馴。李存勖滅亡後梁,河北三鎮出力甚多。按理說功成之後就應該大加封賞,可錢哪來啊?中原藩鎮林立都不交稅,山西河北連年征戰早就疲憊不堪,只有朱溫留下來的中原四鎮是直轄區,卻要承擔數十萬僱傭兵的口糧,奈何天不佑唐,那幾年各地爆發大洪水,稅收銳減。
皇帝和財政部長只能透過各種不正當方式大肆斂財,背上無數罵名,財政部長天天站在城門口清點搜刮來的財富分發給士兵,卻還是杯水車薪。大兵們卻以為李存勖家財萬貫剋扣工資。於是乎藩鎮反目,禁軍離心。魏府牙兵皇甫暉賭博虧輸後振臂一揮居然天下響應,可見藩鎮不滿由來已久。
藩鎮
李存勖出兵平叛麾下禁衛軍居然逃亡過半,只好無功而返。李存勖在路上攔下一個警衛兵說:你們再耐心等等,魏王已經打敗蜀國,正帶著錢回來。士兵:已經晚了陛下,我的妻子兒女都已經餓死了,要錢幹什麼?
這就是當時李存勖面對的困局,為了安撫藩鎮,他刮地三尺與民爭利,甚至已經很久都沒有給自己的軍隊發工資。縱然是天下英雄也不能無中生有。藩鎮割據,不交稅收,皇帝統治天下,卻必須直轄一支龐大的軍隊,光靠直轄地稅收本就已經捉襟見肘,一旦遇上天災人禍便會風雨飄搖。
李存勖沒錯,錯的是這個亂世。
李存勖稅收直轄區
仁君有淚,亂世無情。魏博發生兵變後,李存勖無奈只好派大太保李嗣源統兵出征。李嗣源13歲就跟著李家打天下,至今已經47年可謂是忠心耿耿,奈何麾下士兵早就離心離德,剛到幽州城下就反殺了他們的統兵將軍要擁立李嗣源做皇帝,與城內叛軍合流。李嗣源萬般不答應,被劫持入城。
城內叛軍不歡迎外來戶殺光城外兵馬,用刀子圍著李嗣源也要他做皇帝。李嗣源無奈之下只好虛以委蛇說要回去募兵,趁機逃跑後,招募兵馬來平叛,大敗。只好孤零零跑回開封,不想迎頭撞見洛陽叛逃出來的禁軍,又要他做皇帝,叛軍告訴他朝廷已經判定你謀反了,你在河北寫的求救信都被政敵元行欽截下。在這幫大兵的脅迫下李嗣源無奈之下只好舉起反旗。
河北三鎮
不久後,李存勖在興教門之變中被殺,李嗣源登基成為後唐明宗。李亞子駕崩,藩鎮這口惡氣也總算出了,李嗣源讓他們就近就食,算是解決燃眉之急,李嗣源統治期間老天爺給足面子,加上皇帝關心民生不妄動兵戈,亂世終於有了片刻安寧,史稱"言於五代,粗為小康",可後唐的國力已經原形畢露疲弱不堪了,甚至都支援不起一場對外戰爭,孟知祥搞分裂,明宗只好預設。就連高季興這種小蒼蠅也敢來欺負他。
李嗣源
亂世還在,藩鎮還在,事情就沒完。到了明宗統治第七年,他的身體每況愈下,大臣們都清楚這位仁君離世的那一刻亂世風暴將會再次來臨,於是紛紛請求離職,明宗大怒,悲傷欲絕:爾輩將離朕左右,怕在眼前,素養爾輩,將何用也?明宗知道自己即將不行,厚賞諸軍,府庫為之一空。
果不其然,皇位繼承人天下兵馬元帥李從榮收到老爹病重的訊息,連夜帶兵逼宮,恰好李嗣源從昏迷中醒過來,帶病組織軍隊抵抗,很快李從榮就兵敗身死,看來錢沒有白給啊!明宗聽聞大悲,氣絕而蘇者再。無奈之下他只好匆忙讓幼子李從厚即位,臨終的時候他應該是對這個亂世充滿絕望吧!
李從厚
藩鎮奪位的經典案例天子寧有種乎?兵強馬壯者為之。這就是亂世顛撲不破的真理。幼小的李從厚怎麼能扛得起這破碎山河?很快,挑戰者就出來了。這是李嗣源的養子李從珂,小名阿三。李從珂自小就與李嗣源相依為命感情深厚,後來權臣安重誨想要幫李嗣源解決掉這個後患,李嗣源不惜跟他翻臉說:朕為小將校時,家徒,衣食不足。賴此兒荷石灰,撿馬糞存養,今為天子,尚不能庇一子乎?遂殺安重誨,安重誨臨死的時候還大喊:我死不足惜,只恨沒有替皇上除掉李從珂,以後一定會成為後患的。
不幸而言中啊,李從珂果然造反了。李從厚急忙出兵平叛"今據府庫,悉以頒賜,卿等勉之。"府庫為之一空後這群老爺兵才慢悠悠上路,這還不知足居然猶負賞物揚言於路:到鳳翔更請一分。其驕悍無畏如是。
李從珂
鳳翔那邊的阿三也是一個情況,率居民家財以賞將士。然後他登上城牆做戰前演講眼淚鼻涕流一地:我20歲就跟著先帝征戰,渾身都是傷口,開創基業我立功頗多,皇帝卻聽從奸臣的話要來害我,我該咋辦啊?
大兵們被感動的稀里嘩啦直呼:大相公,吾主也!於是他就毫無懸念地當了皇帝。那亂世中眼淚真的管用嗎?管用。俗話說仗義每多屠狗輩,負心半是讀書人。屠狗輩熱血而感性做事但憑良心,讀書人冷酷而理性,考慮的東西很多良心反而不那麼重要。這群出身底層的大兵就是那麼衝動,他們最受不了的就是眼淚和金錢。
到了京城之後因為府庫已空,已經沒錢發獎金。沒錢還是要發的,不然李存勖就是榜樣。於是只好按比率分配他們去搶劫,京城百姓大規模自殺。這樣還不滿足,還要在微博上編段子:去卻生菩薩,扶起一條鐵。其無厭如此。現在他們居然又懷念起李從這個生菩薩來了。